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点西方精神卫生史的人应该对此不会感到很惊讶
我们所以为的那种人道主义色浓厚的精神卫生原则,其实是60年代后才逐步确立起来的。
而这种人道化的精神卫生原则,在美国最终衍生出了去机构化的浪潮。也就是尽可能减少精神病的住院治疗,而转向家庭化社区化的治疗方案。因为精神病患者在机构中接受治疗时会不可避免地面临非人道的对待。
这一点在美国社会基层治理能力尚在的时期一直都被视作某种“先进经验”,是“文明底线”抬高的表现。但随着美国底层秩序的快速崩溃,家庭和社区再也无法对精神病患者提供兜底,进而不得不让治安力量介入干预。这也就导致了各位这些年经常会听闻的各种警察枪击精神病患者的离奇案件。。因为警察被视作了“危机干预的第一反应者”。。
这是件很离奇的事情
因为美国拥有最庞杂的精神卫生系统,心理咨询和社工系统非常发达。但其对于心理障碍的干预却最终开始越来越依赖于行政暴力机关。。这是我不能理解的一种演化趋势。。暴力机关怎么能拥有心理干预的合法权力??
而这种趋势之下,保守派的评论员说出“处死精神障碍流浪汉”的话就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事实上美国的警察已经开始在其办案的过程中不断地处决各种精神病患者,他只是在顺应这一趋势。。
如果我们再往前追溯美国的精神卫生史。就会发现这里面有着浓重的一神教独有困境。
神经疾病最早被视作一种宗教问题——被诅咒被恶魔附身或者接受了异端信仰。因而最早的asylum只是用以将这些人隔离在正常社会之外的囚禁机构。
随着人文主义的启蒙,人们开始反思这一宗教观念,开始把患者也视作有理性的能力的对象。但这种想当然很快就被现实打脸了,因此人们开始转向寻找让患者“恢复理性”的方案。
再之后,现代医学和神经科学萌芽,人们开始相信精神障碍和生理疾病一样,可以找出病源,使之获得治愈。这就迎合了启蒙思潮下对人类理性的崇高想象。但是早期的现代医学和神经科学非常的粗糙,治疗手段异常疯癫。远比雷电法王杨教授癫的多。
随后就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等一系列不依赖于物理治疗手段的治疗方案的产生。是对疯癫的物理治疗手段的一个修正。然而这些非物理的治疗方案的风行又导致了一个后果。那就是精神障碍概念的泛化。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治疗观念中,健康人和患者之间的界限标准是相当模糊的。它看上去是在为患病者去污名化,但实际上却让许多正常人也被视作了精神障碍。这导致asylum一度成了收留各种有社会性行为问题的矫正中心,而非治疗机构。asylum里充斥着大量的无家可归者、被家庭和社区抛弃的老年人、被父母认为需要进行严厉教养的青年人。这些人被期待可以像精神病患者一样矫正其行为和精神方面的种种问题。这个时期也就制造了经典的流行文化元素——逃离疯人院。
而我们最初提到的人道主义去机构化浪潮,其实就是为了对这一趋势进行修正。但现在这一方案又制造出了新的问题,不得不又面临下一波的修正。。
你可以发现,西方的精神卫生史是一连串进步主义困境所驱动的历史。最早的进步理念的实施引发了全新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个新问题,又不得不引入下一个更进步的理念,结果又引发了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如此层累下来,延宕至今。
经过了这种两三百年的层累式的进步主义实践,如今却还是要人们面对精神疾病引发的社会性问题,各种混乱依旧还在。你作为一个温和日子人,你恐怕也是很难坐得住的。
这时候冒出几个保守派嘴炮侠,喊一句“杀光他们得了”是一种完全可以理解的情绪发泄。。。
然后发泄完了你问我问题该怎么解决?我不是美国人,我没兴趣替他们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太鸡儿复杂了。里面叠加着无数的西方社会特有的意识形态冲突。
咱还是看看国内的戒网瘾学校吧。这玩意儿分析起来简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