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Japan is back”,读作“japs are back”,意思就是“小日本儿又回来了”。

民族主义是一剂春药,本身并不存在“正邪”这么一说,就像你总不能说伟哥它是“坏”的对吧?年轻小伙儿不需要这个“年少不知X珍贵”,嘲笑老登吃这个药,固然是很正常的事情,但你不能说吃伟哥就是“邪路”;老登举事不能,需要吃点伟哥助助兴,你也不能嘲笑毛头小伙子不吃这个是“邪路”。
冷暖自知吧属于是。
可是你不能吃春药上瘾。
小日本吃春药就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打明治维新开始就是靠着民族主义春药过日子,有事没事来几颗当糖豆儿吃。要不为啥小日本的“风俗业”尤其格外的发达呢?他春药磕多了没处泻火,也只能去各路“老师”那儿在那一哆嗦之后的缺氧缺血眩晕感里寻找“唯我至尊”的幻觉。
甲午战争一剂春药吃得满脸潮红,但多少还是有点儿心虚,满清毕竟是个外族统治,西方列强到底咋样还不好说;
日俄战争一把春药吃得眼冒金星,这回西方列强也不过如此,胯下一支小物件翘老高看着挺像那么回事,飘了飘了;
侵华战争一筐春药吃下去彻底颠三倒四,姓啥都不知道了,差点吃到原地爆炸,要不是两颗核弹下去退了退火,怕是真要“一亿玉碎”死给你看;
战后借着冷战的“东风”又是一瓶春药灌肚子里,很快又找不到北了,一纸广场协议打回原形,赏你的才是你的,我不给,你不能要。
鉴于小日本的国运总是跟民族主义春药高度捆绑在一起,某种意义上就是“规训”,潜意识会觉得吃春药可以走上“世界的顶点”。这一点大家可以观察,全天下那么多国家那么多民族,还真的只有小日本全民信仰狂热民族主义情绪,依赖民族主义情绪,“身土不二”也罢、委曲求全也行,总归就一句话:日本历次搞事情都必须要有一次民族主义狂热。
退回正常人思维来,春药毕竟是春药,你走中医路线“固本培元”也好,走西医路线提高血压促进血液流动也罢,总之它吹上天也就是一个权宜之计。权宜之计懂吧?就是临上了床了今天好歹你要把这事儿对付过去,“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歇一会儿是什么意思?”都到这个节骨眼了,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光景了,你再锻炼身体规律生活戒烟戒酒它来不及了啊,小老弟现在就得用,这把春药你就得吃。

如今看来中国根本不需要吃什么春药,搞什么民族主义狂热,一年轻力壮的大汉要那玩意儿干什么?本身优哉游哉就能让你小日本儿爽到爹妈都不认识,深情演绎一把你们那爱情动作片里的精彩镜头,还吃春药容易爆血管。
小日本又一次到了不吃春药不行的地步,前几天吃点儿大米都费劲,21世纪发达国家还能为了一把大米搞得沸反盈天的,大米吃不起那只能吃大力丸了。
两相比较之下,高市早苗这种人上位就非常合理,这人就是个卖春药的。
只是不知道高市早苗准备卖哪个版本的春药,是甲午版,还是日俄战争版,或者918版,或者冷战版?哪个版本是她卖得动的,哪个版本是她手里有的,哪个版本小日本吃下去能站起来,哪个版本现在能起作用。
我们也好根据它吃了哪个版本,判断它发哪个版本的风。
说到底,这儿还有一顿揍你小日本还没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