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个回答

如何看待仰望 U9 极速突破到 496.22km/h 创造世界最快记录?

末尘
3179个点赞 👍

世界纪录就摆在眼前了,仰望U9 Xtreme,在测试场上跑出了496.22 km/h的极速,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我们之前说过了。

地表极速最强的产品,布加迪于2019年创下的490.48 km/h纪录,已经被拉下来了。

意味着从今天起,全球汽车极速榜的第一名,挂上了五星红旗!


472.41km/h的时候我说了0.386马赫---这是中国汽车第一次值得用“音速”单位致敬的成绩。

这一次,是0.4马赫了!

以世界最强极速展现中国超跑实力!


我知道很多人听到这个数字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其实,极速是汽车工业里最接近“珠穆朗玛峰”的挑战,马力大不大只是第一步,更难的事情有一大堆。

过去几十年,能站到这座山顶的,只有寥寥几家超跑厂牌:布加迪、科尼赛克……这些品牌的背后,无不是欧洲和美国几代工程师在过去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里,拼命堆出来的技术底子。


为了说明白U9X的事情,我们先来讲讲这些问题。


第一重困难,是空气动力学。

我们都知道,功率需求随风阻呈平方级数飙升。

车速超过200km/h之后,空气阻力就像一堵墙一样,仰望U9 Xtreme非常极端。

车身不仅仅是低趴,还可以通过“云辇-X”主动悬架实时调整姿态,让离地间隙随速度动态收缩,最大限度压低迎风面积。

这一套“底盘肌肉”把车身姿态拉扯到最优的状态了,而且是“动态”地、每一分每一秒的调整。


第二重难度是动力与冷却。

极速不是几秒钟的爆发,而是要在十几公里的加速过程中持续拉满功率。

仰望U9的四电机系统综合输出超过3000Ps,电机转速直接拉到了30000rpm,推重比超过1200Ps/t!

数字显然很漂亮,但更困难的是冷却。

U9的方案是“立体冷却”:电机油冷+双层冷板水冷,冷却系统功率提升了133%,电池方面,是疯狂的30C放电倍率!


什么概念?

意味着瞬间可以释放超过十倍常规性能车的功率!

但要达到这个峰值功率的前提,是你得压得住内阻和温升,否则短短几秒钟就足以让电芯报废。


第三重难度是制动系统。

想跑到400km/h以上的车速,不只是要快,更要能“停下来”。

仰望U9上了“钛合金卡钳+碳陶刹车盘”的组合,簧下质量轻得离谱,刹车脚感更加线性;同时配合电制动算法,能量回收和机械制动可以共同分担“巨大的动能”,对电动车来说,这是第一次把“电机反拖”和“碳陶刹车”真正融合在赛道场景里。


第四重难度是轮胎。

这可能是所有环节里最脆弱的一环。

大家知道,轮胎在400+km/h时的离心力,相当于几吨力在拉扯橡胶。

只要有一点点的不均匀,都可能随时导致爆胎,仰望U9和佳通联合开发的半热熔胎,用了防弹衣里的芳纶纤维,把强度撑到了500km/h以上---你们明白了吗?今天的这个成绩,依然不是极限。它真正的极限,是5字头!


这套轮胎,同时还做了非对称花纹兼顾湿地和弯道,这背后是几万公里测试和无数条胎的报废!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第五重难度是电池安全与能耗管理。

极速挑战是电动车最容易被质疑的地方:电池会不会过热?功率能不能持续?U9X用的是赛道化刀片电池,磷酸铁锂的化学体系本身就有安全底色,再叠加双层冷却结构,能量释放和散热效率都是行业顶尖。


所以说,这个纪录不是单一零部件的胜利,而是体系工程的胜利。

动力、电池、冷却、制动、轮胎、空气动力学,每一个环节都得拉满,而且要互相补位。缺一不可。


这是“极速”这个珠穆朗玛峰,真正难以攀登的原因。


仰望U9X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一台纯粹的“实验室车”,而是基于量产U9进化出来的Xtreme版。

背后是比亚迪二十年电动化的技术积累:从磷酸铁锂电池,到刀片电池,到易四方电驱架构,再到云辇悬架,这些本来是面向量产市场的体系能力,被一次性地推到极限场景下验证。这种打法,和布加迪靠少量手工车突破的路径完全不同。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逆袭”。

十年前,如果有人说中国车企能在极速榜上超过布加迪,不论是谁都会笑出猪叫。

但今天,仰望U9X就是硬生生重写了这行记录板!


它证明了一件事:中国汽车工业不只是能在新能源市场讨论规模、能在家用车里拼性价比而已。

在这些巨大的销量、技术累积背后,只要愿意,就能在最难的物理极限挑战里,聚焦出世界第一的技术。


属于我们的布加迪时刻,今天已经到来了。


轰鸣的小跑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