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个回答

如何看待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8月6日发布有关二战言论?

玄参玄参玄
2921个点赞 👍

几年前我有个大逆不道的理论: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之下,美国误打误撞成为了中国和苏联的抗战盟友,在搬石砸脚的尴尬局面下被迫承担了一些次要战场上的反法西斯战争义务——

本质上所谓“太平洋战争”就是美国和日本这对儿一主一仆、一父一子、一老一新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在“胜共反苏侵华蜜月期”分赃不均反目成仇,最后演变成“赘婿噬主”争夺亚洲与太平洋殖民霸权的帝国主义狗咬狗战争。

致敬传奇赘婿噬主之:宝宝珍珠港打雷了(字面意义上的雷:“九一式改二空射鱼雷乃蝗军的特色,不能不品尝。”)
在七七事变发生后的第六天,美国国务卿赫尔与日本驻美大使谈话时就确认:

“在中日冲突中,(美利坚)合众国对日本采取友好的、公正无私的态度。”[1]

若无中国抗战带来的亚洲反法西斯战争大义名分,美日“太平洋战争”的根本性质与军国主义日本和沙俄俄国两个帝国主义强盗争夺东北亚霸权的“日俄战争”没有一毛钱的区别!

就连小八嘎不宣而战,用海军偷袭对手的殖民地军港都是如出一辙,似曾相识!(偷袭旅顺港/偷袭珍珠港)

既然美国自己选择在包庇日本军国主义战犯,纵容日本再武装化、再军事化、再帝国主义化这些暗搓搓的烂事儿之上,彻底抛弃脸面上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叙事。

一个法律上规定不得拥有军队的国家,却在美国的支持与包庇下拥有着世界第五的强大海军、逼近甚至远超一众老牌帝国主义列强——真是几千年人类历史上独一份儿的黑色幽默。

无视中国人民在日美帝国主义狼狈为奸下受到的巨大创伤与苦难,把亚洲反法西斯战争扭曲为美国日本之间的“自己人打自己人”、“纯属误会”、“有坏人挑拨我们俩父子情兄弟情啊!”

2025年3月29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前往硫磺岛出席美日战死者悼念仪式。
在讲话中,赫格塞思称:

“我们没有忘记在硫磺岛作战的美国人和日本人的勇敢精神,这种精神将在历史上,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以及在我们美日两国的盟友关系中永垂不朽。他们的英勇永不褪色。”

那就别怪我也不顾反法西斯大义名分,揭揭这对奇葩父子的老底儿。

1:日本就是英国和美国豢养的一条狗。

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日本的崛起与发达本就是个“不正常”现象。

至于造就这个“非正常变态国家”的原因也很简单:从19世纪的英俄大博弈、20世纪的美苏冷战再到今天的中美冷战——日本作为“不沉的航空母舰”,作为英国和美国干涉东亚大陆和东南亚的前线基地搏出了“统战价值”。

《战争游戏:红龙》的虚构剧情——但“不沉的航空母舰”很切题,不是吗?

更是因为其牢牢压制与封锁俄国和中国的“桥头堡”地位获得了接受大量英美投资扶持培养成为“橱窗国家”的殊荣。

2:日本这条狗的主要目标:封锁俄国,压制中国。

列宁在1920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说过:日本过去虽然能够掠夺东方各国,亚洲各国。但是没有别国的帮助,它无论在财政上或军事上都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2]

而奠定日本所谓“国运”的三次关键侵略,无论是1894甲午战争、1904日俄战争还是1931日本侵华,我们完全可以观察到在日本背后,英国美国不加掩饰的对日本的公开支持——

“若无英舰与美债,帝国海军何以决胜于黄海?”

随着在甲午战争中证明了自己的“统战价值”——1902年英国和日本正式缔结《英日同盟条约》

当时英国虽然工业规模被美国反超,但由于世界最强的皇家海军和英镑的重要金融地位,英国仍然可谓是世界头号强国。
日俄战争中英国对日本的各种支持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父爱如山”。英国向日本出售了6艘新式战列舰和4艘装甲巡洋舰,甚至应用了不少当时最先进的技术。
英国的支持使得当时工业极为薄弱的日本获得了一支世界列强级别的大舰队,得以在对俄海战中一直占据优势。
美国在日俄战争时由于对俄国在太平洋方向上扩张的担忧,也支持日本。
美国同英国的大资本一同向日本提供贷款,一共5次总额1.07亿英镑(或9.27亿日元)。而日本在战争中的总花费不过18.6亿日元,从美英借的外债就占了一半,战前日本年财政收入不过2.5亿日元而已。
没有当时世界上最强的两大国英美的鼎力支持,日本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战争成本——甚至连偷袭旅顺港、主动攻击沙俄的想法都不敢有。
当然,俄国人对于英美的态度也十分清楚,这幅俄国海报中“日本小丑”的背后就是穿西服戴礼帽的“约翰”和“杨基”

可见英美亚太战略的基本逻辑:以日本为白手套,一方面封锁威胁俄罗斯,一方面分化与压制中国——“四分五裂,积贫积弱的东亚病夫才是好中国”。

“四分五裂,积贫积弱的东亚病夫才是好中国”:80年后的今天,美国猪猡对日本的支持还是基于这个逻辑。

3:1931年开始的日本侵华本质上就是“日本出人,英美出粮”,狼狈为奸。

1937年侵华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国教士阶层就开展反对美国向日本运送战争物资的抗议运动。

大量的信件质问为什么美国政府和商人要向日本提供诸如战机、钢铁、石油制品等战争物资,用来侵略爱好和平的中国。

一个美国教士在目睹日军轰炸西南联大后写信说道:我们这些经历了这场轰炸的人很想知道——美国还想在多长时间内用军事物资支持日本的侵略?

我们早就意识到美国对日本的援助延长了战争:美国为轰炸这里(中国)的日本飞机提供了燃料。美国为轰炸这里的日本炸弹提供原材料——难道美国害怕开怒日本的那些自私行为能为这些罪行赎罪吗?

我国(日本)重要资源都仰仗进口,特别是依靠从美国进口。因此,国防(侵华战争)也就靠不住了。——日本《大东亚补给战》

1937年,日本主要战略物资对外依赖程度是:铁矿石87%,铝92%,锡71%,锰68%,石油92%,镍、棉花、羊毛、橡胶等为100%。

1938年,尽管日本侵华战争进一步扩大,但西方列强与日本的贸易不降反增。

1937年8月29日《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的废铁在远东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日本人用过去的废铁播下死亡。日军的枪炮、炸弹和军舰都是用越过太平洋运来的与日俱增的废旧钢铁制造的。”

各国输入日本的军用物资中,美国所占的比例:煤油和石油产品65.57%,金属工业及机器67.09%,铁及废铁90.39%,铜90.39%,飞机及零件76. 92%,钢铁半成品56. 27%,汽车及零件64. 67%,金属合金99. 33%,占日本进口总额的67%。日本所消耗的战略物资的92%来自美国。

有一位美国驻华记者这样写道:“如果有人与侵华日军在一起,举目望去,除了作战人员之外,全都是美国的机械化设备,他也许会感到,简直如同与美国军队在一起一样。”[3]

日本就是在美国的帮助下才占了大半个中国。日本没有铁,没有石油,煤也很少。这三样东西都是美国源源不断地给日本送去的。
但是,美国扶植了一个力量(日本帝国主义),却造成了一个珍珠港事件。
——毛泽东
致敬传奇搬石砸脚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得到了我国大力支持,这种侵略行为不仅受到支持,而且我们的援助是如此有效,如此举足轻重,如若断绝援助,这种侵略就可能被制止和停止。” ——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

4.帝国主义者扶日反华的动机何在?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一个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很流行的名词:黄祸论。

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正式提出了“黄祸论”(Die Gelbe Gefahr)。并在同年夏天由威廉二世本人亲自绘制了一幅草图,并将其交给卡塞尔美术学院的德国画家赫曼·科纳科夫斯(Hermann Knackfus)完成,最终形成了这幅著名的,在欧美被广为宣传的《黄祸图》。

威廉二世《黄祸图》

戴奥西(A.Diosy)在《新远东》一书中对《黄祸图》有着极为详细的描写:

在一个高耸的断崖的顶上,站立着一个天使长,可能是米迦勒,他是那个德国米迦勒——这是条顿民族的象征,像约翰牛是英国人的象征一样——的同名者和保护者。
这位德国米迦勒,正如德皇在一次著名的演说中所宣布的,已经把他的盾牌牢牢地竖立在中国的土地上。

欧美白人对于中国人的刻骨仇恨与恐惧,在威廉二世的《匈奴演说》里表达的更是淋漓尽致:

当你们来到(中国)敌人面前,要坚决地屠戮他们。要不留余情,不留俘虏。落在你们手中的人都会乖乖就范!就像千年前匈人在他们的君王埃策尔(阿提拉)的带领下声名远扬,他们的事迹仍在民间故事与童话中流传一般,德国人在中国的名声也要以这种方式流传千年,让中国人永远不敢对德国人侧目而视。Kommt ihr vor den Feind, so wird derselbe geschlagen! Pardon wird nicht gegeben! Gefangene werden nicht gemacht! Wer euch in die Hände fällt, sei euch verfallen! Wie vor tausend Jahren die Hunnen unter ihrem König Etzel sich einen Namen gemacht, der sie noch jetzt in Überlieferung und Märchen gewaltig erscheinen läßt, so möge der Name Deutscher in China auf 1000 Jahre durch euch in einer Weise bestätigt werden, dass es niemals wieder ein Chinese wagt, einen Deutschen scheel anzusehen.

讽刺的是,尽管历史上的“黄祸论”由德帝国主义者首倡提出并发扬光大,但这不妨碍鼓吹黄祸论的德意志帝国;以及把中国人视作与黑人等同的“最劣等渣滓”、屠杀无数华人的纳粹德国——在中国仍然是最受中二病青少年追捧与喜爱的国家。

“很多德国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他们以为一个黑人或中国人如果可以说一口流利的德语并参与德国人的政治生活,他就能成为一个日耳曼人。这种所谓的日耳曼化其实是在去日耳曼化......是一个杂种化的开始。”
——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奋斗》

比起炒作“黄祸”风头无两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作为实干派的美国于1882年就通过了《排华法案》,并纵容美国对华工的欺凌与屠杀。而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东南亚各地,也在“黄祸”声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排华浪潮。

鼓吹《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的美国海报

对此就连一向窝囊、丧权辱国的清政府都忍无可忍,通过外交途径对排华行径表示“抗议”;驻外使领人员则对各地排华事件进行调查,并提出赔偿要求。例如,石泉城大屠杀期间,驻美公使郑藻如就立即要求美方“赔偿损失并惩处罪犯”。李鸿章对中国劳工遭受蹂躏也“感到不安”。

1885年9月26日美国《哈珀斯周刊》发表的石泉城大屠杀插画图

在中美1880年修改条约谈判中,中国代表李鸿藻宝鋆曾向美方指出,“中国的移民是美国经济的勤劳而又廉价的劳动力的一个来源”,并警告说,美国的排华行动“将危害美中两国之间互相有利的经济关系”。然而,由于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清政府的外交努力并没有什么成效。

《排华法案》在欧美近代史上开创了用一部单独法律针对特定族群进行种族歧视与迫害的先河,堪称为纳粹的《纽伦堡法》开源,直到1943年《排华法案》才被正式废除。

而在“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欧美帝国主义列强更是惊恐地发现:从欧洲或者美洲千里迢迢派来的几万远征军,已经无力征服和奴役中国人民,更无法压制中国的民族意识与爱国主义感召下的“巨龙觉醒”。

而洋人除了与满清合作,委派一个“守土官长朝廷”外,还必须有一个与中国近在咫尺的“桥头堡”和一支能快速入侵中国的大量常备军用来长期镇压与分裂中国。

正巧,就这个任务而言日本的大小长短都正合适——日本的几千万人口和十几万常备军既能够快速熄灭中国任何统一强国的尝试,其小国寡民资源贫瘠亦不会有养虎为患反咬一口之危。

当然英美帝国主义低估了鬼子的狼子野心。导致引火烧身玩火自焚就是另一码故事了。

当然有读者看到这里也会反问:不是说1927年之后蒋介石就勾结英美、背叛革命,自愿给帝国主义做狗了吗?

然而这个问题就像叶利钦搞垮苏联,带着自我阉割的俄罗斯投降美国不成,硬生生的把“小美国人”叶利钦逼成了1999年的“普里什蒂纳机场战熊”,把昔日的中国公知“自由主义灯塔”普京逼成了2014年的正道世界死敌一般。

曾几何时,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二人转还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灯塔,全中国公知的白月光呢!

人口只有一亿,一度实现国力上自我阉割,精神上自我奴化的俄罗斯,西方尚不敢接纳,主打一个“你死绝,对我很重要。”又何况在20世纪初中国这样一个民族意识觉醒,爱国热情强烈,一旦统一华夏,摆脱列强后就能爆发巨大潜力、动摇欧美帝国主义霸权地位的中国与中华民族呢?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张学良东北易帜,实现了胡焕庸线以东的中国名义统一后,日本侵略军随即发动“9·18”事变破坏中国统一进程。

而《李顿报告》与所谓“国联调停”对日本的悍然侵略主打一个“高高抬起轻轻落下”,却要求中国割让东北故土交由“国联共管”——说白了其中心思想还是“东北这块大蛋糕人人有份”、“各国在华殖民利益机会均等、天经地义”、“满洲特殊权益小日本居然想独吞?有点不太懂事哦!”

九一八事变当晚,在十四年抗日卫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第一位烈士(有姓名可考证)——是一位沈阳警察。这位英雄名为高曙光。“忠勇警士高曙光,服务于沈阳商埠一分局南市场分所。九月十八日夜十一时闻耗前往附近之东北大剧院门前窥探敌情,适遇倭寇侵入遂饮弹死,惨极。孙华三于十九日冒险摄峰公志。
总体上看,调查报告书模糊是非、混淆黑白,暴露了西方列强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绥靖政策。李顿调查团报告书一出笼,全国人民表示强烈反对。
1932年10月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出通电,指出这个报告书“公开地最无耻地宣布了瓜分中国的新计划”,号召全国民众武装起来,“以革命的民族战争,来撕碎李顿的报告书”。

经此一役,日本与老牌帝国主义列强主打“红白脸策略”携手侵华的阴险图谋可谓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总结:

由此一来,我们可以发现为什么欧美帝国主义者长期以来都在宣传上只把“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钦点为二战爆发点。

他们就是要蓄意无视:

从1937年乃至1931年开始,日本法西斯就已经通过侵略中国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九一八事变,在中国街道上耀武扬威的日本军队

他们更要蓄意隐瞒:

从1931年到1940年6月纳粹环法坦克拉力赛,将近10年的时间里不是美国、不是英国——只有中国以一己之力肩负着反法西斯主力军的地位,大大打击与削弱了法西斯集团在亚洲的侵略力量。

日本的《昭和财政史》中记载,自1941年开始至1945年之间,投入中国战场的军费占该期间军费支出的57%,而对阵英美澳盟军的太平洋战场合计为25%。
《日本陆军史》承认:“进入昭和十六年(1941年)后,国民仍在苦难中度日。完全看不见解决“中国事变”的曙光,把人民生活必需品转为军需之用,民用的几乎都是代用品。锅子和煤气灶是陶制的,汽车的开动由木炭与柴火代替汽油。”
对于日本这样一个资源贫瘠的国家来说,大力消耗其物力、财力是对其侵略行为致命的打击,是迫使其最终走向灭亡的有效手段。

我们的老朋友斋藤邦雄则记录道:

那时,在东宝剧场前面有家姐妹二人开的小点心店,做得西伯利亚蛋糕一直非常不错。这种蛋糕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它由两层卡斯提拉蛋糕之间夹着羊羹(红豆、葛粉和面粉做成的果冻)做成,当时一块要5到10分钱(注意当时士兵月薪不过5日元/月,相当于1~2%的月工资。——译)。
不过在电影动画《起风了》中出现了购买西伯利亚蛋糕的桥段,使这道经典的昭和美味拜宫崎骏所赐,又在平成和令和的日本流行开来。
可当时(1941年)由于日本在(中国)到处打仗,砂糖已经实行了配给制,甜点可不是那么容易买到的。
但由于我们是老顾客,所以姐妹俩偷偷地给我们做了份西伯利亚蛋糕。
当漫画家成了侵华日寇:陆军步兵漫画物语【2】

而在这近十年的时间里,也只有苏联以一己之力帮助从东北抗联、西班牙和国际纵队到中国抗日军民,全世界有志于反法西斯事业的正义之师。

在日军侵入东北后,苏联领事馆人员根据张学良的请求,从哈巴罗夫斯克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援助了一大批武器。 1931年10月马占山将军的部队也获得过苏联的武器供应。只是后来由于日军控制了整个中苏边境,武器供应变得很困难了。这些情况在苏联学者米洛维茨卡娅所著的《国民党对苏联的战略》中有所记载。
而日本方面记载,1931年10月苏联援助给马占山及海拉尔警备司令的武器数量为“装甲自动车4,火炮10,高射炮4,机关枪100,手枪1000”。 10月21日从苏联运送了2门高射炮、2门野炮、12挺机关枪、一货车野炮弹和机关枪子弹等,经过满洲里到齐齐哈尔。
援助中国的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伊-16战斗机
张鼓峰冲突)这是我军(日军)首次同苏军战斗,是一次现代化战斗。
为防备万一冲突扩大(苏日战争),日本陆军对弹药生产能力作了研究,弹药生产能力在日中战争第二年仍然极低。
事到如今,我国(日本)陆军才痛感弹药生产能力之低下;以我第19师团与优势火力的苏军相比,则痛感我军装备之低劣。
如前所述,这是因为“陆军战备的最差时期”持续了25年之久。
陆军受到苏联-日本张鼓峰冲突的刺激,下令排除万难增产弹药,如前所述,弹药占1938年度武器生产的76%。
弹药极端不足,军械预算大部用于生产弹药,弹药费1937年度占军械费的56%,1938 年度实际上占军械费的76%,所以火炮和坦克只能生产那么多。
——《大东亚补给战》 【日本】陆军大佐 中原茂雄
关东军的战略火炮预备队,日本的看家宝贝150重炮在诺门罕被苏军缴获了一堆。而远处那些则是日本的75级别师炮和步兵炮。
我国(日本)处理中国事变(侵华战争)之所以尽力采取不扩大方针,就是因为需要对付北方苏联的威胁,在对华用兵上受到极大限制的缘故。
以上两起国境事件(张鼓峰和诺门罕战役),不管苏联是否有意,都起到了很大的牵制日本(侵华)的效果。
在这之前,在“中国事变”(卢沟桥事变)刚刚发生的昭和12年(1937年)8月,苏联就公然和中国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不用说这是展示苏联大力支持中国(抗日战争)之姿态的。

只有这两个国家在这被蓄意“湮灭”的9年里肩负着反法西斯战争的重担,并呼吁全世界尽早认识到法西斯对全世界的危害,数次提倡与邀请美英法加入反法西斯联盟。

对此,美国总统罗斯福承认:“你可以把它(第二次世界大战)比作一场英国式的足球赛。我们(美国)就好像是预备队,先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而俄罗斯(苏联)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

1942年端午节,八路军冀东部队的士兵在​长城上抗击敌人
No.02459
斯大林与蒋介石特使关于援华问题的谈话记录(摘录)
(1937年11月11日)
斯大林:
你们应该记住,只要中国没有军事工业,它就会一直动荡不定。谁想独立,谁就应该建立自己的军事工业。外国人出卖不好的武器,他们还可以完全拒绝出卖武器。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教官提供给你们,这要比向外国人购买武器更便宜。
杨杰:这是对的。我们请求你们给予援助。
难绷的斯大林同志:我们是要援助你们的。
杨杰:我们全国都寄希望于你们的援助。
斯大林:你们的航空事业怎么样?你们制造飞机吗?
杨杰:我们不能制造发动机,其余的我们都能制造。
斯大林:我们给你们发动机,要多少给多少:我们自己用木料造飞机,中国也可以制造……请开创中国自己的飞机制造业吧!我们将给你们提供教官。
如果中国想站起来,就应该发展自己的空军和炮兵!
杨杰:请 援 助 我 们。
恨铁不成钢的斯大林:
你们要记住,仅仅指望外援是不可靠的!中国需要发展自己的工业!
英国人指望中国同日本打仗,然而,英国既害怕日本胜利也害怕中国胜利。它希望中国和日本都被削弱。
斯大林:中国人无疑能够战胜日本人!……假如我(斯大林)是中国人,我将号召我的人民不止抵抗3个月而是抵抗3年。在这3年内我们苏联都将支援你们。
中国将有自己的飞行员,自己的大炮,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也不能战胜中国!中国还需要发展自己的石油生产。
斯大林:如果你们想成为独立的国家,你们就应该有飞机、大炮和石油。当你们打垮日本人后,将需要发展自己的重工业。
……我以为,中国不应忽视任何援助,可以而且也应当向美国和德国购买飞机和机枪。盟友有坚定的,也有不坚定的。也要和不可靠的盟友,比方说英国打交道。
只从苏联获得援助是不对的。中国也需要从不坚定的盟友那里得到援助……。
杨杰:伟大领袖斯大林所说的一切,我将转达给蒋介石。而且,如果中国濒临灭亡,我们将寄希望于苏联。
斯大林:
不,中国这样伟大的国家是不会灭亡的!

他们更做贼心虚极力掩盖的是:

从1931年的“李顿调查书”、再到坐视法西斯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法西斯波兰吞并中立陶宛,出卖西班牙、全面侵华再到“慕尼黑阴谋”,后世为祸世界的法西斯三巨头们正是在英美法帝国主义“正道联盟”的纵容、支持与鼓励之下发展壮大,终成虎狼之势 。

“如果你(美国法官)想起诉帮助建设纳粹德国的工业家,你必须起诉你(美国)自己。”
——纳粹经济部长亚尔马·沙赫特,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

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将其从帝国主义狼狈为奸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分赃不均的狗咬狗大战转化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节点在什么呢?

《苏 德 互 不 侵 犯 条 约》

很可笑,很奇葩,很黑色幽默是吗?

可恰恰是共产主义领导人们充分意识到了欧美帝国主义者之间面对“苏联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再统一+社会主义化”两大威胁时并非铁板一块,从而成功挑拨纳粹德国与其亲密盟友法西斯波兰自相残杀,美英法-德意日“世界反共反华正道联盟”彻底破产。更是在法国沦陷,德意日轴心势大一发不可收拾后英美被迫与中苏结盟,从而实现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阵营格局。

具体到中国与“美英日远东慕尼黑阴谋”的破产,就是双方本就戒心重重的合作难以为继,日本和美英在华乃至在整个亚洲“分赃不均”的致命问题开始显现,随着日本试图独霸中国市场排挤英美资本,美国试图在中日之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却几度翻车,被迫走向台前与日本讨价还价把自己架在火上烤。《苏日中立条约》更是日本打出的明牌:美日英“远东慕尼黑阴谋”的重要基石“北进论”已经腹死胎中,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矛盾已经到了无可调和的地步。

自此,玩火者必将自焚,美国与日本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参考

  1. ^《1931—1941 年美日外交文件》三联书店出版
  2. ^ 张廷铮 国际问题研究年,卷(期):1962(1)
  3. ^《捍卫和平:让历史告诉未来》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教授 舒健
蒋梦珊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