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个回答

如何看待日本掀起反对印度移民的浪潮?

云无心
330个点赞 👍

K签证的问题上反对外国人的论调,基本与日本右派、港台右派反对大陆人进入当地的话术是一模一样的——毕竟在人家眼里,大陆人也和印度人差不多,人均贫穷、不讲素质、随地大小便……。也有一部分人神奇地认为反移民=反新自=臻左,然而这么一来排斥大陆人就变成左翼(?)行为了。

更神奇的是,在这里出现了报道日本人反印度移民的新闻(也算是简中特供了),一群人见猎心喜,纷纷义愤填膺地高呼口号,声言要和日本人组建反印度统一战线。殊不知日本人虽然排外,但大陆人在排外议程中的顺位是不会低于印度人的。

在这方面,基本还是得赞成

的回答(不过已经被消失了),各国政府以后只会招收越来越多的移民,右翼民族主义者通过选举上台了也只会照收不误。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日右最爱的安倍晋三,他可以一方面被日右赞美为对华强硬、反击中国第一人,另一方面却大力招收中国移民与外劳,同时还驯右有方,让他们不敢反对自己。

事实上,一向被认定为反移民保守神国的日本,在过去的四十年间总是一边坚决否认自己在引进外劳,一边偷偷摸摸地打开外国人来日定居的大门。

战后日本移民政策的原点,可说是1951年制定的『出入国管理令』,其原则有两点:一是「不接收定居日本的移民」;二是「不接收不需要专业知识或技能的单纯体力劳动者」。也就是说,日本接受的移民只限于接收拥有知识或技能的人员,并且是限期停留,此外皆不接纳,可谓门槛极高。

然而,一开始十分严苛的铜墙铁壁也随着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而逐渐松动。当日本在八十年代末迎来泡沫经济的高潮时,在空前的经济景气中,汽车工厂等地却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日本政府在1989年修改了『出入国管理与难民认定法』,自此打开外劳来日的大门。

1989年的修法给予移居海外的日本人子孙以「定住者」的在留资格,由此大批日裔巴西人得以来到日本,在汽车工厂等地工作。正是在这次改革以后,南美日裔、外国研修生以及所谓的「外出务工劳动者」、「单纯劳动者」参与日本劳动力市场逐渐成为了一种常态。1993年,日本政府又设立了外国人技能实习制度,其表面上的理由是在日本对外国人进行培训,让他们将技术带回母国,实际上却是让他们成为日本本土的廉价劳动力。1997年时,外劳的实习期又被自民党政府延长至两年。

正是通过这种日积月累的方式,日本政府虽然表面上绝不会正式承认自己正在接收外国劳动者,实际上逐步强化了不阻碍外国人在日就业的机制。

进入21世纪以后,外国人赴日工作的大门渐渐越开越大。在全球化新世纪的泡沫之中,日本政坛不分执政党、在野党均以引入外国人为荣,宣称自己执政时将让更多的外国人来到日本。这种现在看起来夸张的现象直到2008年才遭遇顿挫,其原因在于自民党的福田康夫政府时期。当年6月,在第一次安倍内阁中担任干事长的中川秀直担任会长的外国人材交流推进议员联盟发布了名为『人才开国!日本型移民政策提言』的宣言,引起媒体的关注。

这份政策建议书,除了提出要制定移民法、设置移民厅、缓和永住许可条件等措施外,还暗示自民党政府在未来50年内接纳1000万移民,建立外国人占总人口10%的「多民族共生国家」。尽管这份政策宣言宣称这么做的目的是缓解劳动力不足,但它依然遭遇人们的激烈批评,网上的批判之声蜂起,认为「接纳大量移民」会扭曲日本的国家形态。

结果,这份政策建议书与其设计者所设想的主旨相反,反而成为了日本政界开始出现反移民潮流的契机。尽管如此,日本政府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外劳政策。2008年,日本根据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开始接收来自该国的护士和介护福祉士候补生。2009年起印度尼西亚的候补生来到日本,2014年越南的候补生也接踵而来。此外,日本政府于2012年5月引入了「外国人高端人才积分制」,对「外国人高端人才」给予诸如缩短申请永住许可所需时间、允许其配偶就业、允许他们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携带父母或家务佣人等等优惠政策。

2008年的雷曼经济危机后,在日打工的南美日裔居民大幅减少,在08-16年间数量减半,而依然留在日本的南美日裔居民也逐渐从单纯的外劳转变为在日定居生活的居民。从这个时候开始,来自中国、东南亚和南亚的人士逐渐成为日本移民与外劳主力军。另一方面,日本国内外针对研修生制度出现了强烈的批评声音,认为这是仅支付津贴而不适当地强制外国人「劳动」。于是2009年『入管法』得到修订,次年7月施行时新增加了「技能实习」这一独立的在留资格。这一调整使得劳动法从第一年起即适用于技能实习生。然而,相当多的研修生至今依然在毫无保障的血汗工厂中工作。

在日本的保守民族主义狂潮之中,安倍晋三政府于2012年上台。与安倍自民党的选民急先锋——一听到「多文化共生」、「外国人劳动者」等关键词就要暴跳如雷的右翼选民——不同,安倍政府将外国人政策视作补强劳动力的关键措施,将其定位为日本经济增长战略的重要一环,以至于被民间称为「前所未有的开国政权」、「移民国家的先驱」。

安倍政府的外国人政策包罗万象,典型如:

  1. 试点开放「国家战略特区」招收「外国人才」(安倍政府给外劳的统一称呼)。这些所谓的外国人才包括家政劳动者、拿着经营管理类签证的创业人士、农民,以及与「酷日本」战略相关的饮食、动漫、时尚业从业者等等。
  2. 大力招收外国「高端人才」。2014年『入管法』再次修订,从第二年四月开始招收在「高度专门职」工作的外国人。与此同时,安倍面向他们制定了日本的人才绿卡制度,号称要大幅度降低获得在留资格的时间,让他们「世界最快地」获得在留资格。2016年6月内阁会议通过的『日本再兴战略2016』,也表示安倍内阁正为此「尽可能迅速采取必要措施」。
  3. 为解决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护工行业的劳动力,大肆吸引外国人来到日本从事此类事业。安倍政府实际上明确认可了日本要接收外国人劳动力以缓解国内人手不足的做法,为日本的外劳政策理念带来重要转折。为此,2015年3月,安倍政府将『外国人才技能实习的适当实施及技能实习生的保护相关法案』提交到国会,而这份法案最终在2016年11月成立。

从2012年到2019年,以技能实习生和留学生资格来到日本的外国人从33万急剧增加到75万。二者的大量人士成为了外劳的一员,他们合计达到整体外劳四成以上,然而日本政府本来不承认技能实习生与留学生会留在日本参加工作——留学生自不必说,接收实习生的宗旨是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能转移」和「人才培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安倍政权在2018年11月修改『出入境管理及难民认定法』(入管法),创设了名为「特定技能」的资格,允许事实上依赖留学生与技能实习生的护理、建筑、农业等14个行业可以去接收外国劳动者。

正如当时的『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所指出的一样,此举标志着日本政府将开放此前原则上不允许接收的外籍劳工从事单纯劳动领域。安倍政权将这一法案定义为「本届国会最重要的法案」,安倍则辩解称接受外劳并不是移民政策,但「(人手不足)开始成为阻碍经济增长的一大因素」,所以为了促进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接纳外国人劳工。讽刺的是,当时在国会支持法案通过的是自民党、公明党与日本维新之会、国民民主党,激烈反对法案、抵制法案审议的反而是以立宪民主党为首的左翼政党。考虑到维新、国民两党如今都已转向反对外国人的政策立场,立民却被视为亲反对排外主义的代表性政党,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黑色幽默了。

入管法修改时,日本国会议员们打成一片

据称,当时在自民党政府内推进接纳外国人劳工的正是官房长官菅义伟,他坦言道:「不让外国人工作的话,日本将难以为继。我提出建立正面接纳外国人的制度并听取意见后,官僚起初是反对的。」后续也有报道指出,事实上「菅义伟是推动日本在政策上进一步接收外国游客和外劳的核心人物。第二次安倍政府成立之初,警察厅和法务省反对这一政策,理由是犯罪率会上升,但菅义伟曾厉声斥责官员道:『那不就是你们的工作吗?』」。考虑到菅义伟与安倍的关系之亲密、在安倍政府中的地位之重要,这无疑暗示了安倍晋三本人的某种态度。

就这样,大量的中国人、越南人、菲律宾人开始渡海前来日本工作与定居。在安倍晋三被人刺杀时,甚至还有在日华人夸张地表示:「特别是在日中国人当中,有许多人正是因为安倍政权放宽了针对外国劳动者及投资者的签证条件才得以来到日本,所以约八成的在日中国人对安倍先生抱有好感。」

尽管安倍政府积极从外国招聘劳动者来日,他们却坚决不承认自己正在搞移民政策。2014年6月,安倍内阁通过的『日本再兴战略修订』中写道:「注意不要让(我们的政策)被误解为移民政策」。在同月通过的『经济财政运营及改革基本方针』也明确表示「活用外国人材不算移民政策」。2014年12月的议会大选前,自民党公布的『重点政策合集』更是理直气壮地宣布自己不搞移民政策。

安倍:我会让满足一定条件的外国人才,以世界最快速度拿到日本永居权

安倍晋三在2014年4月20日参加读卖电视台《田原总一朗的直言不讳》节目时,对「为维持日本国力是否需要接纳移民」的提问举起「×」号牌,明确反对移民政策。2016年5月,由自民党内设立的「确保劳动力特命委员会」与自民党政务调查会联合发表的论文『面向「共生时代」的接受外国人劳动者基本理念』,提出日本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自民党政府需要对于护理、农业、旅馆等面临人手短缺的行业,整备接受外国人的条件。同时,这份文件中写入了那句自民党和政府在公开文件中频繁出现、耳熟能详的表述:「注意不要被误解为(是)移民政策」。然而,且不论上面的那些外劳政策,安倍宣布要让外国「人才」以「世界最快速度」得到永居资格的绿卡制度无疑是移民政策。

如果是在安倍政权以前,日本政府是「表面上不正式承认接收外国劳动者,但实际削减外国人就业的壁垒」,安倍政府就是「在形式上不承认接收移民,但实际并不阻碍外国人移民日本」。在安倍政府期间,日本外劳增加了100多万人,拥有永居资格的外国人也增加了接近20万人,使日本在多元国家化的大道上一路迈进。对此,安倍政府只是简单地以「虽然我们扩大外收外劳,但外劳不是移民」的话语搪塞质疑之声,而且也搪塞过去了。

知名老右棍三桥贵明曾在2017年时,哀嚎道安倍政府允许外籍人士从事农业的『国家战略特区法修正案』是一部「亡国法案」,会让日本从法案通过的一刻开始变成「移民国家」。他说道:

现实中的安倍政权以空前力度推进日本的移民国家化。安倍首相被视为保守派政治家。按理说,重视国民与国家的「保守派」政治家理应反对接纳移民,但事实令人震惊。日本宪政史上从未有像安倍内阁这般大力引进移民的政权。

对于安倍内阁来说,这确实是一场走钢丝的游戏:他一边要通过政治表演煽动右翼民粹主义以维持政权、打压左翼在野党,一边却要在实务上大干特干基本盘选民最深恶痛绝的事情。一旦被右翼基本盘识破这种并不复杂的把戏,后果不堪设想。

可惜的是,日本右翼阵营中的大部分人当时都紧跟着安倍政府的指挥棒跳舞,没有什么人愿意反对安倍政府力主提倡的外国人政策。直到安倍晋三下台并遇刺身亡后,民间要求重审日本政府的移民政策的声音才开始从右边高涨起来,并促成了排外民粹主义在2024-2025年两场大选中的大爆发。

参议院选举前,在东京街头发表演讲的神谷宗币

在激烈的民意呼声前,执政党与在野党的政客,乃至日本官僚都开始倡导制定限制外国人流入日本的法律,或者主张严格管制在日外国人。不过,从日前的自民党总裁选举来看,就连被视为极右派的高市早苗也反对设立接收外国人的上限数目,可见这场排外运动或许最后又只是以折腾一番在日外国人告终,只不过折腾的方法至今未知而已。至于安倍晋三确立下来的外劳政策、移民政策,自然是哪一任政府都很难改变的事情,何况经团联等资本家团体也极力主张日本进一步接收外国人,日本的执政党自然难以忤逆他们的意见。兴许不管是在哪一个国家,当轰轰烈烈的排外主义运动最终尘埃落定、落实下来时,都只能是这个草率的结局吧。

筑波大学的学者明石纯一在2016年撰文分析安倍内阁的外国人政策时,曾在最后评论道:

在追问外国人政策的妥当性和有效性之前,首先面临着一个挑战:该政策的方向和内容是否能获得充分的政治支持与社会共识?对于「接收外国劳动者或移民会内蕴政局的不安定因素,换言之是内含政治风险的代表性现代政策课题之一」,想必并无多少异议。即使对于实现了长期执政的自民党现安倍政权而言,这也不是可以轻易处理的课题,要求其进行小心翼翼的掌舵。安倍在谋求扩大劳动力接收的同时,又反复念叨那句定式表达——「注意不要被误解为移民政策」的煞费苦心之处,正体现了其困难的一面。而安倍政权之后日本的执政者们,今后也将长久地、不可避免地继承这项挑战。

毕竟,对于包含日本在内的各国统治者来说,移民问题本就不是一个「接收移民与否」的问题——就算反对之声再大,他们也会矢志不移地做下去——而是一个怎么骗,如何骗,谁骗得更好的问题。


参考文献:

『安倍政権の外国人政策』(明石纯一)

『移民受け入れと戦後日本の政策転換 ~出入国管理政策と労働力確保政策を中心にして』(上林千恵子)』

『“開国政権”7年間で100万人増加した外国人労働者 「開国政権」が開いた「移民国家」への扉』(出井康博)

『安倍政権ほど移民を受け入れる政権はない——日本を変える“亡国の法”の問題点』(三橋贵明)

Tokai Teio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