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个回答

如何看待日本游说欧亚各国不要参加北京九三阅兵?

Ha ha
333个点赞 👍

据共同社消息,日本给出的说法非常可笑:

“活动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

甚至还点名了《南京照相馆》——这下知道前些天为什么目田那么应激对这电影不停哈气了,果然卖伪军这种事还得是太君来做。

所以我强调说:

日本是一个“偷感”很重的国家。

他们其实非常清楚自己做了什么,但总是费尽心思地想要去掩盖。这种偷感是举国上下的,主打是一边做着坏事,一边在网上高强度自搜,一有对自己不利的消息就迅速出警,把举报、控评、收买玩得炉火纯青。

你比如说每次我们纪念抗战,都有二鬼子蹦跶说是“仇恨教育”,但日本除了年年参拜靖国神社以外,还年年纪念核爆,有多少人知道呢?——广岛核爆纪念仪式这活动可有名了,因为日本在每一年的8月6日都举办展览,讲述被原子弹轰炸的惨状,且不满足于国内,还经常组织核爆幸存者带着核爆照片全球巡展、演讲,甚至在联合国上控诉......而我们却对此很少耳闻,属实怪哉?就是因为日本对节奏的把控堪称“巧妙”,他们刻意不进行声势浩大的宣传,而是默默地、高频地展览,不仅将“核爆纪念馆”转化为片面历史教育基地、将“唯一核爆国”标签化为道德特权,还强迫世界各地的人和他们一起“反思”一度让“传递核爆事实”和“为核爆死难者哀悼”成为了国际上的“政治正确”,并借此悄悄地将自己“侵略者”的身份转化为“受害者”的设定——这不是什么临时起意,而是自日本宣告战败后开始就埋下的一条“暗线”

202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日本原子弹氢弹受害者团体协会(Nihon Hidankyo)。

日本这方面的小心思非常细。

从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候,裕仁天皇宣读《终战诏书》,里面根本没有使用“战败”“投降”的概念,其所指的“战争”也是自1941年开始的“已阅四载”的与英美的战争,而对侵略中国的战争则不置一词,刻意规避了对中国长达14年的侵略,以及南京大屠杀的罪责;

50年代,日本文部省修改审定标准,开始淡化太平洋战争批评,并回避提及入侵中国;1952年,日本首次以政府名义举行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时任首相吉田在致辞中明确将战殁者定位为奠定了永恒“和平之基石”,将昭和天皇宣布战败投降的记忆转化为由国家主导的所谓“哀悼牺牲者”的祈愿仪式(2025年8月15日,石破茂出席仪式,口头上表示“铭记教训”,但其讲话仍对日本在二战中的加害责任、给各国造成的伤害闭口不提);

60年代,日本开始从教科书和文献上篡改对南京大屠杀等侵略行为的描述,历史学家家永三郎因其编写的《新日本史》教科书(内容包含南京大屠杀、731部队、慰安妇等)被文部省要求修改(历经30年后家永三郎胜诉,但关于自由编撰教科书的要求被驳回);

从1962年开始,日本开始重修军国主义的象征:八纮一宇塔”——由日本从各个占领地掠夺后送到日本的材料而建成,包含从中国战场和朝鲜战场掠夺的文化财产和历史遗迹。其中,「中国条石238块被作为筑基」,我方多次索要无果。并于1965年完成修复,结构与战时几乎完全一致。尽管战后八纮一宇塔曾被改为“和平之塔”,但不久后又悄悄恢复了原名。日本单方面声称塔基的石头是“友好国家的馈赠”,并称“八纮一宇”代表着世界的永恒和平与团结。

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期间,在宴会致辞上企图用“添麻烦”来糊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苦难,被周总理严词斥责,双方甚至为此发生争吵。最后在《联合声明》中,中方放弃日本赔款换等一系列诚意,换来的不过是日本一句凉薄之至的“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仍未提及“侵略”。日本的态度与德国的“谢罪”形成鲜明对比(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代表德意志民族和国家跪在华沙死难者纪念碑前认罪、忏悔);

到80年代,文部省正式要求用“进出”来替代“侵略”表述。此举引发亚洲邻国强烈抗议和中国政府的正式交涉,日本被迫通过“邻国条款”,规定教科书在处理与亚洲近邻国家近现代史事件时,“应从国际理解和国际协调的角度予以必要的考虑”;但是在1982年,铃木善幸政府却将每年8月15日定为“追悼战殁者并祈愿和平之日”,正式将侵略罪责转化为“受害者叙事”;1985年,首相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

90年代末,旨在编写否定和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的“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成立,自此右翼教科书开始逐本获批通过。尤其是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从甲午战争开始,淡化和粉饰日本的军事侵略性质,宣扬“皇国史观”,甚至提及天皇的教育敕语和“神国”思想;

后来,日本政府逐渐将各种涉及侵略的行径定性为“不恰当表述”,乃至强制修改已发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例如用“南京事件”替代“南京大屠杀”,并称“受害人数尚无定论”;将“卢沟桥事变”描述为“日中两军武力冲突”,模糊日本侵略责任;删除慰安妇问题,宣称“没有发现直接证据表明日本军队和政府直接参与了慰安妇的强制征召”......

发现了没有?日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刻意地逃避关于“侵略”的叙事,并悄悄地用各种模糊的叙述去替换这些内容,逐渐地绝口不提那些侵略罪行,并通过一年年的核爆纪念,转而灌输“牺牲者”、“受害者”的历史记忆......

这是非常可怕的。他们用80年的时间,几乎完全洗脱了关于二战的历史罪责,转而认定自己无责,甚至认为:“侵华”是中国挑起、日本反击的一场“自卫”。如今,凡有人在网上谈到日本是二战轴心国及其对被侵略国家造成的伤害的时候,都会有人出来否认说:日本在二战期间也很惨、也付出了很大代价,是“受害者”;凡坚持要科普侵略罪行、给日本定罪的,要么被举报到删帖封号,要么直接遭到网暴迫害。

所以为什么日本要游说各国不要参加九三阅兵?

因为日本处心积虑就是为了篡改历史,让全世界淡忘他的侵略罪行。

如今潜移默化地做了八十年,却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而逐渐泄露、无法继续掩人耳目。尤其这次我军即将亮相的各类新式武器,势必要引起全球瞩目,届时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这场阅兵,而它的正式名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也必然会引起大量的好奇。

当全球有更多的人了解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的所作所为,就意味着:日本投入巨大代价营造出的设定和精曰鼓吹的“国际上评价最好的黄种人/亚洲人”形象走向土崩瓦解......

日本已经急了。

不论再怎么努力,最后都要白费了。但其实早在《奥本海默》上映,日本人在网上抗议“电影忽略了被轰炸的一方”“奥本海默对日本发动了大屠杀”“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是一种战争罪”的时候,已经开始阻挡不住这场世纪骗局的揭露了。因为日本这种错误的历史观已经扭曲到胆敢“噬主”了——「历史虚无」搞到美国头上!你哪怕再想掩饰,新一代的鬼子也会把心里头隐藏的所有龌龊毫无保留地表露出来,比如这一条百万浏览的推文:

它们不装了,就是“反战败”而不是“反战”。

也就是它们打心底里认为中国没有战胜日本,它们觉得自己是被美国打败的,所以一直不服。它们前段时间还为此幻想过如果不急于全民侵华,而是经营一段时间东北,可能结局就不会战败了......真是做它的春秋大梦。

但也真亏了它们现在能如此“坦诚”,本来“道歉了就得原谅”就挺不可理喻的,要是日本真把道歉、忏悔这种事做到极致,那还真不好办了?!而妙就妙在日本觉得自己不需要道歉,那就正好——你既然说“上一代的罪责和这一代无关,所以现在的日本不欠中国的”对吧?无论是日本自己这么认为还是外务省养的宠物这么认为,都无所谓了,反正我们这一代要是对日本做了什么,下一代也不欠日本什么了,如此便无须什么恻隐。

“囼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对吧?那咱可说好了,届时务必要再玉碎一次,千万别丢份。

既然你都把《防卫白皮书》发到孩子手上了,哪怕车轮放平你也不必有什么怨言。

要是有二鬼子上演现场跳反加入日军那更是三喜临门!

真也就佩服国家的眼光独到,一早就看穿了鬼子的野心:它们之所以把“铭记历史”强行等同于“记住仇恨”,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放下历史。一旦真反思所谓的“仇恨教育”而停止纪念抗战、不再要求日本正视历史的话,就真的称了鬼子的心意!

它们真的会篡改历史!

这种病态扭曲的内心和阴险下作的手段,是日本“有小礼无大义”最直接的体现。

倭国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
日本是有史以来我见过的最卑鄙、最无耻的民族。——罗斯福
日本,这是一个阴险与狡诈的残忍民族,这个民族非常势利,其疯狂嗜血程度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吸血鬼德库拉,你一旦被他看到弱点,喉管立即会被它咬破,毫无生还可能。——戴高乐

小楼一夜听雨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