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回答

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提出下一阶段工作的目标是温和物价上涨,这反应出后面会温和通胀吗?

梅林
352个点赞 👍

首先看通胀温和上涨的定义,可以根据一般认为的标准,理想情况在2%,长期的目标区间大概在1~3%,另一个是我国每年都会设置的经济数据得目标,近几年期待把通胀推高到3%,现实大家也都知道了,CPI低位运行,gdp平减连续九个季度为负,且没有改善的迹象,当然这也不是央行第一次讲这个话了,这次之前的发言更激烈,物价指数与货币供给形成巨大的反差,不是央行的刺激不够,当时是把锅推给市场的内卷,用了一个很不寻常的词语“低价倾销”,这个一般是净进口国很喜欢在关税上做文章的词,用在国内是非常罕见的。

再看这次,央行每次都是这样,抱怨归抱怨,事还得按照政策的需求办,即便这几年显然出现了央行的扩张性刺激政策,甚至不限于放低信贷门槛的方式来刺激货币的投放,当然市场表明不是你宣传什么,市场就跟着干什么,客观上社融主要靠政府和国资这种可以以债养债的,集体负债的方式需求最大,毕竟拿到钱怎么花,央行根本没有干预权利,那么对于居民和民企,央行可以设卡不让借钱,但你没办法逼着别人借钱,和生育政策有类似的表现,限制可以有很多方法,而鼓励既是真金白银都未必拉的回来。

那么问题就又回到了最近几年形成的模型观点,缺少80%的居民参与的经济流转,尤其是诸多旁氏结构必须把债务转移到中下层才能短期维系得游戏,根本就不显示,前20%储备再高,政府购买流入再多,日常消费也是有上限的,你看着政府一年十万亿的借钱,但好像和个人没有太大的关系,收入福利也没什么明显感知,反而各类广义税随着人口结构上移而增加基数,合同薪资不变的情况下,,到手工资反而可能更低,叠加以前就转移到居民身上的负债,消费不足也就很正常了。

央行能怎么刺激温和通胀借钱给中下层消费,是个短期的办法,问题和房地产债务支撑模式一样,之后得债怎么还?结果就是这几年水是一点都没少放,尤其是M2,一年都快30万亿的增量了,但流入中下层的比例是个谜,是大家真有钱不消费吗?反而都在艰难的去杠杆,越放水越缺水。人造股市热?靠货币幻觉转化消费是一个办法啊,但也非常依赖我国股市的韧性,能否创造长牛重塑部分群体的信心,感觉央行能做的非常少了,比如之前的贴息,就是银行利差压无可压,不断地压缩存款利率反而加速了居民去杠杆,比如近几年的居民贷款数据,今年7月更是来到了大几千亿的还债,货币政策筹码也不多了。

核心问题不出在货币的供给,而在于系统性的分配改革,比如无差别的育儿补贴就是好政策,我们不妨再放大一些眼界,无差别的基本生活兜底,不应该分户籍和地域,无差别的发钱也未必不可尝试,否则你怎么保障钱是流入到真正有需求的人手里,而非变成冲击外汇的力量,财富越集中,冲击外汇力量越大,一美元流出注销7快钱的基础人民币货币,居民短期举债透支消费,未来深陷债务陷阱,代价更大,个人觉得央行能做的已经非常少了,或许更多的是一个宣传的作用,真正温和通胀前提是就业和收入,而非投放多少信贷,钱得流动起来才有用!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王克丹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