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小学生看完《南京照相馆》后撕自己奥特曼卡片的行为?
- 215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千冶 - 193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TonyCondom - 192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Lose Heart - 110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白芽乌椹 - 99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青木川 - 972 个点赞 👍
如果拍个《海参崴照相馆》,这些孩子会是啥表现?
“海参崴大屠杀”离“南京大屠杀”只隔9天,被屠杀的人数也30万左右,怎么从来没人提?另外至今还有300多万领土在俄手里,这些不应该让孩子们知道吗?
查看全文>>
徐洋 - 76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肥嘟嘟左卫门 - 63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诏黄新湿字如鸦 - 610 个点赞 👍
又到了每十年一次的大觉醒时期了。
各位日系车主,
这两个月请保管好自己的车辆,
能撬标的撬标,
能不开的不开,
很难说会不会再出现一批新的 U 型锁。
毕竟对中二们来说这种机会一辈子也就一两次,
再往后就成熟了。
查看全文>>
叶孤城 - 60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巨山超力霸 - 49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ITofu - 48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蒙古上单 - 425 个点赞 👍
给三观没成熟的孩子看这种电影,就和伊斯兰教给孩子强制灌输古兰经一个道理。
恶果最后是全社会承受。
我反战,但也不怕战。
不是,你说家长为什么不让孩子砸自己的日本车和电器呢。 难道因为卡片在家长眼里不值钱?
查看全文>>
鬼冢英吉利 - 40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冷眼下瞰 - 400 个点赞 👍
截止今天晚上,“哭着要把日本人全杀了”这个找不到任何来源的三无消息已经积累了300多个答案,步调高度一致,“拳拳爱国之心”赛博涌动。目测除了我之外,没有一个答主去怀疑那个小孩到底存不存在:
而“撕卡片”这个能够找到报道的问题,眼看上一个7月28日提的问题热度起不来(你怎么看待父母带孩子看完《南京照相馆》,孩子看完回家把动漫卡片全撕了?),立刻腾笼换鸟,提了一个新问题。那既然如此,我也就追过来继续再答一遍。
看来追热点也要争分夺秒,晚来一步就连饭渣都吃不上……
整个过程充满诡异,从买票到看电影,再到回家撕卡片,全程都有拍视频,并且不同拍摄者的行为高度趋同。如果你经常看“铁柱大导演”等UP主的总结,应该都知道这类行为的背后大概率是营销团队的炒作。
我让人把我按在椅子上(比喻),强迫自己品鉴了大量同样内容的视频,发现其中只有极少部分——比如大象新闻的,以及使用同样素材的其他自媒体——是拿了一大包的卡,旁边还有一堆撕碎的卡,而其他一些小UP的或因家贫难致,囊无资金可供挥霍,普遍都只是拿着几张卡做撕卡动作,废卡堆的规模也小很多。
想必他们并没有把卡片全撕掉,只是撕几张装装样子而已,毕竟短视频普遍就几分钟,关了摄像头也没人知道他到底撕没撕剩下的。他们都沦落到拍这种视频来博眼球了,手里应该也不会有多少值钱的卡。
我对卡牌收集圈不是很了解,希望有懂卡帝能分辨一下这些视频里的卡片到底价值几何,有没有真的把那种特别稀有的高价卡给撕了的。
查看全文>>
momo owo - 35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啊哈哈哈哈哈 - 352 个点赞 👍
7月28日,新华社联合各大官媒集体发布“男孩看《南京照相馆》后回家撕日漫卡片”。
同时,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拍摄自己孩子看过电影后痛哭流涕被教育要仇恨日本的桥段。新华社悄悄隐藏了这段视频
查看全文>>
泡沫花火 - 25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小王学长 - 24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粉红大猫猫 - 221 个点赞 👍
这个随便,只希望相关恰饭视频都是表演。我是说,请谨慎把您家0-10岁的幼体智人带进电影院看任何120分钟以上的电影,和题材无关,小孩通常没有足够的专注力坚持到90分钟以后,结果就是闹麻了。而且你在网络指出这一点还要面临宝妈抱团取暖。
我看长安荔枝的时候旁边坐的小孩(肯定不到10岁)基本60分钟以后保持3分钟一个问题,没得到满意的答案就复读,嘴就没停过,偏偏这玩意儿还有照耀古今的政治正确,你喷不得。我只能等电影散场前面的人也走了以后踢了座位一脚。
之后可能是自己没积德,看南京照相馆又是一不到10岁小孩坐旁边。这次要表扬这位小朋友了,能明显感到她从大概电影过半就陷入了注意力涣散的痛苦,因为智人神经发育度就到这了没办法,但是她只是痛苦地每隔20分钟问一句“妈妈我想看手机”,并且不时在座位上扭动,家长则复读“不可以,没有礼貌,还有10分钟就完了”,直到结束。估计大老妹长大一想自己都闹麻了。
现在回想起来最难绷的还是2019年的时候看决战中途岛,前面一排坐了一家三口,孩子差不多10岁出头吧,应该是看电影有语文或历史(现在小学也要学历史吗?那就叫人文课吧)老师布置的任务,每看到一个剧情点爹或者妈就会提醒“认真看啊,回家写下来总结一下”。10岁应该确实是一个神经发展度节点,孩子从头到尾都很认真没任何问题。
在电影高潮,小老弟真诚地问道,“妈妈,为什么这些鱼雷机完全打不过还要去啊?”(原话,绝对没编,我记到现在)孩子妈沉默许久后说,“问你爸。”小老弟复读问题后孩子爸也沉默许久,最后答道,“你先好好看,回家要写作业。”
我在后边一排为了克制难绷差点掐自己大腿……
查看全文>>
LtHarrySmith - 20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山河 - 20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siusiu31 - 176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大力 - 168 个点赞 👍
多年以后,面对1000进1死活都考不上的的公务员考试和进厂送外卖快递保安十块左右时薪的工资,这群小学生们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看《南京照相馆》,看完之后回家撕卡片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查看全文>>
公明明明 - 15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杜莱 - 11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PMMA - 77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菜头会飞 - 71 个点赞 👍
该小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选择撕掉什么东西,选择喜欢和讨厌什么东西,属于是他的个人意愿和思想自由,作为基本人权应该被尊重和捍卫
另外他自己买的卡,对该物品有所有权和处置权,撕掉还是烧掉还是冲马桶里都是个人行为自由,在不涉及危害公共安全和滋扰他人的情况下不应受限
综上所述,建议闲杂人等不要多管闲事
查看全文>>
Osward - 71 个点赞 👍
网上的事儿,绝大多数的个人“行为”都不值得“分析”二字,因为单纯描述行为的话:
- 你不知道这事儿真假
- 即便是真的,你不知道当事人发出信息是给谁看的
- 即便你知道他目标是谁,你也大概率不知道他心里咋想的
就如下图,无法评价,仅限于分享
这就是艺术
一般来说只有规模足够大的群体行为,才有分析的价值
一个自由の翼,怎么编怎么解释都行,就没意思了
查看全文>>
飞天神熊 - 5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不让说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