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个回答

如何看待武汉大学回应「开学典礼椅子标签争议事件」?

cqygfxgfst
1580个点赞 👍

我们先来看两张图片,你觉得像什么?

上面的是理想去年的新车mega,下面的是某地铁站的车站出口。

纵使事后理想和地铁公司都费劲了心思去解释、公关,但是这种联想一旦产生,就很难被“这只是个设计”的理性解释所覆盖,最终都免不了自食其果。

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做任何事(尤其是想赚我们钱的),都必须将我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作为一个前置的、必须考量的因素。

所以,武汉大学这件事,抛开它是否故意为之、动机为何,至少暴露出这所传统名校在文化素养共情能力上的缺失与匮乏。

一、人类大脑的自动联想

我们先来做一个思想实验。

当我提到“红十字”的时候,你脑子里出现的是什么?

大概率是医院、救护、救援。

当我提到“黄色的M”标志时,你想到的是什么?

大概率是麦当劳和汉堡。

这个过程,你需要思考吗?

不需要,它几乎是瞬间完成的。

我们的大脑,本质上是一个极其强大的模式识别和自动联想机器。

它为了节省能量,进化出了一套高效的工作机制:看到一个熟悉的符号或图案,就立刻从记忆数据库里调取与之关联最紧密、印象最深刻的信息。

这个过程是被动的、自动的、几乎无法被理性控制的。

现在我们回到武大的椅子(图就不放了),当白色背景和红色圆形两个元素组合在一起,出现在一个中国人的视野里时,我们很多人的大脑搜索引擎,自动匹配出的第一个、也是最深刻的结果是什么?

就是日本国旗。

那些说什么“我怎么不觉得”、“我怎么没联想到的”,只能说明你反应迟钝,不是你人间清醒。

这不是我们过度解读,而是因为在过去上百年的历史教育、影视作品、新闻报道中,这个图案作为一个高频、强刺激的负面符号,被反复地刻印在了我们的集体记忆里。

它关联的情绪是屈辱、是战争、是民族伤痛,这个关联的强度,远远超过了它作为“一个红色圆形”的物理属性本身。

所以,当典礼现场上百个这样的图案整齐排列,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去理性分析“这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标识”,而是生理性的、情感上的不适。

这真的不是太敏感,这是人之常情。

我们的大脑就是这么工作的,你无法命令一个被烫过的人,在再次看到火的时候,内心毫无波澜。

二、为什么有些玩笑开不得?

社会上,总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禁忌。

这些禁忌,往往和历史上最深刻的创伤或文化中最严肃的议题有关。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德国行纳粹礼,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因为那个手势,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它被牢牢地绑定在了种族灭绝和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上。

同样,一些设计上的巧合,也会因为触碰到了文化禁忌区而引发巨大的争议。

比如我开头提到的理想MEGA和某地铁的出口,因为独特的设计,在网络上被很多人评价为“像灵车”、“像棺材”“不吉利”。

从理性设计角度看,设计师可能只是追求一种流线感或者结构美。

但从公众的文化心理角度看,他们无意中触碰到了我们文化里关于死亡和身后事的巨大禁忌,这种联想一旦产生,就很难被“这只是个设计”的理性解释所覆盖。

武大的椅子争议,也是同理。

它触碰的是我们民族记忆中最敏感、最疼痛的那块区域。

所以,我们到底该如何去区分,什么是合理的公众诉求,什么是矫枉过正的过度解读?

关键在于三个维度:

  1. 符号的清晰度
    这个图案与那个负面符号的相似度有多高?武大椅子的白底红圆,可以说是视觉元素上的完美复刻,相似度极高,这就为自动联想提供了最直接、最便利的通道。
    如果只是在一张白纸上有一个很小的红点,或者颜色是粉色紫色,形状是方形,这种联想的强度就会大大降低。
  2. 历史的沉重度
    这个符号背后关联的历史事件或文化禁忌,在公众心中有多大的分量?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是我们整个民族最深刻、最无法释怀的记忆之一(上周咱们才刚举行了抗日胜利阅兵),它的沉重度,是最高级别的,这就决定了公众对此类符号的警惕性和触动性必然很高。
  3. 场合的重要性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场合?武汉大学,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开学典礼,是这所大学最庄重、最严肃、最具仪式感的场合之一。
    在这样一个具有极强象征意义的地点和时间,公众对其每一个细节的符号意义要求,自然也会提到最高。在自己家里,你用什么颜色的桌布没人管,但在天安门广场,每一面旗帜的颜色和尺寸都必须分毫不差。

当我们把这三个维度套进去看,就会发现,公众的反应并非无理取闹。

一个高度相似的符号,关联着一段极度沉重的历史,出现在一个极度重要的场合。

这三个要素叠加,公众的质疑和不适,就构成了一种完全合理的、朴素的共识。

三、真正的反思

武汉大学的道歉,速度很快,他们解释了原因,是为了引导就座。

虽然我很愤懑,但我仍选择相信这是事实,仍选择相信没有任何人会故意在开学典礼上犯这种巨大且低级的错误。

但这恰恰暴露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很多机构和组织,在做事的时候,极度缺乏一种符号敏感性

他们把这次事件定性为“工作细节”和“严谨性”的问题,这个只是操作层面,还没意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本质上,是一个文化素养和共情能力的问题。

一个合格的活动组织者,在设计现场时,脑子里必须有一根弦。

他要明白,现场的每一个布置,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桌椅板凳、颜色搭配,更是在向所有参与者和公众传递一种符号信息。

他需要能下意识地规避那些可能触碰公众敏感神经的符号,这就像一个有经验的船长,能本能地避开海图上标注的暗礁区。

这种本能,来源于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敬畏,和对大众心理的体察。

当工作团队在选择用红色圆形标签贴在白色座椅上时,如果团队里有任何一个人,能从听众视角或者说公众视角预审一下这个方案,都可能早已发现这个问题。

但他们没有,他们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甚至有些傲慢,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高效引导学生入座”的问题,而忘记了甚至也不在乎大家看到这个画面会有什么本能的反应。


最后

这件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不是要去争论谁对谁错,也不是要让社会变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而是要提醒所有掌握着公共话语权和负责公共事务的组织与个人: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做任何事(尤其是想赚我们钱的),都必须将我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作为一个前置的、必须考量的因素。

这不是上纲上线,这是一个现代组织最基本的文化素养。

公众的眼睛,是一面镜子,它照出的,不仅是工作中的疏忽,更是一个组织文化底蕴的深浅。

而这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大众情感的共情,恰恰是一所顶尖大学,最应该展现给社会,也最应该教会给学生的东西。

送礼物用户
1 人已送礼物
Kaiser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