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与日本、欧盟谈判结果的老问题:
第一投资定义两边根本不一样:
懂子说的是“will give to the United States $350 Billion Dollars for Investments owned and controll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nd selected by myself, as President.”(懂子宣布赢了全文在回答最后)
即韩国只负责按时打钱,至于这钱投资什么项目,是美国总统来决定。
而韩国那边与日本、欧盟的表态一样,这3500亿投资什么项目?什么时候到位?占有投资项目多少股份?这些是由韩国企业自己决定,主要投资向韩国有技术优势的领域,而且包括已有的投资了(韩国早就盯上美国造船业了,这故事在第四段说)。
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说,韩国这3500亿美元投资的“90%的利润”将“流向美国人民”。和日本那“协议”一样。当然日本方面说的是“根据贡献程度在两国之间分配”,韩国这边由企业投资也得是这个要求。
第二能源采购承诺实现有点难
韩国每年进口能源,在“国际大宗高价期”是2000亿美元左右,在“国际大宗低价期”是1400亿美元左右。
按照懂子要求欧佩克大扩产,以及2026至2028年间,全球液化天然气产量预计累计增长1.7亿吨等情况,国际大宗能源将进入一个低价期,三年半从美国买1000亿能源产品,那意味着韩国30%的能源进口要来自美国(目前是20%左右),这个比欧盟那边的承诺靠谱一些,可短期内实现依然很困难。一来韩国已经与卡特尔等签了长期采购协议,二来美国那的供应能力短期也上不去呀(增大对欧盟、日本、韩国等能源出口,需要增加开采设施与码头设施的建设,按照美国速度,懂子任期内都未必能完成)。
第三是豁免与限额还不明确
韩国说要“开放农产品市场”,但又要继续对大米和牛肉等进行保护。不过这个算小问题。
第四说说韩国造船业早盯上美国的事情
善于并喜爱通过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制造业的美国,早在1920年就弄出来个《海运商业法案》(琼斯法案),规定了美国境内港口间的海上贸易必须使用美国建造、美国船东拥有、美国籍船员操作的船舶。
而懂子在2018年推动通过的《重振美国造船业法案》更是把贸易保护主义推上了新高峰,要求至2032年10%原油和至2040年15%液化天然气出口须由美国船只运输。
这就给了美国造船业一个巨大的稳定市场,但美国船企实在是扶不上墙,没技术没工人。于是韩国就盯上了这块市场,韩华集团在2024年就完成了对美国费城造船厂的收购(是美国生产琼斯法案下必须美国制造船只的主要厂家之一),并在想方设法的要买下澳大利亚的造船公司Austal在美国的分公司(负责美国海军支援舰艇的建造)。
所以真要是允许韩国拿出1500亿美元去投资美国造船业,还真不一定吃亏。
最后看看懂子宣布的全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