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地方和行业,你越肯吃苦,越会有吃不完的苦。越能听话,越会有听不完的话。越是渴望编制的稳定,越会成为被牺牲的代价。
名校中有路径依赖的人很多,为什么有些人985硕士博士毕业后宁愿去当机构老师,也不去大厂尤其是业务部门,其实也是一种路径依赖。做题得到的配得感和成就感远大于对实习/工作和未知人际关系的恐惧。因为我真见过有人大学毕业了还在津津有味地回忆和演算中考数学压轴题……
本朝的教育中是分显学和隐学的,前者在学校和宣传中出现,以及大多数劝你填报志愿的老师;后者只有身边最亲近的家人和少数负责任感的恩师会私下讲述。
显学又分一级显学和二级显学,一级显学就是类似“工人伟大、农民光荣”的前三十老一辈正统性宣教,民工欠薪和农村低保现象就能让很多人看出端倪和某些叙事的破产。
二级显学是“十年寒窗苦读,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其对应的隐学就隐晦得多,而且有时候非常反人性、反直觉,例如不同行业的兴衰,多劳有时反而并不会多得,门槛高反而更容易被替代等等。所以会出现大量看清一级显学而看不见二级显学的孔乙己,一腔热血真的相信甘坐冷板凳和大国工匠,最后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