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江苏事件,说实话,是个活生生的最后通牒博弈社会实验。
小伙子贷款买了辆小米SU7,原本就是开心分享,顺便也想跟群友们崩一崩车速。
正常车友群,这种话题一点问题没有——但偏偏有一群人不依不饶。
尤其那个嘴臭的徐聪聪,带头冷嘲热讽上来就喷脏,把人往死里奚落。
大家对喷,气氛就起来了。
没人觉得这样有问题,仿佛小伙就是他们的活玩具,随便拿捏也没啥大不了。
可有人就是忍不了,小伙子被逼急了,约了线下。
按理说这是一场男人间的较量,大家崩一崩也就散了,输赢无所谓。
谁知道,这群人玩得上头,在线上嘴硬不够,线下还真摇人来撑场,帮腔的、看热闹的,一群键盘侠跃跃欲试。
于是悲剧爆发。
小伙子被羞辱到无地自容,掏出刀来——横下一条心。
一刀下去,让原本只是网上互喷的事,变成了真实的恶性事件。
这事发展到这个地步,本质上是一种极端的“最后通牒博弈”。
什么是最后通牒博弈?
这个实验,简单说,就是模拟人们对公平的容忍度。
实验里有两个人——
- 提议者负责分钱,可以按自己的意思分,哪怕给对方很少的钱。
- 回应者可以接受或拒绝。
如果回应者接受,双方按分配拿钱; 如果拒绝,两人都分文拿不到。
而大部分人在面对不公平分配时,依然会忍痛接受那一份,只因“少拿点也比没得拿强”。
可偏偏有人宁愿鱼死网破,见到不公平的分配就火冒三丈,选择拒绝接受,即使双方都拿不到钱也无所谓。
这样的“非理性”存在于我们身边。
放在这次事件里,小伙子就是那个绝不忍气吞声的人,无论代价是什么,他都不愿意屈服。
键盘侠们仗着人多势众、不担代价,逐渐觉得可以随便侮辱。这种自以为是的安全感,让一帮人变得越来越放肆,觉得自己坐在安全圈内随便说话。
但他们错估了对手的底线。小伙子选择的是极端的鱼死网破策略,打破了他们以为稳妥的局面。
再回到这场事件的本质。
徐聪聪这帮人,这是典型的键盘侠心态。
人多势众就理直气壮、口无遮拦。
但今天这样的小伙子,让他们知道了危险性。
社会上有一种人,认为面子可以让一让、冲突能避免就避免,可也总有人,会被这种不讲理的挑衅逼到极限——最终,极限反击。
你要说小伙子没算好得失?或许是这样的,但他的行为确实为键盘侠们敲了个警钟:
这个社会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做理性人的。
在一些人看来,尊严比利益重要,公平比法律框架里的算计重要。这种非理性或许对社会有危险性,但也正因为存在这样的人,才让那些恶意欺压人的人有所收敛。
对于这种事,当然不能鼓励暴力,但要明白,正是这种非理性反击,才让社会上某些人对恶行有所忌惮。
那些仗着人多势众的键盘侠,不得不承认——他们今天的安全感,其实也依赖了这些不计代价的极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