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跟他的某一种言论关系不大,而是他所做的事,他的商业模式有问题。
高考报考咨询,这里面包含了两类内容:
一类是对大学各专业学科的科普,一类是对就业环境的预判。
第一类内容,本应是教育部门的工作。比如高中教务处,或者由各地方教育部门统一科普、辅导。将大学各学科的详细功能,学术领域,以及毕业后适合的岗位都解读清楚。
但这项工作,高中学校从未当做重要项,他们只关注高考的成绩。基础教育完成了,至于你未来成为什么人才,高中不在乎,而大学是被动接收。所以张雪峰把这活干了,并形成商业化,这算是一种对官方教育部门的僭越。
第二类内容,对各专业学科就业做研判指导,这就更复杂了。
对于个人,它关系到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在社会各行业壁垒加剧的现状下,这甚至关系到每个人的人生规划。这是一个网红可以把握的事吗?
对于社会,那就更加严重。
如果张雪峰的影响力无限大,那么他做的事相当于:掌握了一个国家储备人才的聚集方向。左右了各行业人才的平衡发展和流动。
这个权力,可以交到某个网红直播间吗?
可以看下网信办周一发布的“清朗计划”内容:

其中明确指出,编造“大师”、“专家”身份,围绕就业,婚恋,教育领域...
你即便当个情感博主,鼓动年轻人不婚、离婚,都是要被管制的,更别说染指教育了。
张雪峰把自己的“专业度”无限拔高,以“教父”的姿态,在直播间里引导每个社会人才的去向,这是更大的僭越。
虽然我觉得,张雪峰之所以能成功,有部分原因在于教育部门的失位(这事你不做,我张雪峰做)。而张对普通家庭孩子的发展,的确起到过正向作用。
但这种行为,比他的出格言论,威力更大。显然他的商业模式并不是长久之计,被管制是必然的结果。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