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企业有多精明,而是政策有意一箭双雕——既要强化社保全民覆盖、确保开源,又要通过银发经济解决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确保节流。
很多人都在担心社保基金收不抵支、入不敷出的问题,认为现行社保制度不可持续,或者以此为理由作为“要挟”,声称自己已经不再信任社保、甚至“威胁”自己要拒绝再参与社保——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首先近期可以通过不断进行财政补贴,维持社保基金的累计结余;其次就是还可以通过各类已经实施的开源(提高缴费基数)节流(延迟退休)之策,把资金缺口动态控制在相对合理区间。
实际上还有一个更加隐蔽的方法,其实已经在做了,那就是“顺应舆论意见”,降低每年对养老金调整的幅度,甚至把这个幅度趋零。
舆论对养老金调整幅度有意见,是因为目前养老金的问题主要是过度分配不均,由于国内人口城镇化的时间比较集中,又表现为一定的代际矛盾。但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养老金的过度分配不均是城乡二元制和城镇养老金未并轨的历史遗留问题。随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会自然消失,而下一个问题,会是更持久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下降。
那么结果就是:养老金调整幅度越低,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就会以更快速度下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随着退休后年龄的不断增长,总体而言会显得越来越不够花。
基本养老金的主要矛盾从分配不均到替代率不足的变化,会是相当渐进、非常隐蔽的。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就会自行适应新常态,部分幸运者有第二支柱(职业年金、企业年金,但也要看基数)作为支撑,有余力者有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广义而言还可包括个人储蓄、公积金余额)作为支撑,那么其他群体,就不得不投身“银发经济”,退而不休了。
舆论似乎对企业招聘已退休人员感到很新鲜,还要进行“压缩人工成本”的道德谴责。
实际上就国内而言,像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餐厅,长期以来一直公开正规雇佣已退休人员,应聘需要持有退休证;法定退休年龄之后的“银发经济”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2020年七普时点65岁及以上人口就业率就达到了17.99%,其中65-69岁年龄组的就业率达到了27.48%;
就老龄化先行国家而言,“银发经济”是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导致的必然结果。比如最典型的日本,2023年65-69岁参加就业的比例高达52%,70-74岁还有34%,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为11.4%;韩国目前也已经出现类似情况,2023年韩国60-69岁群体的就业参与率已经达到58.3%,2024年上半年,70 岁以上人口的就业率也达到了 30%以上。
显然,国内的“银发经济”,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国内养老金的主要矛盾还是分配不均,所以国内在法定退休年龄后的“银发经济”的群体除极少数为法定返聘以外,其余基本上均为农村老人群体,真正以城镇职工身份退休、刚需打零工补充收入的老人现在还不算多。城市中出现公开招聘退休老人的门店,会成为令人热议甚至追问其合法性的新闻,正好进一步反证了目前养老金的主要矛盾是分配不均。
只是将来随着养老金的主要矛盾由分配不均渐进变为替代率不足,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会出现越来越多由于养老金不够花而不得不退而不休、再应聘一份劳务工作补充收入的退休老人。
现在呼吁养老金应该停止增长甚至调降的中青年群体,将来要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局面——但不要误会,天亮不是鸡叫出来的,天黑也不是谁撒的灰,养老金替代率降低是必然的结果,并不是目前中青年群体“呼吁”出来的,这只是一种时间上的巧合,根本原因在于老龄化在快速加深,这是世界性的普遍规律。
但这个“新闻”,在雇佣退休老人已经不新鲜、但以城镇职工身份退休并且刚需额外补充收入的老人还不多的国情下居然还能成为新闻,甚至刚好出现在舆论普遍担忧企业将因社保强制全覆盖而面临成本激增问题的当口,应该并不是巧合。
还是那句话: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特殊与特色。如果认为有,先别急于反驳,那就耐心等一等,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