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回答

《南京照相馆》单日票房突破 1 亿,为春节档后首部单日票房破亿新片,如何评价这一成绩?

cqygfxgfst
57个点赞 👍

拍出人民史观的电影值得赢得人民群众的票房。

遥想今年上一次单片单日过亿的电影,还是三八妇女节叠加周末因素下的《哪吒2》,终于,在7月26日的今天,这个魔童降世上映六周年的纪念日时,我们再次迎来了一部单片单日过亿的电影,这算是中国优秀电影的又一次接力。

首先,他的立场是中国人民的。

作为被侵略者的民族文艺,他没有拍出一部通过一个侵略者日本人的角度来试图探讨人性的脱离群众与历史的抗日片,一句“我们不是朋友”,就可以把之前所有以“善良”日本人视角重构侵略史的电影钉死在耻辱柱上。其好就好在没有选择塑造一个在一群野兽中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侵略者,以这种人物来讲人性、来讲看起来高大上的东西,而是完整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伪善的白莲花是如何一步步地在军国主义战争的污染下一步步成为恶魔的。摄影师伊藤,在死人堆里喂小狗、因阿昌对其有用才救下阿昌,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合理化他的恶魔行为,直接讲出了那虚伪的“仁义礼智信”,向我们直接展示了日本人“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的民族劣根性。这才是一个受害者的民族文艺该揭露的东西。

他的视角自然也是中国人民的。

他不是以往中国战争片的那种以战争的大场面与视听刺激来讲故事,而是如优秀的战争影片《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钢琴家》《波斯语课》等从大战争背景下的个体小人物视角来娓娓道来一个故事。几位正方人物,他们一开始都不是“英雄”,就是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的普通百姓,有着很多的人性缺点,但最终,他们慢慢地超越了生存价值,完成了运送照片的民族义举,走出了各自的英雄之路。导演申奥坦言,影片聚焦的并非暴行本身,而是暗房中的“普通人如何用微光撕裂黑暗”,在当时的人间炼狱里,善与良知是会首先被活下去的生存本能所压倒,但从未消失,主角团正是在目睹了相片底片的暴行后,以良知良善支撑起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选择,互帮互助互相拯救,最后,战火里的小人物终于成为了时代里的大英雄。这是我们民族、我们四万万中国人在当时面对“日本人真的会输吗?”的灵魂质问下得到“我们一定会赢”答案的根本。

他的镜头同样是尊重历史与人民的。

这部电影的镜头也都很克制但不回避,一讲起南京大屠杀,大家可能自己就会想起很多残忍的、裸露的镜头照片,而之前有的电影导演呢,也是生怕这触发不了观众的情绪,直接过分呈现这些镜头,因为这方便嘛,可以偷懒又能调动观众情绪,何乐而不为?但申奥导演拍得都很克制,对于杀人割头的惨烈场面,他是直接用照相馆里的黑白照片小幅化了展现,对于奸淫场面也是只有克制客观的部分裸露后就快速就转到背景音上去了。

但同时他又都没有回避,像教科书里的“百人斩比赛”的经典合影,像被逼疯的慰安妇,以及日军不放过尸体与女童的禽兽行为都没有回避,都用了并未直接呈现的暗示镜头,比如在慰安妇的桥段里,他没有把镜头长时间对准被施暴中的女性,但是把镜头左右上下全方位环绕了一个全身梅疮的日本军官,对于她们的创伤化体现是在之后的疯癫上而不是被逼疯的过程上,还有幼女的情节,也是在一个拖拽镜头后便只有很短的背景音的哭声,在观众已然明白发生了什么之后,镜头就迅速切走了。包括高叶饰演的林毓秀被凌辱的那场戏,在路演场也明说了是导演主动删掉的,只拍了回来后抹乱的妆容,知道历史的人自然能理解发生了什么,点到为止,很好。

然后就是狂戳我泪点的“大好河山,寸土不让”那一组镜头,当照相馆老板老金在众人的分别时刻通过拉下照相馆一幅幅大好河山的背景幕布——北平故宫、天津劝业场、杭州柳浪闻莺、上海城隍庙、武汉黄鹤楼......最后定格在了万里长城上。

这一组镜头是很震撼的,长城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是抵御外敌的象征,同时也是众志成城的外化。

这种被突然的点击中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阿昌的编号就是1213,正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等等,还有他草蛇灰线的叙事、很多呼应的细节有很多,这些我专门有写长影评细讲,这里就不多说了。



说回票房。

尽管清醒的小众哥姐们总喜欢在大热电影热映期已过、普通大众已经回归自己的正常生活过后突然跳出来抱团嘲讽当时看电影的广大人民群众,造出一些“刷票房”“民族情绪”等词语岁月史书将一众优秀的商业类型片的本身质量贬的一无是处,从《战狼》到《红海行动》到《长津湖》到《流浪地球》到《哪吒》甚至到《唐探》都被打上了主旋律刷票房的印记,好像看过这些影片的观众都是愚者,却根本看不见其他同期上映的真主旋律电影无人问津的现实。

他们往往在大热影片热度过去之后在互联网上抱团形成滔天巨浪声量,试图重新主导文艺界该怎么拍电影的标准,但他们的消费能力也是真的拉垮,最能体现美国精神的好莱坞超英电影还是在大陆遇冷(今年表现出色的侏罗纪跟f1主要还是看大恐龙跟特效的路人多),总是在宣发上拉踩《哪吒》的沧海遗珠们没有一部打得过《熊出没》,只出声,不花钱是这个群体最大的特征,指望依靠他们拉动中国电影市场的大盘,那中国电影产业才是真的完了。

因为票房永远是头部大片拉起来的,讨论度也往往是围绕头部大片来的。都是腰部影片撑不起大盘,只有有头部影片带流量,才能把观众的注意力从其他屏幕拉回到大荧幕。

纵观中国电影整个发展史,基本都是有头部影片作出来之后,接着就会出现一批腰部影片,如果一直是腰部甚至尾部影片,那观众只会嚷嚷着中国电影完了,形成恶性循环。

而我们目前的暑期档,则太需要有这样一部带热大盘的头部片子了。

不然就会出现开分开出一堆高分片(《f1:狂飙飞车》8.7,《罗小黑战记》8.6,《新驯龙高手》8.4,《戏台》8.0,《长安的荔枝》7.7,《花漾少女杀人事件》7.4)大盘却一直爆冷的情况。

而目前,《南京照相馆》开出8.5分的高分,同时又是一部立场、视角、镜头与叙事都拍出了质量与人民史观的电影,终于可以给这个寒冷的暑期档带来一点希望——

这周点映时把工作日大盘带到连续5天过亿,今天更是把大盘带到单日快3亿——


明明《长安的荔枝》周三、四、五都没跑赢预测,但猫眼却一路看涨,为什么,因为猫眼发现大盘热度起来了,有带头大哥带热的片子也会拉回更多观众走入影院反哺其他影片的,你看,今天周六,《长安的荔枝》终于跑赢预测了——

上图为预测,下图为实际票房。

到了今天,荔枝终于在跑赢预测的同时还把前几天没跑赢的都补回来了。

并且,今年暑期档有个非常好的现象是,这几位年轻一代的中国电影导演都很体面,没有死下黑水黑对方影片,而是在路演场呼吁观众共同支持这些同期的影片——


多次讲到是要靠大家的力量与影片的质量共同把观众拉回大荧幕上来,一时间放佛回到了疫情前那个百花齐放、大家互送海报道贺助力的日子(当然今年哪吒2的火爆也让这一优良传统重现电影江湖)。

真好。

风飞扬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