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u搞的这一套和他以前讲话里透露出来的思想是一致的,就是按儒家那一套搞一个数学科举。
我之前已经分析过,Yau的成长经历就是旧香港的清朝式社会+美国社会,因此他的思想受传统中国儒家文化影响很深。他的人生成就和理想应该就是把数学变成新的儒学,搞出一个国家层面的新科举,用数学代替儒学。领军计划就是他设下的科举考试系统,清华就是他给这些举人的翰林院。
但这套数学科举系统比起传统的科举,吸引力还是太低了。传统科举出来的保障,Yau的数学科举给不了。传统科举虽然三年一次,但不限考试年龄,一人青壮年时期就可以考好几次。一旦中举社会地位直接飞升,由法律保障。举人要么直接做官,即便不做官也自动做人上人,衣食无忧,躺平赚钱。数学科举出来的举人要是没成绩,能有这么好的地位吗?
明清传统科举每三年一次,每次可以产生大概一千多名举人,平摊到每年算400个好了。根据明清的全国人数和现代相比,按比例可以认为,同等竞争淘汰概率下,每年应该产生1000名举人。就算Yau系统只负责其中的一小半好了,Yau的系统能保障全国每年产生200名举人吗?Yau可以保证每年领军计划出来的人都能直接拿到教职,拿不到教职也获得清闲公职,衣食无忧,可以一辈子随心所欲研究数学吗?应该是不能的。如果Yau系统只能保证每年100人进清华,那就相当于每年100个秀才。往高里估计,如果每届最终能熬出50个有成果能拿教职的,就是50个举人,要是剩余的不安排公职或分配,那么参加数学科举的风险收益比就远高于传统科举。一流的数学苗子,如果家境不过关,就不会去搏这个功名。这个数学科举可能最终更靠近武举,专供高收入高层次家庭中的数学天才,或者说是旗人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