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在网上刷到类似的跨国婚姻UP主。看了这么长时间,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如果UP主是中国小伙子,娶了个洋太太,那么账号的内容会相对丰富一些——主要是吃喝玩乐+到处旅游、或是生活中的趣事等等。
比方说我常看的一个UP主:贝加尔阿楠,也开始透过他的镜头,认识了他的俄罗斯亲戚们,也看到了不少新鲜的内容:比方说在俄罗斯乡下盖新房的全过程,或是俄罗斯学校毕业典礼是什么样的。

现在他的亲戚们也开始开设自己的账号,更新自己的生活日常,渐渐构建起了一个以阿楠为中心的俄罗斯乡村宇宙。
但如果UP主是中国姑娘嫁个了洋老公,很多账号的内容就比较局限了。基本上就是日常VLOG,把自己营造成一个专心照顾家庭,做做饭的人设。

就连苏芒也是这样,在国内怎么着也算是高端独立女性,有自己的事业了,连一天650的伙食费都看不上的主,在国外也是心甘情愿过这样的生活,而且还积极为之辩护。
在我学生时代的苏芒那是什么人设,是时尚大魔头啊,口口声声婚姻是女性的牢笼,结果人家转头带着亲妈一起去给老外一家15口人做饭,还任劳任怨毫无怨言,那别人就自然会质疑——原来你不是不喜欢婚姻,不是不喜欢做饭做家务,只是不喜欢给国男做而已。
之前我也看了一些女UP主在德国的账号,她们的日常视频题材我都可以概括出来:
一开始就是在厨房忙活做早饭,孩子坐在餐椅上咿咿呀呀,老公睡眼惺忪来到厨房,在媳妇的脸上亲一下,算是打个招呼。
吃完饭老公开车上班,自己送孩子去幼儿园——你看德国的幼儿园,多人性化。
送完孩子之后坐公交去超市——你看德国的公交月卡多好用啊,德国的交通多方便啊。是啊,你这时间点早高峰都过了,那交通能不方便么?
在超市就主要拍肉蛋奶,拍价格,(当然这两年这一类内容肉眼可见的少了)
买完了东西就回家做饭,干家务——哎呀你看德国的XX家用电器用着真方便啊,你看这双立人的刀质量是真好啊。(这一类内容主要是为了带货)
偶尔出门和邻居聊聊天,主动给邻居带吃的,重点拍老外的笑脸和夸赞,这都是常规操作了。
忙完了这些就该去接孩子了——人家都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孩子每天都没作业,哎呀当初来德国就是为了孩子,不像国内这么卷。
有时候UP主还会拍领福利日常——哎呀德国ZF又给咱们发钱了,这个月发了XX欧,折合人民币XXX,你看人家的福利多好啊。
基本上就是这些内容。
但是最近几年啊,海外自媒体也不好做,所以很多UP主也开始收缩战线,去掉收益率低的内容,只留下一条最能提高点击率的赛道——就是做中餐给发达国家的人吃(注意这个对象一定要是发达国家的,而且是白人),拍他们的Reaction。

上面是我随手找的一个账号,内容其实都一样。
主打一个“中国媳妇/丈母娘做一桌子中国菜,吃得外国人两眼放光连连叫好”,一天到晚就是给各类白人做中餐测评…
视频的标题一般都很直白:“给英国老公吃火锅?”“德国公婆头回吃XX是什么反应?”等等,总之就是“外国老公” “外国公婆” “外国家人” “外国朋友”……
很多人当地语言都没学会,就忙着秀幸福了,谈何融入?有些UP到国外多少年了,到现在与人交流还是靠着半生不熟的英文+比划,她能做到和身边的老外无缝对接吗?
我们看到多少中国媳妇在自己账号里的形象,就是辛辛苦苦做一桌子菜,给男方吃,还盼望着男方一大家子都认同自己的手艺,能夸两句“very good! OK!”, 以此寻求他们对中餐的认同,寻求他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正面评价……
这不就是家庭主妇吗?不就是女性过去的生活状态吗?现在的女孩们不想成为家庭主妇,因为家庭主妇的价值,是需要得到男方以及男方家人认可的,是做不成独立女性的。
而现在仅仅因为男方全家换了个肤色,换了个国籍,这些问题就都不存在了?
我写这么多,并不是想批评这些UP主,毕竟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倡导分享的平台,这些UP主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这本身并没有错。
我也知道她们的辛苦是有回报的——虽然老外坐等着吃就行,但她们的粉丝数量在这摆着,一期视频可以有几十万、一百万的播放量,靠这个也能挣不少。
我可以肯定,这一类UP主的关注度不会少,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这条赛道。
因为这类视频的粉丝受众面很广,男女老少都可以是受众,
这些受众也不需要任何知识门槛,“跨国恋”是流量密码,“爱国”是流量密码,看“老外夸中国这个好那个好”是流量密码,“老外眼里的中国菜”自然也是流量密码……
但她们的视频内容,也在有意迎合欧洲人对中国女性的刻板印象,这也是事实。
还有一点我不太理解,为什么她们都喜欢强调国外的福利好?谁不知道欧洲的高福利都是建立在高税收上的?我在德国时认识的高知群体,没有人向我夸耀自己能享受到什么福利,都在吐槽自己要交的税多。
现在这些UP主喜欢晒福利,夸自己家每个月能领到的福利多,也是在说明自己老公是个德国屌丝男,这有什么好值得吹的呢?
更不用说欧洲现在日子也不好过,各个族群之间的矛盾明显比之前尖锐多了,而现行的福利政策更是谁都不满意,谁都有意见。现在这些UP主喜欢把领到的福利作为自己幸福生活的证明,如果老欧洲正白旗的观众看到了这些内容,他们又会怎么想?
所以说,要不是国家这两年逐步开放了免签政策,吸引了大量国外网红来东大打卡,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见到了真正的东大,恐怕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只会停留在过去。
而大量在国外的东大主妇们所开设的“xx在X国”,“xx宝妈在X国”,“中X宝妈xxx”,“中Xxx”,“混血宝妈xxx”一系列账号,只会帮助他们加深对东大的刻板印象,对她们自己在国外的生活也没有太大的好处。
这类UP主隔三岔五会做一期内容——今天我被歧视了。
家人们,今天我在外面的时候又被人喊秦腔穷了/被小伙子比眯眯眼了,我好难过,我明明都嫁过来XX年了,为什么还会经历这些,嘤嘤嘤……
然后过两天,再做一期内容——德国到底排不排外?
家人们,就我来德国XX年的经验来看吧,不能说完全没有歧视,但是这样的人只是社会当中极少数中的极少数,绝大多数德国人还是对咱们包容友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