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的朋友,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重生。
我在读某本书的时候,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每个人都需要“二次成长”。人生的第一次成长往往是被动形成的人格结构,而第二次成长在我们成年后,可以通过自省和对话,决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很多人都没有第二次成长的契机。而类似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提供了我们第二次成长的契机。
在此,我也真心的感谢,抑郁症为我带来了新的人生。
从我自身经验来说,抑郁症治愈后,可能带来以下几个变化,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

接纳自己
在《抑郁症的力量》一书中,作者将人自身分为了三个部分:身体(肉体)+头脑(感性、潜意识)+理性思考(包括外界赋予的责任感等)。
作者认为抑郁症的本质是:理性思考对身体和头脑的暴虐统治——理性思考不接纳自己身体和头脑的感受。例如,患者明明感到身体和头脑很累,但理性非得逼迫身体继续高强度劳动;或者另外一种状态,身体和头脑感到兴奋,但理性却认为时间到了,必须休息,这又会造成失眠。
而抑郁症疗愈后,我们学会了让理性尊重身体和头脑的感受。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工作。充分顺应自己的需求,生活习惯会自律、健康。
学会真正的管理情绪
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误认知:管理情绪就是控制、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
而这种错误的认知,正是导致我们的抑郁的罪魁祸首。
弗洛伊德说:未被表达的情绪从未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最终它们将以更丑陋的形式爆发。
我们会将未被释放的情绪,当成炸弹,丢进潜意识。而潜意识就像一个仓库,终有一天会被塞满。当仓库被挤爆的时候,我们就会控制不住,经常流泪——泪失禁,随时随地感到愤怒……
而抑郁症患者得到疗愈后,很有可能已经意识到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学会了更勇敢的表达自己的“原始情绪”,而阻止了自己“次生情绪”的产生。
其实,学会管理情绪,也是接纳自己的一部分。
关于,“原始情绪”和“次生情绪”的详细分类和处理,可以查看我在下面问题中的回答。
当情绪在公共场合爆发时,我们是应该强行压抑、事后独自处理?还是尝试当场表达出来以寻求理解和支持? - 于子言的回答 - 知乎
拓展了心理空间和提高了心理韧性
经过一些极度的心理痛苦之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烦恼、挫折和压力显得“微不足道”了。心理学上有一种暴露疗法——当一个人害怕独自行走时,心理咨询师会提议让这个人真的独自走一段路程,当患者发现独自走路没什么恐怖之后,病人的这种害怕心理就会减弱。
而且,痊愈了之后,我们很有可能在遇到困难时,视角会发生转变。
在治疗以前,很多病患在遇到困难时,可能一直纠结,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才导致了不好的结果。治疗以后,我们开始注意到,一个事件发生时,不止有我们的原因,很有可能也有运气、机会等其他客观条件的影响。我们会更专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就像我们的心智本身有 100L,我们为了保护自己,免受负面心理的困扰,我们会将心智分成两块,并将其中负面的一块锁起来。现在,经过治愈后,我们打开了这道锁,心智贯通了。我们可以接受负面心理,而正面心理也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第二次重生之后,认识到了时间宝贵。
在我抑郁症疗愈之后,我有时候会感到惋惜——如果我人生的前30 年,就已经明白的话,那我的人生该多么充实。
真正的重生,让我们领悟到世界的美好之处,我们会更加通透的看待世界。
当我站在威海的里口山上,看向东边的大海时,总是忍不住感叹:世界原来如此美好。而我的前三十年,全都困在如何满足别人期待的事情上,我从来没有好好照顾过我自己。没人爱我,我也不爱我自己。
但现在不同了,我学会了爱自己。
疗愈带来了成长,成长让我们更加通达。
也许,成长的不止上面所说的那些。
但去年,我在看日出的时候,想起了一句很久读到过的句子: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如是。
人生像大海一样,起起伏伏。像山一样,有时高峰,有时低谷。抑郁症是我人生的低谷,但经历过低谷,我会更有力量创造下一座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