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个回答

青海「尕日塘秦刻石」认定为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这一发现有何意义和价值?

荔枝新闻
556个点赞 👍

既然已经官宣结论了,那我们就应该尊重,其他的质疑不管是我本人的还是其他人的,也无论目前有无解决,暂时都应该搁置。尊重科学,这点精神和态度必须要有。

至于发现的意义和价值,自从该处石刻由《光明日报》对外正式公布以后,各方面连篇累牍的报道已经很多了,我没有必要再去赘述。在这里倒是很想偏个题,展开讲一下官方通告里提到的这段“经高精度信息增强技术,刻石文字可见明显凿刻痕迹,采用平口工具刻制,符合时代特征。经矿物和元素分析,排除利用现代合金工具凿刻的可能。刻痕内部和刻石表面均含有风化次生矿物,经历了长期风化作用,排除了近期新刻可能。

首先、官方明确采用了属于科技考古方向下“微痕考古”的研究结论。这也是我最初在参与该处石刻性质讨论时提出的观点。

1957年,苏联考古学家西蒙诺夫刊发了观察石制品微痕迹的《史前技术》一文,以此开启了考古学及文物学微痕迹研究的先河。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观察微痕所使用的仪器也由普通光学显微镜,逐渐拓展到偏光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带有景深功能的数码显微镜等设备。当然业内目前采用微痕分析的主要应用对象是玉石器,类似对这种摩崖石刻进行微痕分析,据我所知在公开报道中还是第一次,期待后续能看到的正式报告。但本质上的方法都是通用的,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点:

一、痕迹研究。目的是探讨玉石器表面人工痕迹形成的原因。

金相显微镜所见微痕 引用自陈启贤《砣具始用年代试析》

超景深系统所见微痕 引用自《新郑西亚斯东周玉器材料属性与加工工艺的科技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所见微痕 引用自《殷墟玉器孔道内部微痕分类辨析》

二、风化研究。目的是讨论玉石器表面风化痕迹形成的原因。

东周"水银沁"玉样表面的非线性光学显微分析 引用自《一种高分辨率、无损地分析古玉沁色过程的动力学机理的方法—复旦大学季敏标、王荣团队合作新进展》

三、器物表面沾染的微量元素研究。这种研究普通的微痕分析是不包括的,但此次官宣结论,明确排除利用现代合金工具凿刻的可能,那唯一的可能就是采集了研究对象刻痕内的样本,分析其中有无沾染铬、钨这些现代合金工具常见的元素。

其次、“微痕分析法”只能判定该处石刻系采用非现代合金制作的平口工具凿制,且制作年代已比较久远,非近期所为,但无法得出石刻属于秦代的结论。判定石刻属于秦代,主要还是采用了从事秦汉考古、古文字学和书法篆刻等领域专业人员所给出的结论。这也说明了科技考古以及科学鉴定法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还需要传统的考古学甚至是金石学补充配合,才能给出客观的结论。

最后、能给出明确的科学结论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无论之前的讨论有多激烈,各种思想的碰撞都有助于我们客观认识一件事物的本质。我也从不为我之前对此石刻的质疑所辩解,真理越辩越明,搞研究就应该抱定这样的想法。

当然,官宣结论没提“昆仑”什么事,这也是客观性的一种体现吧。

祥和居主人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