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个回答

澳大利亚决定购入日本制11艘护卫舰,会有效加强海上防卫力量吗?

夏望繁星
50个点赞 👍

一句话简答

难说.jpg

指正题干

首先,必须指正一下题干!题干简直就是漏洞百出没个谱。

经费与数量

斥资100亿澳元(1兆日元)狂购11艘护卫舰

(1)100亿澳元是该项目仅到2034年的预算,不覆盖全部的采购费用。最终采购费用如何看澳村自己本土化建造时xjb搞的程度而定。

(2)11艘是计划数量,不排除最终会砍数量(参考Hunter级前例)。

中标方案

这些护卫舰是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最新型护卫舰:もがみ(最上)级
舰长133米,宽16.3米,标准排水量3900吨,满载排水量5500吨。采用柴燃联合动力,最大航速30节。

虽然澳村最早评估的是最上级,但是三菱重工最终提交的是改进型最上级(新型FFM)方案(英文:Upgraded Mogami Class),两者差别相当之大。因为澳村政府宣布的是Mogami Class中标,因此众多英文媒体也搞混了这点。

两者参数对比

最上级武器装备

题目所提及的武器装备是最上级FFM的,而非中标的改进型,但是错误颇多。

该舰装有2套总共16个单元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可以携带16枚标准-2防空导弹,也可以以“一坑四弹”形式密集装载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

最上级目前不装备SM-2、ESSM,未来可能会装备国产的23式舰空导弹、ESSM blk2。

该舰还搭载有8枚日本最新研制的超音速反舰导弹

最上级装备的SSM是90式SSM或17式SSM,两者都是传统的亚音速SSM,不是超音速SSM。

基本沿用了目前日本最新的“淡路”级扫雷舰的设备

最上级的扫雷装备与淡路级扫雷舰并不相同,最上级装备的USV,淡路级无法装备;最上级装备的探雷UUV型号是OZZ-5,淡路级用的是OZZ-2或OZZ-4;两者用的探雷声纳型号也不一样,最上级用的是OQQ-11,淡路级用的是OQQ-10;淡路级装备专业扫雷具,最上级并不装备。

项目由来

这个项目代号为Sea 3000,也可以称为“新一代通用护卫舰”(General Purpose Frigate)项目。项目的提出是源自2024年2月澳村对海军水面舰队建设的审查报告——ENHANCED LETHALITY SURFACE COMBATANT FLEET

该报告指出,用于替换安扎克级护卫舰(Anzac Class)的亨特级护卫舰(Hunter Class)建设项目出现严重的延期和超支问题,且战斗力不足以满足需求。而且,澳村未来驱护舰规模应该扩大到20艘。由此,报告提出:

——亨特级由9艘砍到6艘

——采购11艘“通用护卫舰”

报告还直接列出了4个国家护卫舰方案,纳入考虑范围:

——西班牙:ALFA 3000

——德国:MEKO A-200

——日本:最上级FFM

——韩国:FFX-II或者FFX-III

2024年11月,澳村将四种选择缩小到两种:

——德国:MEKO A-200和MEKO A-210

——日本:改进型最上级FFM

中标方案概览

基础参数

——标排4880t(一说4800t),满排6200t

——全长约142m,全宽约17m

——动力系统采用CODAG方式

——最大航速30+节

——最大航程10000海里(澳方信源)

——舰员约90人(搭载直升机时,另配10人)

武器装备

——1Mk45 Mod4型62倍径 127mm主炮

——4套MK41 VLS(32坑):可搭载ESSM、SM-2、SM-6、战斧(澳方信源)

——2座4联装SSM:NSM

——1座Sea RAM

——2座鱼雷发射管

——作战系统将采用洛马产品(澳方信源)

建造方案

(1)日本建造

——前3艘在日本建造

——1号舰在2029年交付,2030年入役

——3号舰在2034年入役

(2)本土建造

——本土最多建造8艘

——由新成立的Austal Defence Shipbuilding Pty Limited负责建造,母公司是Austal

——政府对该公司持有主权股份

潜在影响

填补澳村海上战力空缺

澳村海军目前只有10艘驱护舰,到2026年将下降到9艘,安扎克级的替代问题日益突出。

而原本用于替代安扎克级的亨特级进展缓慢,首舰预计在2032年甚至更晚交付。目前,澳村官方预计到2034年只能交付1艘。

澳村在短期内启动“通用护卫舰”项目,就是为了弥补亨特级严重延误的大坑,争取尽快获得新舰来填补水面战力的空缺。

同时,澳村海军面临严重的人力危机,选择舰员需求少的FFM有利于其维持和扩大舰队规模。

促进澳日美三国防务协作

采用FFM方案,使得澳村未来的驱护舰(霍巴特级驱逐舰、亨特级护卫舰、新型FFM)基本都与美军可以无缝对接,有利于加强三国在海上的协作。

日方将向澳方转移FFM的知识产权,有利于澳村未来自己改进该型护卫舰,也有利于促进其造舰产业的发展。

日本军工出口取得历史性突破

这是日本军工出口的重大突破,对于日方加强军工产业基础,拓展海外市场具有开创性意义。

虽然日本在未来10年来,将继续专注于海自的更新换代,但是产能一旦完成扩展后,将逐步有余力接更多的海外订单。

另外,菲律宾已经与日本开始洽谈转移拟退役的阿武隈级DE事宜。除了新造舰艇外,海自的二手舰艇也可能逐步进入市场。那么,除了舰艇以外,自卫队其他拟退役装备也将采用类似的模式实现出口。

潜在风险

日方缺少出口经验

这是日方首次正式出口军舰,且规模巨大,缺少经验会造成不小的风险。

特别是在本土化建造阶段,日方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

澳方并不是好甲方

澳村在军舰采购和建设方面可谓劣迹斑斑,执着于本土化建造,但是往往不可避免地超支+延期。

“通用护卫舰”项目本身就是建立于亨特级护卫舰项目完全失控的基础上。

尽管澳村再三提出前面3艘将尽量不调整原始设计,但是现在又提出换美制作战系统以支持发射SM-2、SM-6和战斧等功能,与当初审查报告里对“通用护卫舰”的需求提升了一大截。这对日方的整合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战。

在本土建造阶段,FFM将根据澳村需求做更多的本土化改造,届时依旧有可能重蹈亨特级的覆辙。

本土建造进度难以把控

本土建造方为Austal在亨德森的子公司,目前正在推进澳村陆军的登陆舰艇项目(详见:澳村陆军濒海机动作战舰艇项目),然而其中LCM项目已经出现将推迟2年交付的消息。

陆军登陆舰艇项目的推迟,有可能直接影响FFM在本土建造的开始时间。

由于澳村在本土化建造军舰的惨烈前例,本土建造FFM的进度恐怕同样难以把控。

wakesnow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