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谢西方世界持续给欧洲伪史论刷大火箭。
2.
老话重提:
战后欧美为了避免清算和确保殖民体系的存续,有计划有步骤的将二战的反殖民反侵略意义,贬低成了“反反犹”这个前现代族群冲突议题(犹太因此获得了与欧美战后叙事高度绑定的神圣性)。
因着这种叙事逻辑,日本侵华战争,美日战争,苏德/英德战争,也全部被降格为前现代的(罗马帝国皇位继承战争式的)诸侯争霸战。
于是,日本也必须被定性为竞争失败的“选侯”,是可以在《Battleship》里大谈骑士友谊的同行,是自我的一部分,而不是他者。
而日本发动的一系列反人类的侵略战争,都成了相对“争霸”主线不值一提的支线情节,地位只相当于二战的中东战场。
这也是欧美(尤其是美国)不遗余力的宣传,并且将日本文化融入自己文宣影视体系的原因,因为必须让欧美民众从根本上理解“日本也是我们西方世界的一部分”。
简而言之就是,在当前欧美媒体的叙事体系下,非西方阵营的人是没有人籍的。
3.
这种“重塑历史认知”的伪造历史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另外两个典型是:
把欧洲殖民者对北美洲原住民的侵略和屠杀偷换成“印第安人和开拓者的战争”,并且将印第安人塑造成挑衅方;
“黑奴吃住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