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前的《水浒传》作者,
早就看透了这群和尚,
所以让鲁智深在五台山拉的遍地都是!
1、
鲁智深比很多人都看得明白,
五台山文殊院就不是什么佛门净地,
一个敢收留杀人犯的寺院,
能是啥好地方?
鲁智深也知道自己不是来当什么狗屁和尚的,
就是来避罪的,
但我估计他也没想到这么一个地方,
竟然能让逃犯摇身一变成为“大师”!
赵员外说鲁达是自己的表弟,
就像晁盖说刘唐是自己的外甥,
摆明了瞎扯淡,根本没人信,
鲁达到底是什么来历,
智真长老查了个清清楚楚,
后来他把鲁智深介绍到大相国寺,
介绍信里是这样说的,
“……敝寺檀越赵员外剃度僧人智深,俗姓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官鲁达,为因打死了人,情愿落发为僧……”
智真长老早就知道鲁智深是个杀人逃犯!
这些寺院为何敢收留杀人犯?
为了收点钱?
抹不开熟人面子?
……
真正的原因是寺庙有很大的势力!
寺庙要暗通官府!
寺庙要能罩得住这个杀人犯!
2、
《水浒传》中五台山文殊院的主持智真长老,
比释永信牛逼多了,
鲁达失手打死镇关西,
被赵员外安排去五台山文殊院出家避难,
赵员外是这样向鲁达介绍的,
“……寺里有五七百僧人,为头智真长老,是我弟兄……”
喜欢水浒的朋友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
有何感觉?
像不像在介绍山寨?!

我们看《水浒传》第二回,
猎户李吉向史进介绍少华山强盗,
“在上面聚集着五七百个小喽啰……为头那个大王唤做神机军师朱武”
这两句话实在太像了,
让我不得不产生某种联想,
有人会说,
你想太多了吧,
其实不然,
如果你对文字比较敏感,
又非常熟悉《水浒传》,
一定会发现作者用词的讲究程度,
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尤其是描述人物的词语,
作者都是精心考量的,
类似的话语在《水浒传》中还有很多,
“如今有三个好汉在那里扎寨,为头的唤做白衣秀士王伦……”
“为头的是打虎将李忠……聚集著五七百小喽罗……”
“为头的乃是白虎山下孔太公儿子毛头星孔明……聚集起五七百人……”
“新有一伙强人,聚集著三千人马。为头一个先生,姓樊,名瑞……”
……
作者为何用“为头”这种词儿介绍一个名山大刹的主持高僧呢?
“为头”在《水浒传》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一是“为首”“领头”,二表示“最”之意,
这个词儿今天已经不用了,
我们换成“为首”,
用现代口吻说说,
大家就有感觉了,
“嵩山的那个大寺里,有好几百和尚,为首的阿信方丈是我兄弟”,
这是在形容一个青灯古佛的地方吗?
再说这个“为头”的智真长老,
他是《水浒传》中的“面皮之王”,
“他是赵员外檀越的兄弟,如何别得他的面皮?”
“胡说!且看檀越之面,后来必改。”
“你看我面,快去睡了,明日却说。”
“且看赵员外檀越之面,容恕他这一番。”
“我不看你施主赵员外面,定赶你出寺。”
“智深,你连累杀老僧。”
“看你赵檀越面皮,与你这封书,投一个去处安身。”
……
作者在告诉我们,
智真长老就是一个世俗之人,
五台山文殊院就是一个世俗化组织,
是披着佛教外衣的“山寨”,
3、
五台山的势力有多大呢?
鲁智深在五台山附近买酒时,
没一个老板敢卖给他,
因为房产、本钱全是五台山的!
“……本寺长老已有法旨,但卖与和尚们吃了,我们都被长老责罚,追了本钱,赶出屋去……”
“师父少罪,小人住的房屋也是寺里的,本钱也是寺里的……因此只得休怪。”
青灯古佛的五台山控制着周边的商业地产!

我们对比一下《水浒传》中“醉打蒋门神”的段落,
看看有无相似之处,
蒋门神抢了施恩的酒店,
施恩找武松为其报仇,
“小弟此间东门外有一座市井,地名唤做快活林……有百十处大客店,三二十处赌坊、兑坊。往常时,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着营里有八九十个弃命囚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肉店,都分与众店家和赌坊、兑坊里。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
施恩是孟州监狱长的儿子,
让一群亡命囚犯给他看场子,
他和蒋门神都是典型的黑恶势力,
而施恩的老爹说起话来更不知脸红,
“……愚男原在快活林中做些买卖,非为贪财好利,实是壮观孟州,增添豪杰气象……”
施恩对快活林的控制,
和五台山对周边市井的控制有区别吗?
……
桃花山下,
刘太公对“女婿”周通说道,
“老汉只是大王治下管的人户。”
五台山周边的商贩,
何尝不是文殊院“治下管的人户”?
只不过五台山看上去更“文明”一些,
一个真小人,一个伪君子!
4、
佛教在南北朝时兴起,
当时的寺庙田产,多为政府赐田,
有减税、免税特权,
和尚们尝到甜头,便不满足,
巧取豪夺,
兼并了大量土地,
也有人为了避税,
主动以“捐献”的名义把土地“挂”到寺庙名下,
和尚们动用非常手段,
久而久之,
这些土地也变成了它们自己的!
这些寺庙还开展金融业务,
如典当、放贷,
《水浒传》中的五台山文殊院的商业地产都颇具规模了,
而且这些和尚还讲“出身”“门第”,
师兄管着五台山文殊院,
师弟管着东京大相国寺,
垄断了佛教协会,
垄断了佛教界的话语权,

以前看这一段时,
我认为《水浒传》中的五台山是披着佛教外衣的黑恶势力,
现在再看,
有一个更贴切的词语浮现了出来,
“地方豪强”!
贪官污吏与大地主、大资本的联合就会形成地方豪强势力!
如《水浒传》中的施恩,
既是贪官污吏(家属),又是黑恶势力,
五台山附近的赵员外代表着大地主,
五台山文殊院则是大地主与大资本的联合,
这些家伙兼并土地、垄断商业,
对上抗拒税收,对下欺压良民,
它们不但收留犯罪分子,
还有自己的“私人武装”,
施恩“捉着营里有八九十个弃命囚徒”,
赵员外误以为自己包养的女人和鲁达有染,
便带着“三二十人,各执白木棍棒”前来捉奸,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时,
监寺、都寺……叫起一班职事僧人,点起老郎、火工道人、直厅轿夫,约有一二百人,都执杖叉棍棒,尽使手巾盘头,一齐打入僧堂来。
一二百人,手持武器,
用手巾包着头,
可见斗殴经验十分丰富!
5、
对于五台山文殊院这种地方,
作者毫不客气,
让鲁智深在这里拉得遍地都是,
作者认为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厕所!
夜间鼻如雷响,如要起来净手,大惊小怪,只在佛殿后撒尿撒屎,遍地都是……
后来,
鲁智深将文殊院砸了个稀巴烂,
但很快鲁智深滚蛋,
文殊院又“焕然一新”,
……
在现代社会,
少林方丈的金身可以轰然倒塌,
而在《水浒传》中的世界,
赵员外的银钱为智真长老们镀上金身,
佃户的供奉将他们托上莲台,
更可笑后世善男信女及无数读者,
仍对这般“高僧”焚香叩首,
浑然不知自己跪拜的,
分明是封建权力与宗教资本浇铸而成的泥胎!
最后用《水浒传》中的一首小诗结尾吧,
鲁智深下山闲逛时看到一个小酒店,
但见:
傍村酒肆已多年,斜插桑麻古道边。
白板凳铺宾客坐,矮篱笆用棘荆编。
破瓮榨成黄米酒,柴门挑出布青帘。
更有一般堪笑处,牛屎泥墙画酒仙。
(文中插图皆为戴敦邦先生画作)
看官们,
阅后留一赞,江湖好相见,
抱拳
(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山东老慈”)
相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