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回答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提出下一阶段工作的目标是温和物价上涨,这反应出后面会温和通胀吗?

梅林
398个点赞 👍

先说答案:不会出现所谓温和通胀(即2%左右的)。

再说理由:政府现在想通过类似“窗口指导”的模式来暗中操控大类商品的交易价格,比如外卖、新质产品等,甚至还有生猪;从而以物价上涨来“酿成”通胀。但这绝对不可能成功,因为现在的通缩来源于日益夸张的产能与不断萎缩的需求之间不断加宽的鸿沟,根子在于体制的分配模式。政府控价的结果只可能造成市场的产需失配进一步加剧,因为在收入持续下降特别是收入预期日益悲观的大趋势下,稳价或者涨价只能逼迫需求继续萎缩,即使是生活必需品涨价也只能让老百姓躺的更平。最后的综合效果就是进一步的通缩。

————————————————————

第一次补充:

1. 央行没有办法来“制造”通胀(或通胀预期)。早先很多人觉得降准降息可以,事实是毛用没有,因为银行不是因为钱少而放不出贷款——事实上银行现在钱富裕的很,否则也不会出现股市现在的水牛。企业和个人不去贷款的核心原因也不是利息高。后来又有很多人觉得财政赤字货币化可以,鼓吹央行在一级市场为财政兜底——财政缺多少钱就发多少债,政府发多少债央行就买多少(虽然也有很多人担心这样会引发恶性通货膨胀)。事实证明鼓吹的是错的,担心的也错,因为现在财政发债拿到的钱除了保基本运转就是还债,剩下的钱仍然是通过政府投资进一步刺激产能扩大——这是由政府收入模式(税收模式)决定的。

2. . 财政没有办法来“制造”通胀(或通胀预期)。水电气等基础民生消费和服务的涨价有没有用?想一想穷人的时间、精力和感受值不值钱就明白了,电费涨了就多吹风扇少开空调,水费涨了就少洗澡多擦汗洗衣洗菜的水再存起来冲马桶,以此类推……。给全民普遍发钱有没有可能?怎么可能!先不说政府已经是借债度日囊中羞涩,本来三七分成的事倒过来了——没了分成还要真金白银吐出去,县长很生气,黄四爷在流泪,刘都统心在滴血,那袁大总统段总理们……

世间俗人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