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回答

浙大一青年博导被送医救治,有人称其坠楼身亡,医院急诊证实抢救,具体是怎么回事?

cqygfxgfst
145个点赞 👍

这事大概率是真的,我跟我朋友打听了一下,说听说了,只是现在网上信息被删了。目前学校还没正式发通报,但校内很多人都知道,网上也有照片流传,只是很快被删了。(到底是真是假,大家静候官方通知吧

这位老师是生工食品系的特聘副研究员,2020年入职,还没到6年考核期。按说压力不该太大,毕竟特聘副研还没进"非升即走"的生死局,考核通过了才能进"百人计划"。但知情人士说,他科研业绩其实不错,明年才面临关键考核,所以工作压力可能不是主因。

现在流传两种说法:一种是科研压力大想不开,另一种是感情问题。更可能是多方面原因叠加——科研焦虑、感情危机、经济压力,像几座大山一起压下来。青年教师这个群体,表面光鲜,实则脆弱。看着是985高校的博士、博士后,实际工资可能就万把块,在杭州这种地方买房根本不敢想。谈个对象吧,人家嫌你忙成狗还穷;搞科研吧,天天被指标追着跑;想躺平吧,六年考核像把刀悬在头上。

这事最让人心寒的是,高校对青年教师从来都是"既要又要还要"。要你发顶刊、拿项目、带学生,但给的资源永远不够;要你教学科研两不误,但晋升时教学基本不算数;要你当牛做马,但待遇永远跟不上房价。这位老师才35岁,博士毕业没几年,本该是人生最好的时候,结果走上绝路,想想就难受。更可悲的是,这种事在高校圈都快不算新闻了。前有中山大学青年教师跳楼,后有武汉大学博士自杀,现在轮到浙大。每次出事,学校第一反应都是删帖、压热搜,从来不想想为什么这么多高学历人才活不下去。你说他们心理脆弱?不如问问是什么环境把人都逼到这份上。

青年教师这个群体,说是"青椒",实则是高校食物链最底层。上头有领导压任务,下头有学生要指导,中间还夹着考核指标。家里父母觉得你出息了,其实你连自己都快养不活。谈恋爱?没时间。要孩子?养不起。买房子?别做梦。这种长期压抑,换谁都可能崩溃。现在网上有人说是因为感情问题,我倒觉得别急着下定论。感情危机往往是最后一根稻草,真正压垮人的是日积月累的绝望。就像你往骆驼背上放稻草,最后那根引发了崩溃,但问题在于前面已经堆了太多。

这事给我们的警示是:高校该好好反思用人制度了。别光知道招博士、压论文,得多关心青年教师实际生存状况。他们不是发论文的机器,是有血有肉的人。现在动不动就"非升即走",跟养蛊似的,逼着人互相厮杀,不出事才怪。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身边有高校青年教师,多关心关心他们。看起来是人生赢家,可能正在深渊边缘挣扎。这个社会对高学历者太苛刻,总觉得你都博士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其实博士也是人,也会疼,也会崩溃。请善待你身边的青年教师吧~


我是

,一名擅长教育领域的知乎答主,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点个喜欢、收藏吧,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感谢~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安安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