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国家把“路”都已经画好了。
在日本旅游的话,你能看到便利店、餐厅有大量的银发服务员。
因为日本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领取养老金年龄为65岁),企业雇佣已退休的老人时,无需为其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法定社保费用。
这些老人都是昭和时期的上班族,听话、责任感强、做事一丝不苟。
所以,日本餐厅和便利店特别爱用老人。
这不仅能降低企业20%-30%的用工成本,还简化了雇佣流程。

实际上,日本约87%的老年从业者从事兼职、派遣等非正式工作(如便利店收银、餐厅服务)。
这类岗位本身社保覆盖率低,企业通过短期合同规避长期福利支出。
日本《高龄者雇用安定法》强制要求企业提供一定比例66~70岁老人的就业机会,并通过“创业辅助金”(最高200万日元)鼓励老人灵活就业。
这些行动的目标也很明确:延缓养老金支付压力,维持经济运转。

因为现在日本养老金替代率不足40%,约30%的老人月收入低于生活保障线,被迫工作支付房租、医疗等开支。
养老金替代率:指退休后工资是上班时的多少。良好模型是80%,我国现在是45%左右。
能查到的我国数据:1999年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为 69.18%,2002年为 59.28%,2005年为 47.94%,2009年为47.34%,2011年为42.9%。
所以,政策机制(社保减免+雇佣义务)、企业成本诉求(低薪+低福利)、人口结构(少子老龄化)三者叠加的结果就是:
日本的餐厅里,一群六七十岁的老人给年轻人服务。

美国则有自己的策略
根据美国雇佣规则,每周工作低于29小时的员工可被划分为兼职,企业无需为其缴纳社会保险(雇主承担的6.2%社保税)和医保费用。
所以,很多餐饮、零售行业,会把一个全职岗位拆分为两份、三份兼职岗位,省掉社会保险,还能规避带薪休假等福利支出。
我国社保规定是每天工作4小时以下,可以不算正式劳动关系。
同时,美国的社保税(我们叫社保费,他们叫社保税)有征收上限(176,100美元/年),但这是针对单份收入,只要每份工作都未达起征点,就能完全免缴社保税。
若总收入超免征额,需自行补缴的自雇税(收入12.4%),我们后面说。
所以,很多底层美国人都是打2~3份工维持生计。

有一些厨房、搬运、快递这样的危险岗位可能发生工伤,怎么办?
企业会要求兼职者必须扣除劳动报酬中的一部分,自行购买医保,出事用他自己买的意外保险赔。
和国内众包骑手待遇差不多。
前面说了,如果几份工作总收入超过征收上限,需要缴纳12.4%的自雇税,真交吗?
美国人也有自己的应对方式——就是做低收入,多收小费。
很多餐饮服务岗位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现金小费,这些钱餐厅默认是员工报酬的一部分。
而且因为现金收取不容易统计,员工在申报收入上就可以更“灵活”。
比如你去咖啡厅端盘子,可能账面上每周收入只有100美金,但现金小费能收500美金,这些钱客人现金给你,直接装进口袋,自然可以不用算进每年的总收入里面。
所以, 美国服务和餐饮行业的小费越来越盛行,不给小费仿佛就是压榨服务员。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
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企业将社保成本向员工转嫁。
美国现在约27%的劳动者从事多份工作,其中超60%因单份工作无法覆盖基础开支。
而体力劳动者本身又是最容易发生工伤和身体劳损,随着年龄增大还会逐步劳动能力,是最需要养老、医疗保险的人群。
而他们大多在年轻时候,为了多一些收入养家,选择了没有社保的零工。
所以,实际上这些人陷入了"工作越多、保障越少"的问题。
这些人只要发生一次工伤,或者突发一次疾病,就会陷入了没法支付治疗费用,又无法工作,最后被房东赶出家门,变成破产流浪者的命运。
实际上各州也有自己能上的保险,但这些保险往往理赔较差。不如大企业给员工上的那种。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底层人对保险公司没有好感的原因。(2024年的路易吉刺杀案)

然后,为了社会稳定,又会设立大量的福利和救助机构,来帮助这些破产的流浪者。
实际上,依然是全社会买单了。
总之,
在整个劳资环境中,劳动者和企业其实关系不是对等的。
当企业的负担成本增加,大多会找到其他方式,将成本和风险转移到打工人身上。
能约束他们的,只有企业主的良心。而有良心的企业,其实很早就全额帮员工缴纳社保了。
版权声明:回答未授权任何知乎外平台使用,如有侵权将投诉并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