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一直说的想象共同体崩盘,已经在00后基本完成了。
不论一个学校,还是一个或大或小的组织,在90后之后已经不存在中立的“公共部门”,大家都有前置的立场,公共部门的立场,由坐在里面的人的立场而决定。
体制内之所以跨地区、跨部门私自串联是红线,因为权力的流向是信息的流向,政工工作、组织工作的本质,是对信息流的操作和组织。当去中心化互联网中产生了体制内跨地区跨部门的不可控信息流,那体制金字塔就会自然失能并且滑向预设立场,这是权力运转的必然规律。
包括官方社交账号、公共机关,都会不可避免的呈现出这种趋势。
谈“境外势力”就是自欺欺人,因为当这一代年轻人进入35岁,“传统国家观”就会消亡。大家不看公共部门的头衔,只看皮下人的立场,身份政治团体的背后没有操纵者、没有控制者,ta们就是独立的历史舞台上的参与者,并将在下一个百年占据绝对的主导权。
境内境外都没有意义了,何谈境外势力。
传统国家观会由于身份撕裂带来的想象共同体崩盘,导致公共部门失去代表性而进入动荡甚至解体,这是百年为单位的大趋势。
男性群体不抓紧时间窗口,建构身份认同,就会无法应对大变革的时代。
个人的自保方案,就是尽快认清自己的身份标签,并积极参与身份共同体的组织发展。同时保持重仓位的实物贵金属、链上资产(长期持有比股票靠谱),锻炼身体、学习武器的结构和使用,最好去泰国/俄罗斯玩的时候上手练一练,争取紧急情况下上手就用。
人类是蚁群社会,蚂蚁依赖触角和信息素构建一个蚁群社会,人类社会的形态,依赖于传媒形态作为“触角”进行构建。而传媒机制的每次变动,历史上都会导致蚁群社会的巨大震荡。
随着2006年,第一个SNS大众社交平台“推”诞生,一切的运行逻辑都改变了。SNS大众平台,用十年时间击垮了传统中心化传媒,使得人群脱离中心化传媒,开始独立建构身份认同。
当人们刷手机获取信息多于看报纸电视,中心化报业/电视台被去中心化平台平台架空,那身份认同逐渐成为主流认同是必然的。
而且身份撕裂的发展是正反馈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式的正反馈,是每个时代主旋律思潮的典型特征。随着强势身份认同群体进入工作岗位,逐渐夺舍各行各业的公器,国家机器公信力逐渐下降,社会共识逐渐崩解,反过来加强其他群体的身份认同,各个群体都会主动抱团求生。
并最终左脚踩右脚式的加速,形成滚滚洪流。
去中心化传媒带来的全社会去共识化,就是未来50-100年全人类的主旋律,并将在社会动荡、组织失灵甚至崩解,甚至流血冲突之后,产生和现在完全不同的新社会形态。
由于这段时间,正好叠加了东亚地区的人口下行老龄化阶段,因此东亚区在这个过程中速度最快、烈度最高。韩国不论输出宗教还是性别主义,都有极强的先见性,是21世纪东方的耶路撒冷。而大陆地区就是21世纪的东方罗马,以烈度最高、规模最大的身份对轰引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