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个

为什么出发点极好的乌托邦主义往往酿成悲剧?

Arthur Tsang
280个点赞 👍

梳理下乌托邦的逻辑就很清楚了。

乌托邦出发点都是一致的,就是:通过人的主动作为来实现所有人的幸福。

这个出发点确实是极好,那么它很自然延伸出以下逻辑:

A己所欲必施于人

乌托邦是为了实现所有人的幸福,如此极好的目标理应得到所有人的支持,没有所有人的支持也无法实现这个目标。

如果有人不支持乌托邦,说明他没能领会乌托邦的伟大,不利于所有人幸福的实现,所以要对其进行思想改造,使其认识到自己错误,站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如果改造不成,那么说明他是实现所有人幸福的障碍,所谓的人类公敌,理应将其消灭。

B不惜一切代价

所有人都幸福的乌托邦这么伟大的理想,自然不可能吃着火锅唱着歌轻轻松松就实现了。

必然要付出高额的代价,献出数不尽的牺牲。

但乌托邦实现的是所有人的幸福,为此一切代价都是值得的。每个乌托邦的支持者都要不断奉献,并且要有牺牲的觉悟。

如果你拒绝奉献或没有牺牲的觉悟,那说明你不支持乌托邦,那就回到A进行处理。

C不择手段

实现乌托邦让所有人得到幸福,这极好的理想,自然是最大的结果正义。

所以为了实现这个最大的结果正义,一切过程程序手段自然都是无关要紧的。

歌名不是请客吃饭,即使是常识中的恶行,那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必要之恶,是不惜一切代价的一部分。

如果受害的是乌托邦的支持者,那他自然有了为乌托邦牺牲的觉悟。如果他不是,那他本就是该被消灭的人类公敌。

最后,最要命的是,乌托邦实现不了

执行ABC的底气,那就是只要最终实现了乌托邦,让所有人都获得了幸福,那么之前付出的一切代价都能得到补偿,犯下的一切过错都会得到原谅。

但迄今为止,人类所有的乌托邦蓝图,都不过是知识分子在书斋中的想象设计罢了。

本质上和出租车司机说让死刑犯去踢世界杯,出线就活,不出就死,肯定能出线,有相同的逻辑——就是否认客观的困难,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能解决一切问题。

最终只能在现实面前撞个头破血流。

但我搞ABC付出了那么多沉没成本,你现在跟我说理想实现不了?那烈士的血不就白流了吗?

那就要加大投入进行补仓,更严格的处理动摇分子,付出更多代价和牺牲,更加不择手段——血海的彼岸没有乌托邦许诺的乐土,于是只能徒劳的扩大血海,幻想不是乐土不存在,而是血海还不够大。

这片血海,就是所谓的悲剧。

发布于 2023-01-02 20:10・IP 属地广东
菜头超人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