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耳环事件大概率是个巧合,但这次这个事件真的有点像舆论战了。
天价耳环事件里,从黄杨跳跃到贪污赈灾款是因为一个巧合的重名“杨伟”。随后越扒越深入,从房子、学校、其他衣服首饰、记者实地走访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老家等情况综合来看,黄杨的家庭排除掉她自己混娱乐圈赚的钱,连说是有钱人都很勉强,她父母的水平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普通人。
到后来,坚持嘴硬的人其实就是在循环论证,因为她有230万的耳环,所以她家贪了几十个亿。因为她家有几十个亿,所以必定不会把一个几百块的耳环保留十年,必定不会让她在学校活动上戴,所以她的耳环就是真的就是230万。
这次事件就是参考了这种循环论证的逻辑。从澳洲一个有钱女人出车祸,借助一个微信截图直接0帧跳转到批判天龙人。因为她有1.3万亿所以她是天龙人,因为她是天龙人所以有1.3万亿很合理。
不得不说这就是目前所谓舆论监督的真实水平。搞舆论战的只要整个大新闻把关注度拉起来,陷入自我说服的人是没法从循环论证的逻辑里清醒过来的。
“耳环重要吗?我问的是赈灾款!”
“具体多少钱重要吗?我是在批判天龙人!”
看似振振有词,其实脑子里一团浆糊。人数一多形成共振,都觉得自己太正义了太敏锐了,这种就没救了。
为什么说这次像舆论战呢?
偶发事件里,舆论针对的点是非常集中的。天价耳环事件就是赈灾款,罗帅宇事件就是医院,亮证女事件就是警察。不会在舆论爆发的第一时间就开始东拉西扯。
这次澳洲车祸事件舆论爆发的第一时间,至少出现了天龙人、社保、南京照相馆等四五个互相之间毫无关系的攻击对象。这就是大规模硬拉热度的明显痕迹。
以前我也仇富,但经过几次类似的事件之后,我发现我实在接受不了自己和这些人一起共振。和仇富相比,我更厌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