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回答

如何看待户晨风力挺西贝,“中餐未来就是预制菜,就是西贝模式,否则中餐没有未来”,现炒真的干不过预制?

里亚和
182个点赞 👍

我这篇回答可能会颠覆很多人的认知。

户晨风这话说得没有任何没有问题,中餐的未来就是预制菜

预制菜难吃我承认,但好不好吃从来就不是能否大规模普及的决定性因素。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的数据,目前中国的预制菜渗透率不到15%。

作为对比,美国是60%,日本则高达75%。


美日在社会发展速度上,比中国更早一步进入工业化原子化后现代化社会。

所以美日餐饮行业的现状和趋势,也值得我们参考。

(现在是预制菜,更久远的将来,也许就是人造肉了)

我知道很多人会举一大堆理由,说什么国情不一样、传统不一样等等………

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面前,没什么不一样的。


十几年前居民负债率低,有人说中国和国外不一样,中国人没有借钱的习惯。

结果呢?15年后一波炒房热,一波P2P,现在中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早就超过日本,直逼美国了。

以前还有人笑话美国年轻人扣完房租信用卡后,连一千美元都拿不出来。

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扣完房租、花呗、各种月付后,也同样连几千块都拿不出来。

从消费习惯、到家庭结构………中国未来社会中的方方面面也会逐步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

没什么中国例外论,所有你觉得例外的都是时间未到。

这不是什么崇洋媚外,而是资本主义的趋同演化。


预制菜自然也不会例外,因为预制菜就是比现炒现做更符合资本主义利益最大化的导向。

从效率上,把繁琐的备菜、切菜过程集中前置,微波炉叮一下几分钟即可出餐,既节省了食客的时间,也显著提升了餐馆翻台率。

从成本上,无需专业厨师掌勺,人力成本低;后厨要求简单,设备成本低;食材冷藏柜一塞,储存成本低。

从稳定上,口味品质高度统一,对火候、调味均无要求,能够轻易做到千店一味。

从利益上,产业链更长,蛋糕更大,资本参与程度更深。

………

除了食客的味蕾受委屈,几乎所有人都能从中获益。


那既然预制菜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这么多年了,普及率只有15%呢?

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中国低廉的食材价格,导致预制菜在成本不占优势。C端渗透率上不去。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预制菜成本低。

错了,预制菜其实还真不便宜。

至少对于绝大多数中国普通家庭而言,由于菜篮子工程(税收优惠/金融补贴)等因素,自己买菜现炒现做是比买预制菜加热要划算多的。

我这里举个C端预制菜最廉价的例子,拼多多上的百亿补贴料理包:

五袋装的鱼香肉丝料理,扣除补贴后的售价是38元。

也就是一袋7.6元。

净含量150克,包装袋上的信息显示固形物>60%。

一般这种情况就是60%,也就是食材净含量90克,余下的以水和醋、黄酒为主。

根据传统做法,鱼香肉丝这道菜里,鸡肉的净重占比在40%左右。

也就是说,料理包中90克的食材净含量,鸡肉最多40克顶天了,也就是0.08斤,剩下的都是竹笋、黑木耳以及豆瓣酱等。

同样是鸡肉,自己去买,料理包未必有超市里六七块的鸡胸肉品质好。

同样0.08斤的量,成本才五毛,余下杂七杂八的配菜和调料,加起来总价不到2元。

更何况你微波炉加热的电费比开灶的燃气费还贵呢(笑)

也就是说,不考虑时间成本,仅考虑食材成本。料理包加热是非常不经济的。

150克的料理包,仅能满足一个人的食量。

一个三口之家,纯靠预制菜,一餐的成本少说也在25元。

而如果把这25元用来去菜市场买菜,可以买一斤猪五花+一斤鸡胸肉+一堆杂七杂八的蔬菜,完全够一家人一日三餐的伙食了。

这还是在最便宜的拼多多,最便宜的百亿补贴频道。(你非要拿三无产品来比那我没话说)

预制菜(料理包)都毫无价格优势可言,更不要说其他更贵的购买渠道了。


大白话说:预制菜省时间但不省钱。

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餐厅来说,预制菜是有优势的。

但大多数中国人时间是不值钱的,一单外卖跑几公里十几分钟,到手才不过几块钱。

这样的工作大把人去干,他们但凡是会算账,才不会为了省点时间去在预制菜上花冤枉钱。

这也是为什么预制菜在C端的渗透率始终上不去的原因。

因为穷,因为时间不值钱。

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的时间会越来越值钱,那时候家庭预制菜的性价比才会逐渐得以实现。


第二是中国发达的外卖产业,导致预制菜的B端消费场景被外卖压制。

是的,你没听错,很多人以为外卖领域预制菜成灾。

但其实和很多想的恰恰相反,外卖领域预制菜的普及率很低,只有38%,比其他餐饮业态(75%以上)要低得多。

为什么?

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原因,买菜现炒现做的成本比预制菜更低。

并且和餐馆不一样的是,很多外卖商家是不做堂食的,也就不存在翻台率问题。

至于现炒出餐速度慢,可以用大锅同时多份炒+饭点提前做好来解决。

反正外卖行业对于食物口感的要求是最低的。


经常看到一些缺乏商业常识的媒体,喜欢用什么“一份梅菜扣肉料理包八块钱,做成外卖价格翻了一倍!”为标题,来危言耸听。

真是哭笑不得。

八块钱的料理包才卖你十六,才50%的毛利,暴利个锤子!

扣除房租、包装费、平台抽成、各类营销费用后,才落得几个子?

这都不是做生意了,这是纯纯搞慈善。

事实上,肯用料理包的外卖,都算得上是品质中等以上的商家了,并且一般都会有堂食窗口,平均售价在二十块以上。

真正的廉价外卖,什么几块钱的炒饭、盖浇饭、卤肉饭这种,用料包那得亏到姥姥家了。

(当然,不是说这些现炒的外卖比预制菜外卖要差或更好,口感都是一坨,营养成分和卫生程度也不一定谁高谁低,只是不同的经营策略导致的)


真正大规模应用到预制菜(料理包)的餐饮业态,反而是以酒店、连锁品牌、商场顶楼为代表的中档餐厅。

普遍实现了70%以上的预制菜渗透率率。

至于廉价而广阔的外卖市场,由于需要对成本极致把控,反而压制了预制菜在B端消费的扩张。


预制菜便宜,外卖都是预制菜。

这两个大众根深蒂固的认知,全都错得离谱!

所以,西贝事件中,不少消费者表达不满:“明明是预制菜的品质,却要卖我们现炒的价格。”

我听完觉得有点搞笑,真的。

有没有可能,就是预制菜才卖得贵?

你去苍蝇馆子或地摊大排档上,反而吃不到什么预制菜。


不要把预制菜和廉价挂钩,预制菜是典型的中产消费。

穷人舍不得,有钱人看不上。

所以完全不必对西贝用预制菜感到诧异,西贝这样的中产消费餐饮消费品牌就是预制菜的主力军。


正如美国的“白人饭”,也是典型的中产阶级饮食文化。

看起来不起眼的白人饭可比披萨、炸鸡这些穷人饮食要贵多了。

贾老板说西贝利润率只有5%,这个也大概率是属实的,不是卖惨。

预制菜餐饮的毛利本来就比现炒现做的要低,只是由于预制菜更容易品牌化、连锁化,规模更容易做大。所以预制菜反而越来越成为主流。

相当于用低毛利换更大的市场。

就像麦当劳的炸鸡比地摊上的要贵多了,但毛利率反而更低,净利率那就更低了。


你理解了上面这两点“反常识”,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我说预制菜是中餐的未来。

因为预制菜取代现炒,背后的逻辑基础,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

1.人们时间变得更值钱了,所以不管是家里做饭的时间,还是在餐厅等餐的时间都被压缩了。更愿意用钱去换时间。

2.人们口袋里的钱更多了,不用再在买菜上精打细算了,对于低性价比的预制菜容忍度也更高了。

3.人力成本在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更大了,所以高食材成本、低人力成本的预制菜,比低食材成本、高人力成本的现炒菜更具有竞争优势。

也同样是基于这三条逻辑,我已买入预制菜公司股票做长线投资,我用真金白银为我的观点负责。


如果你看好预制菜,那你就相当于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

穷人大锅饭,中产预制菜,富人米其林。

这就是餐饮业的未来趋势。

预制菜越普及,也就意味着国民收入越高、时间越值钱。

(至于好不好吃,那是另一个维度的问题,这里只谈商业前景,也没人觉得白人饭好吃,但就是能普及)


所以再看户晨风这句话,就颇具黑色幽默了,明明是想黑一波中餐,但实际上是用最阴阳的语气,说出最美好的祝福。

嘴是臭的,说出来的话却是香的。

余说不说谎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