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回答

为什么大鹏《长安的荔枝》质量这么高,票房却不如《煎饼侠》?

番石榴
161个点赞 👍

大鹏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不该执着地自导自演。更不该执着于导演自己的“大男主电影”。

作为近年来炙手可热、出品不断的电影人,大鹏现在的市场定位,差不多快成“低配版陈思诚”了。

但是,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和陈思诚一样,有足够的自知之明?

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那张脸,在大男主电影中,在喜剧电影中,真的“毫无观众缘”的事实?

没错,大鹏确实一直是“勤能补拙”的典范,比起刚出道的《煎饼侠》,纯粹的尬演;《缝纫机乐队》中,直接被他的老搭档乔杉比成渣,

论他现在的演技,比之十年前,确实有了飞跃式的提升。

如果是剧情片的配角,犯罪片的主角,大鹏从《潘金莲》《铤而走险》《第十一回》《无名》,和演技派影帝影后对戏,都完全可以胜任,笔者过往影评多有称道。

他凭《第八个嫌疑人》拿到上海电影节拿到金爵奖影帝,提名香港金像奖影帝,也算实至名归。

然而,如果换了《缝纫机乐队》这种喜剧片,或者带了大量喜剧元素的《保你平安》《长安的荔枝》,

大鹏这张【精明有余、憨厚不足、缺乏诚意、毫无魅力】的反派配角脸,却非要自导自演,充当影片大男主,那本身就是整部影片的巨大败笔了!

陈思诚就是意识到他那张精明反派配角脸,有同样的问题后,实在没有观众缘之后,就安心当幕后,不执着做演员了,

好容易《唐探》前两部赚了钱,给自己奖励一部众星捧月的《远大前程》电视剧,一个哑炮之后,陈思诚就彻底死心了。

所以《唐探》系列的“秦风”,明明是陈思诚给自己的自画像,却宁可让给了小年轻刘昊然来演。

想想看吧,如果《唐探》系列把刘昊然换成陈思诚,《误杀》系列把肖央换成陈思诚,《消失的她》把朱一龙换成陈思诚,票房该打折多少?能不能有原本的一半?

同样,早在拍完《缝纫机乐队》,大鹏就该意识到,他作为“大男主”的篇幅过度,对影片票房的负面影响了。

一次次大屏幕下,对着大鹏这张脸,面目狰狞的表情,狂拍各种高清特写镜头,

说真的,对太多只求“图一乐”观众,就是一种“太过残忍”的观影体验,实在难以入戏。

而且呢,观众一旦难以入戏,就往往容易联想和回忆,很容易就看到一个才入行不到十年的演员,已经在各种重复自己了,

比如《长安的荔枝》里,又一次出现了,大鹏被按倒在地,怼着他头顶,那张狰狞面孔的特写,

笔者实在已经记不清,这是他第几部电影里重复这个片段了。

《受益人》有,《铤而走险》有,《保你平安》有,《长安的荔枝》又来??

而且,从《保你平安》开始,大鹏的电影就走上了宣发营销大于本身质量的歪路。

到《热烈》到《长安的荔枝》,就是如出一辙的各个平台全方位营销宣发,遮掩差评。

一众影评大V卖力吹嘘,院线关联大V更是大肆造势,

豆瓣开分7.5~8.0分,然后迅速上各大平台热搜榜,继续营销“好口碑”“黑马片”,

大有要凭所谓“过硬质量,优质口碑”,气势如虹独霸档期,要一举拿下十几亿,几十亿票房的架势。

最后呢,一次次就是操作猛如虎,结算结果二百五,最后还始终赶不上10年前的《煎饼侠?。

说实话,哪怕再尬的笑点,光凭自己一张脸和眼神,也能把观众逗乐,那是当今影坛只有沈腾一个人才有,几乎独一无二的观众缘。

沈腾可以凭〖春季档+图一乐〗的标签,就让几千万小镇观众无脑为其买单的本事,一个人强扛20亿票房的本事,其他人可真没有,大鹏这种人尤其没有。

大鹏这十年来,从《受益人》《铤而走险》《第十一回》《无名》的磨砺,最可称道,无非“勤能补拙”,

可自从《保你平安》后,一部部新片是连“勤”都没了,完全看不到真诚,只有一个精明电影商人的投机技巧。

他一定很希望《年会不能停》是他自导自演的吧?冷档期近13亿票房,首功明明是董润年这个导演兼编剧。

大鹏既不是导演和编剧,也不是监制或制片人,甚至他的公司也不是正式的8家出品方之一,只是,挤进了12家联合出品方之一,

虽然他是《年会》第一主演,但在这部电影的作用,也就是完成了演员的本职工作。

而且,这部电影之所以成功,就在于董润年拍的是群像戏,大鹏这个“摄像头主角”,也就是穿针引线的作用,最大程度规避了大鹏观众缘差劲、缺乏魅力的短板。

但是呢,在那之后,因为董润年这个《年会》的导演兼编剧,十分低调从不炒作。

在大鹏的刻意营销造势下,实在有太多人都把《年会》也当成了大鹏主导的电影。

而《长安的荔枝》的三主演,直接照搬《年会》的主演团,更是潜移默化地加深这一印象。

马伯庸原著中的“苏凉”,明明是个波斯胡商老头,而且是波斯胡商的商团首领,

大鹏就为了让白客能演,强行改成“不受重视的商人次子”,然后,让他还继续和原著一样,轻易调拨大批财力物力?并一心要拿下“给皇宫运送鲜荔枝”这个重要差事?

说白了,就是为了给《荔枝》打造“古装版《年会不能停》”的人设,连故事逻辑和基本常识都完全不顾了。

然而,大鹏又完全不甘心,和《年会不能停》那样,拍大家都有高光片段的群像戏,而是恨不得什么高光片段都加在自己身上,

看看一部《荔枝》给他自己加了多少高光镜头?其他所有角色全成了工具人陪衬,然后把这些镜头大肆营销。

他的演技确实已经够用,说真的未必就比那些影帝影后差多少,但还远远没到“演技能整容”的程度。

哪怕他自己一定要演戏,让颜值更合适、魅力更受欢迎的男演员当主角,自己演个男二号行不行呢?他又偏偏不甘心捧别人,一定要捧自己。

他不止是想要陈思诚那样的超高票房,甚至还想要像吴京那样,靠电影爆火,一举爆成现象级巨星呢!

如此投机取巧,居心不正,野心跟不上实力,又焉得不败?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狐狸晨曦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