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张作霖属于大节不亏,平常稀里糊涂,但是关键时刻却能靠得住的一个人物。把他塑造成正面形象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历史人物原貌的。
从两件事就可以看出张作霖的为人,张作霖的确是一个皇汉和爱国粉红深蓝都应该感谢的人物。
第一件事,满清刚刚灭亡后,原满清陕甘总督蒙古八旗人升允向张作霖写信,要求张作霖支持满清复辟打倒革命党和袁世凯。
而升允这封信内容可谓一代奇文,升允在信中认为革命党发动辛亥革命是“苗蛮自称光复大汉入主中原”,是“南方人倒反天罡”。革命党灭亡满清后对满清遗民剪辫易服,让拥有悠久历史传承的满清官服官帽惨遭替换,这是蛮族入侵带来的“文明悲剧”,北方中原人民稍微有见识的都感到痛苦难堪。升允还赞扬张作霖身为北方人,却秉承大义,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拥戴共和,这是中原的希望,证明中原还有人不屈服于“苗蛮”。
“乃下辞政之诏,此乃圣明之举也。而苗蛮竞不识大体,而以恢复大汉为言,真令三尺童孩难堪。”
“夫自共和以来,其故有之官服官帽,竟令苗蛮擅行更张,江山沦于蛮族所握,凡有血气者,能不痛心切齿而思光复之也。允深知阁下素抱君主立宪政体,允想阁下迟迟未举者,非赞成共和,亦非被人所动,实由于兵单势孤之故耳,绝不能如亲贵中之满奸庆贼也。
升允还希望张作霖深明大义,打进北京斩杀背叛满清拥戴共和的满清原庆亲王奕劻,还有将要担任大总统的袁世凯等人,光复满清江山,为北方人民谋福祉。
天呼!天呼!苟令我北人民若是也耶。阁下诚能因时势趋向,体士民之深心,率部下健儿勇士挟攻京师,先杀亲贵中之庆邸,继斩袁世凯之奸头,以谢先帝在天之灵,为北方人民增莫大之幸福,为大清奠百代之社稷,复仇雪耻,莫善于斯。”
“允想阁下世居北土,绝不为南方作虎伥也。”
升允想用南北地域主义,借同为北方人和张作霖套近乎,让张作霖为满清卖命。可是张作霖在关键时刻绝不上当。他在接到升允的信后并没有追随他光复满清,反而宣布拥戴共和。为此他曾经一度被满清原肃亲王善耆率领的宗社党暗杀,差点被炸弹炸死。张作霖控制东北后反而加强了和南方汉人的联系,重用南北汉人的有识之士。并且鼓励关内汉人入关,他的海军总司令沈鸿烈就是湖北天门人。而对满清残余反抗势力,比如呼伦贝尔索伦自治政府的莫胜福等人,张作霖则坚决镇压,并在1921年左右平定了莫胜福势力。
第二件事,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问题。南京大屠杀在二战刚结束的时候能不能算战争罪行都是个问题,因为日本在1937年后坚持说是“事变”是军事冲突而不是战争,国民党因为一直幻想和日本人议和,所以一直拖到1941年才对日本宣战。而1941年之前的事情,在国际法上能不能算战争罪行就是个问题了。
最后中国法官按照国际法的标准找了半天,最后终于找出了一条能让国际法庭信服的理由。日本人在1928年暗杀了北洋政府国家元首张作霖,按照国际法暗杀国家元首就算对该国自动宣战。所以中日战争不是在1941,而是在1928年后就开始了,这样南京的事件才算成了战争罪行。
而张作霖为何被杀呢?就是因为他一直借口自己是国家元首不管东北的地方事务,要求日本人和东北地方官员接触以此拖延和日本人的不平等条约的履行(因为东北地方官员也可以借口自己官小不能做主得找张作霖,这样就可以推皮球)。所以才让日本人恼羞成怒最后被杀。
当然你可以用一万种理由苛责张大帅,说他和满清余孽不清不楚,还和日本人有过勾结。可他在关键时刻都是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那一边,能做到大节不亏。这不比那种天天说爱大明爱汉族,满清八旗来了跪地求饶抢先剃发的皇越东林党好多了吗?如果真的像皇越大聪明说的有什么“地域认同”“西伯利亚寒流带”那为什么张作霖不去拥戴升允和日本人?靠不靠谱得看的行为做法,一个人嘴上骂满清行为却爱满人,还主张在汉人居住区建立满洲自治区,那么他就是满遗,一个人平常为人和善不喜欢骂人甚至爱说团结,但如果他敢于在汉人利益上拼死相争,那么他就是皇汉。
所以张作霖的一些东西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他有大节不亏。根本问题上不糊涂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