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像是真妥协了。
很多人可能以为框架就是啥协议都没达成,其实这是分情况的。
有的时候要读懂中国,就要读懂很多事台面下的意思。
就像当时打算全面放开疫情管制的时候,卫生部的发言可完全不是这么说的,他是云里来雾里去的绕着说话,一直把控制疫情,保护居民健康放在首位,甚至连适当放开这些话都没说,但是你能读出来他的语言烈度和之前略有区别,这一点点的语言表达上的程度不够,就是行动上大幅度转弯的意思。
关于TikTok问题,中国一贯反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绝不会以牺牲原则立场、企业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为代价,寻求达成任何协议。中方将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中资企业合法权益,依法依规开展技术出口审批。同时,中国政府充分尊重企业意愿,支持企业在符合市场原则基础上,开展平等商业谈判。
这段话前面说的全是官话,就是为了铺垫最后一句。因为当要达成一项公众可能会有情绪的事情,必须要消除公众的怀疑,所以前面都是在表示我们绝不会xx,一定保卫xx。
但是要最后达到的目的就是后面那句:商家你可以跟美国公司谈了呦。(其实是政府之间已经谈好了)
这样可能过一年半载的,美国那边的企业就会启动程序开始进行收购tiktok的股份,中间的时间就留给字节看卖给哪家公司,卖多少钱,运营剥离和技术授权的事应该这次已经谈妥了。
所以框架和框架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是为了保留后续谈判的空间,有的时候是为了堵外界的嘴假装完成了某事,有的时候是已经完成了谈判,但不想给外界太快妥协的印象。
这次应该是后者,因为其他的都没说法,但是单拎tiktok出来说,一定是达成了很明确的东西,必须要给外界说法了,虽然说法有些暧昧,但明显有大势底定的意思,而不是还在谈判中的意思。
所以关键就看中国在tiktok上给了特朗普好处,特朗普是拿什么做了交换。
我看美国那边的说法,贝森特好像传出来中国这次谈判提出了非常激进的条件,美国这边需要研判。
激进这个词,就好像不是说不好,也不是说好,就是美国对中国提出来的条件好像非常意外。
就感觉tiktok应该只是开胃菜,后面很多东西可能双方还要摸底,还要研究,才会达成更大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