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日”的新闻里也已经说得很详细了。

其中还提到:“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至此台湾、澎湖列岛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台湾同胞多次提出建议,要求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并举行纪念活动。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在国家层面举行纪念活动,有利于体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这一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引领两岸同胞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
所以,设立“台湾光复日”的用意很明确,就是“有利于体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这一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
说白了,这就是舆论造势的一环。
也是昨天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里说的“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其中一个步骤。
这里就可以顺带再展开说说昨天公报里提到的“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昨天文章分析的时候,忘了把这块加上。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里,有提到:“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里同样可以对比5年前十九届五中全会里的提法是:“要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里的差异有几点。
(1)5年前说“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变成今年的:“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一句话,拆成两段,本身就是有起到强调的效果。
而且拆开后,两个段落就是相对独立的。
之前说“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也隐含有“和平统一”的意思,毕竟是放一块说。
现在分开说“和平发展”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属于分别强调。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否冲突?
我个人觉得这不但不冲突,而且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由于台独分子多年的分裂活动,让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蒙上严重阴影。
想要让两岸关系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发展”阶段,就需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所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才能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5年前有提到的“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今年没提了。
当然,没提不代表我们就要怎么怎么样,但没提,起码说明这不是未来5年的重点。
毕竟现在外部环境因为特朗普已经这么糟糕了,我们再如何“积极营造”也无法单方面营造出“良好外部环境”,这是我们对未来5年外部环境的一个基本判断。
(3)5年前提到“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是放在公报全文倒数第二段,段落开头是“全会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而今年公报,这个段落是提前到中后部分,这段之后还有5个段落。
并且今年公报,这个段落开头是“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五五”规划而奋斗。”

从措辞上,这次更强调要实现十五五规划,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有更强的“动员性”,这意味着十五五规划要做的事情,是更加重要。
5年前提出十四五规划时,还加了个2035年远景目标,其中是有把一部分要完成的事情,放到2035年远景目标之中。
比如历史大事。
而这次公报只有一处地方提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说:“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2035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5年前提出十四五规划时说的。
今年仍然保持这个目标不变,但对于2035年的远景目标就没有单独拿出来再说。
所以,在这个段落里只提十五五规划,并且“动员性”更强的措施,是会给我这种感觉,就是未来5年要做的事情,显然是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要这样动员做的事情,我想来想去,也只有历史大事。
最后对昨天文章做点补充。
“历史主动精神”这个概念也不是这次才首次出现,最早应该是2021年出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公报上。
但以往“以历史主动精神”,通常是拿来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放在一块说。
而今年这次公报里提到的“以历史主动精神”,前面是说“勇于面对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后面是说“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还是有一些不同寻常的含义,跟之前表述并不相同。
综上所述,我个人是认为,完成历史大事,起码已经提到未来5年的日程表了。
具体行动的节奏快慢,视国际形势变化而定。
至于我方的准备,应该是时刻处于随时待发的状态。
本文来源“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