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都很想搞清楚西方一般是如何一步步“改造历史”的吗?这下有福了。随着二战亲历者们逐渐离世,我们这一代将有幸看到西方发明历史的全过程。
比如:
第一步:先在重大节日公告和演讲中用暧昧不清的模糊字词来试探民众反应,如将“反法西斯同盟”替换为“自由世界阵营”,重点突出诺曼底登陆、太平洋海战,省略东方战场关键战役。
进一步:如果舆论没有大规模反弹,继续在官方声明和文件中选择性忽略二战重大贡献和牺牲国中苏,抬高美西方国家的贡献。
在重大演讲和主流媒体上直接使用“美英联军终结战争”表述,将苏联红军的柏林战役描述为“协助清剿残敌”。
再进一步:教科书增加“原子弹拯救亚洲论”,声称核打击“阻止了苏联全面占领日本”,将侵华战争简化为“亚太冲突的局部摩擦”。直接用“战后秩序重建者”替代“战胜国”,在联合国文件中将中国列为“受益国”而非参战国。
同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历史档案解禁法案》,选择性释放美军援苏和歼敌数据,隐去苏联战果。
再再进一步:流行文化嫁接,拍电影虚构“美国伞兵米勒营救南京平民”情节,将中国战场描述为“等待西方超人拯救的受难地”。
在一些二战类游戏(如荣誉勋章和使命召唤,我只玩过这俩)中增加东亚剧情线,暗示美日联合维护东亚秩序。
同年,设二战研究基金,选择性鼓励某些论文选题(如决定亚洲战场的生命线是驼峰航线),目标将中国战场贡献压缩至 5% 以下。
如果到这一步还是畅行无阻,那就再再再进一步:直接因果倒置角色调转,把日本塑造为二战军国主义的受害者,淡化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等议题的国际讨论。
同时,发研究报告称苏联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从而加速二战爆发,暗示苏联与德国具有意识形态同源性。
同年,美国议会通过《历史虚假宣传制裁法》,将不符合美国二战史观的行为定义为历史虚无主义,此类行为将直接影响各国学者和研究机构人员的美国签证。
最后:在国际峰会上美日澳印等国家共同签署太平洋战争胜利 xx 周年宣言,将中国排除在外,搞一个《印太和平宪章》,替代《波茨坦公告》,删除有关 TW 的条款。同时推动联合国签署通过关于二战的相关法案。
持续推动将以上重大历史决议写入各国历史教科书。
补充:以下为已发生的真实事件
1. 2020年5月,美国国防部发布《欧洲胜利日:庆祝与思考的时刻》声明,宣称二战始于“德国和苏联入侵波兰”,将苏联与纳粹德国等同列为战争元凶。白宫同期在社交媒体称“美国和英国战胜纳粹”,完全抹杀苏联的战争贡献。
2. 2025年8月,白宫官网发布“和平宣言”,称“美国和日本结束了太平洋地区一场毁灭性的战争”,用地理名词替代侵略者,以“结束”偷换“战胜”,回避日本侵略罪行(如南京大屠杀、巴丹死亡行军)。
3. 美国驻丹麦大使馆曾宣称“美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甚至将苏军攻克柏林的历史照片标记为“违规内容”,以“风险组织”为由删除相关帖子。
4. 美国部分州教材将慰安妇称为“战时伴侣”。
5. 日本APA酒店长期放置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书籍。
6. 广岛核爆资料馆将责任归咎于“日本未能阻止战争”,而美国教科书则将太平洋战争简化为“价值观冲突”,回避侵略本质。
7. 欧洲议会2019年通过决议,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称为二战爆发的“铺路石”,暗示苏联与纳粹共谋。
8. 广岛核爆纪念馆将解说词改为“所有战争受害者都应被铭记”,神风特攻队员家书被纳入“和平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