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搞认知战是个很难量化实际效果的工作。
你不可能跑到街头去随机采访5万人,让他们每人答50道题来调研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效。
能用来当做KPI考核的,只有浏览量、点赞、评论数量这些指标。
很显然,对面基层的执行者,并不关心能影响多少舆论,实际效果如何,他们只关心能从经费池里分多少羹。
所以近几年这种有组织的团建行为开始呈现两个特点:
1.立场很明确,演都懒得演,字里行间毫不掩饰巴不得我们死的心态(应该是为了快速识别身份,方便结算)
2.故意用一些漏洞百出的奇葩内容来引人反驳(话题热度更容易上去)
比如下面这个问题就是典中典:
这个问题刚被提出来的几个小时内,集中冒出来了几十个回答,一边倒的宣扬美国和日本制度的优越性,暗戳戳的阴阳东大(这一阶段我们称作阶段A吧)。
几天之后话题热度慢慢上来,正常人入场,上千个回答从各个角度深扒美日门阀家族的弊端,最开始的那一波人要么删帖跑路,要么装死(暂称阶段B)。
我猜他们的报告是这样写的:在东大精英阶层常用的线上平台,宣传美日制度优越性(截图阶段A回答内容),这个话题引起广泛关注(引用阶段B数据:被浏览800万+,回答1432个,超过5000点赞的回答就有十余个,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从实际效果出发,他们完全是做了一次反向宣传,可是包装一下数据可以做的很好看。
回到本题,谁都知道福建舰服役在即,弹射视频随时都可能放出来,这时候铺天盖地的质疑没有视频流出,属于是上赶着用脸接回旋镖。
但如果对方想要的就是回旋镖呢?当你还在想着怎么跟它们辩驳的时候,其实对面想的是用后面“反转”的流量来包装数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