“夜幕覆盖华北平原 忧伤浸透她的脸”
这句意境高妙在于,你知道夜幕就是忧伤,却没注意到你是一直看着她容颜被夜幕笼罩,心境溶解于环境。不是先看看天,再看看她。
“云层深处的黑暗啊 淹没心底的景观”
比云层深处的黑暗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普通工人心底是有“景观”的。被流行音乐文化常常忽略的劳动者,骨子里也有文艺的倔强。就像MV里,他们在工厂里弹钢琴。他们在废墟中跳舞。在八十年代的工人宿舍门口结婚。
在与刻板印象里违和的地方,艺术该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该怎么绽放就怎么绽放。
“用一张假钞 买一把假枪 保卫她的生活.....”
为什么要用假钞买假枪?到底如何保卫生活?我谈谈个人看法。
这首歌名叫“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多年前文艺青年们的语言体系中,“杀死”可不是什么法西斯主张,而是类似于“杀死理想”,“杀死个性”一种对虚拟人格上的破坏。对于这首歌来说,大家都明白是讲下岗职工的,但也知道这里的杀死不是指饿死,而是指一种精神个性上的死亡。
既然杀非杀,枪亦非枪,钞也就非钞了。
当“我”的视角注视着象征着商品供应的“八角柜台”的时候,你会发现“疯狂的人民商场”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用于反衬我目光的冷静和心绪的稳定。
不然我又怎么看破,这些商品不过是虚张声势的假枪?
不然我又如何发现,大厦崩塌前的花过的钱如同假钞?
人到中年,为了挣钱挨无数的骂,死了无数的梦想,把自己的个性揉碎了再重组,不过是为了用枪保卫家庭一样战斗。除了温饱以外,也保卫尊严。
保卫“在经验里”的生活。过去我可以吃这个用那个,今天怎么不行了呢?
损失厌恶是人之常情。有钱人都受不了生活品质的急剧跌落,工人又怎么受得了。
提到工人,不要只想到钢铁器械和油渍脏衣。他还曾是个河北师大附中的乒乓少年。
回望个性没被杀死的少年时代,他永远不想走出盛满回忆的教室。
生活在哪?生活在经验里,在曾经能做的事情里,在“英雄胆”买得起的“真枪”里,在妻子未被夜幕浸润的容颜里,在心底景观为淹没前的明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