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很多理科生想象的不同:恰恰是自然科学,而不是文史哲,才是中国传统的理论体系被彻底颠覆的领域。
这个彻底颠覆,简直是把根基刨掉的那种,天翻地覆,绝对不是引进好莱坞电影、麦当劳、可口可乐这点程度能碰瓷的。
小镇理科生常常指责文科生“做西方的翻译机器”、“帮敌人做宣传”、“不懂得本土化”。
比如本问题下的这个回答:
文科最大的问题是:整个文科的几乎一切理论、基础性知识、底层逻辑都是在欧美社会起源的,人家当年是自己的社会中实践出来的。国内是什么东西?大学里坐几年,把教科书奉为圭臬,自己不实践、不调研,每天吃人家剩下的玩意。
事实恰恰相反,中国的学生从小学习历史,仍然是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学起,而不是从“五月花”号远航、或者罗穆路斯建罗马城学起。
反而是理科,几乎一切理论、基础性知识、底层逻辑都是在欧美社会起源的。把中国传统的那套对自然界的认识体系(方术)全盘抛弃就不说了,还将其污名化,一顶“封建迷信”的帽子扣上去。
(方术中,只有唯一的例外是中医,仍然成体系地保留在现代教育中;其他方术,都只能作为小圈子的亚文化生存。)
科学史中,也存在一种“辉格史观”。谁搞出了现代科学,谁就可以把自己古代的思想论证为现代科学的起源,现代赢了⇒古代也赢。
中学的物理/化学课上,追溯科学史,说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论”的思想。
我当年上学的时候就产生了疑问:古希腊人从哲学上说的“原子”,跟现代科学中构成物质的原子真是一回事吗?
但没办法,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方,所以给予了西方人将科学思想追溯到古代的特权。
举例而言,“四元素说”和“五行生克”,都错了,但前者是科学探索道路上的一步,而后者就被污名化为封建迷信。——这就是一种科技史上的“辉格史观”。
事实上,什么是科学呢?
如果把自然科学定义为对观察到的自然界现象做出总结,构建一套理论模型解释这些现象。那么中国古代的方术就是一种科学,或者说是“原科学”(proto-science):
风水就是古代的地理学,炼丹术就是古代的化学,占星术就是古代的天文学……
这些方术的理论和结论,在今天来看,当然是错误的。那又如何?
托勒密、布鲁诺、哥白尼的宇宙模型,放到现在来看,要么是过时的,要么压根是错误的,但他们仍然是科学家,他们的理论仍然是自然科学探索的一部分。
再举个例子,理科生最喜欢的作家刘慈欣,在《三体1》中,借助地球上的历史人物,描写了三体人构建宇宙模型的过程:
比如伪伏羲用八卦占卜恒星运行,伪孔子要寻找宇宙的礼法体系,伪墨子制造仪器推演天体的运行,伪诺伊曼用人列计算机计算天体的运行……他们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但他们的活动都是科学探索——即总结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找到其中的规律,构建一个理论模型。
小镇理科生总是要求文科生要搞“赢学”、要“独立自主”、要论证“自古以来”。那么,我主张,理科也不能例外:
对自然科学去西化,重塑传统中国对自然界的认识体系。我们先从简单的开始,尽量用方术中古已有之的术语来翻译现代科学:
比如“经线”全部改叫“子午线”(来自风水罗盘),星辰的名字使用古代星相学中的“星宿+序号命名法”而不是西方的“星座+希腊字母命名法”。
现在,轮到理科生同不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