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回答

日本民间反华氛围的根源是什么?

喜羊羊
593个点赞 👍

以前我也不懂。

现在我懂了。

因为一部电影——《南京照相馆》

我现在才明白,日本之所以反华,是因为他们害怕我们看清真相,看穿他们的真面目,那样一来,他们就完了,死定了。就好比童话故事里的妖魔特别害怕别人知道它的真名,一旦知道了且念出来,它当场就得死。

至于我为什么会通过一部电影就看懂这个道理,且听我慢慢道来——还是从影视剧(不限于电影)讲起:

在《南京照相馆》这部电影之前,大家也看过不少描述日本人以及中日之间战争的影视剧。那么,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些影视剧里面描绘的日本人形象?

有没有良心未泯的日本人?有吧?

有没有处心积虑的日本人?也有吧?比如有些片子描述日本间谍,潜伏中国几十年都变成中国通了,看起来比中国人还中国人。

有没有事无巨细的日本人?还是有吧?比如日本间谍长期潜伏珍珠港,平时又是开店又是钓鱼,把珍珠港的水文条件和水兵调动摸得一清二楚。传闻中,就连仁丹广告海报上的胡子都能充当路标——胡子往哪边指,哪边就是正确方向。

有没有能征善战的日本人?也有吧?你像好多战争片里面都有表现过日本人的训练有素。

有没有悍不畏死的日本人?有吧?不光我们的影视剧,就连外国人拍的片子里面都有日本人板载冲锋和神风突击的情节。

有没有吃苦耐劳的日本人?有吧?最典型就好比我们的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描述过日本兵驻守在汽油桶里,一守就是一天。

有没有忍辱负重和万众一心的日本人?有吧?就好比影视剧的“重灾区”——甲午海战,用烂了的一个梗,拿天皇省钱买军舰,一天只吃一顿饭,民众踊跃捐款和老佛爷修园子对比。

有没有精益求精的日本人?有吧?你看《坂上之云》里面的日本精英,不管是文学家还是军校新秀,是不是很给人“斯国一”的感觉?

有没有匠心独具的日本人?有吧?你看他们打造出的大和号战舰,你看他们吃鱼油吃出“火眼金睛”的观测员,是不是显得很“干巴爹”?

好了,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就不穷举了。

可以说,在贯彻“正视别人的优点”这一块,我们已经做的够好了,不光自己拍这样的影视剧,连别人拍的也照样看。

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既然日本人有这么多闪光点,这么的blingbling,那他们怎么还输了呢?

他们不是很细心,很勇猛,很吃苦耐劳,很匠心独具,很团结,很精益求精……吗?那怎么还输了呢?

而且,这种输跟中国在甲午海战的输还不一样。中国输的是国战,虽然输了,但后世却重新崛起。日本人输的是世界大战,直接输掉了整个世界格局,从旧殖民主义时期的帝国主义列强,输成了新殖民主义时期,雅尔塔体系下的战败国。

这个疑问,你在以前是找不到答案的。你按照以前的影视剧,看到的都是“敌人的闪光点”,别说是你了,就连日本人自己都百思不得其解,一千个不服,一万个不忿,总觉得自己输得冤,输得意外,输得不公平,输得生不逢时。

然而,幸亏我们最近有了《南京照相馆》这么一部电影,为我们揭开了日本人失败的真相——很简单,以他们那又怂又坏又菜的真实水平,输了活该。

而日本人之所以反华,也是担心我们觉醒,一旦我们看透上述真相,就会发现日本人的命门——他们是低维(思维的维,不是维度的维)生命,低维种族。面对高维种族高维生命,除非撞大运,否则,输才是正常的,输才是天经地义的。

而说到日本人是低维生物这一点,我拿影片里面的情节举例。

大家还记得那个日本摄影师吧?伊藤。还是个贵公子。他号称摄影师,却连洗照片都不会。很多人看电影是聚焦于这个人的“伪善”,而我却关注他的“无能”,以及无能背后的整个体系。

就这么个连本职工作(洗照片)都不会的废物,还有一大堆人维护他。

他被上级打耳光,他上级的上级会替他打回来,还要呵斥“你知道他是谁吗”?

他身份高贵又没本事,就给他调去当摄影师,不拿枪,只拿照相机,免得当炮灰。

他不会洗照片,就允许他招助手。

他不敢杀人,就全都由其余士兵代劳,他只负责拍照,还不是他自己洗照片,连照片都是交给别人洗。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不懂了,看不出来这到底怎么表现日本人的“低思维”了。

那好,那我问你,仔细想想,说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匮乏,这种话,是日本人自己说的吧?

既然如此,那日本人为什么要在伊藤这样的废物身上浪费这么多资源呢?

你说中国人俄罗斯人封建残余浪费资源也就罢了,好歹人家是大国,夸口说地大物博,你自己亲口承认国小,人少,资源匮乏,为什么也浪费资源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你想啊,就因为伊藤身份高贵又废物点心,你就“有这么一位神通广大的贵妇人,把电话要到前线指挥所”,更搞笑的是,指挥官还听了贵妇人的话,真的给他火线调动,你们宝贵的政治资源就这么浪费在废物身上?

还有,就因为你不会洗照片,就得允许你自己去找帮手,然后,因为找的帮手是中国人,出于不信任,又得额外派人盯着,你们就这么浪费兵力资源?你不会洗照片当什么摄影师?凭什么花费帝国的资源来填你的窟窿啊?

还有,你自己又要拍战果,又没有拿枪的本事和胆量,就只能别人替你杀了,再摆在你面前让你拍,这不冤枉多一道手续吗?

不光电影里面如此,现实历史也是这样。

你们不是人口少么?那怎么还舍得塞进神风玩自爆?你人口少还舍得浪费?中国那么多人,都没像中东那样用自爆卡车打法,你怎么就舍得呢?

你不是资源匮乏么?不是日本不容易么?那你怎么在盖海军学校的时候连每一块砖头都要从外国进口呢?为什么你明知道姐妹在南洋卖身,你在海军兵食堂里面吃冰淇淋还吃得又香又甜呢?你们不是天皇都能带头省钱能饿饭吗?怎么这会儿花钱反倒大手大脚了?

你看,这种自相矛盾是不是很出乎我们中国人的意料?

那是因为你不懂日本人,你要是懂了,就不会意外了。

请记住,日本人就是低维生物,他们是不具备更高层次更高境界思维的。因此,局限在低维的圈子里,他们实际上充满了残忍,自私,贪婪,尔虞我诈,自相残杀,夹带私货。

本来,就凭这群低维生物的本事,他们的命运就是在泥潭里打滚,直到自取灭亡。

但是,好巧不巧,当时的中国恰巧处于历史罕见的低潮期(当然,这在日本人看来是撞大运)。

于是,他们就把注意力转了个方向,从内斗转变成对外侵略。

没错,就这么简单,这就是真相。

他们其实从始至终就没变过,只不过把对象变了。从自相残杀吃自己的肉变成对外掠夺,吃外面猎物的肉。

那么,你看到的一切所谓“闪光点”,其实也都是假象。他们不是真的团结,不是真的优秀,而是为了去外面打猎,暂时支楞起来了。

这种假象,我们中国人之所以一直没有看透,是因为我们一直太弱,既不能给日本人制造难题,自己也没资格遇见难题,没有对比,自然也就看不出真相。而一旦有了对比,真相呼之欲出。

我还是拿现实举例子,关于日本为什么要打美国,为什么要发动太平洋战争这件事。

很多人只是停留在嘲讽日本人自不量力,昭和暴走这个层次。但实际上,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日本人思维层次太低,只能想到暴走。

按照日本人的思维:我艰难是因为我被困住了,比如缺石油,比如势力范围被限制——而我是被美国限制的——我如果再不挣扎,绞索收紧就死定了——所以我决定拼了,横竖都是一死,拼一把兴许能活,至少也能死得痛快点。

你看,他们日本人的思维是不是永远被限定在既定场景里出不了圈?

而中国人的思维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呢?以前我们没机会展现,后来有机会了。

比如,按照日本人的思维,日本缺石油,美国又禁运,专家又说中国是贫油国(反正日本人信了),那按照排除法也只剩唯一的选项了啊,只剩发动战争去抢了啊。

而中国人的思维则有意思得多。你像我们中国的专家(比如地质学家)认为,抛开教条主义不谈,尼玛光是拼概率,中国这么大的国土面积,这么复杂而多样的地质条件,怎么可能没石油?后面果不其然,我们还真就找到并开发出了自己的大油田。

同样是面临贫油的局面,我们怎么偏没走向日本那样孤注一掷的道路?我们的思维怎么跟昭和一点都不像?

还有另一个例子,南海争端。

当时关于南海的争论就陷入过死循环。

有人认为,要想拿下南海,必须先有强大的海军。毕竟,你连强大的海军都没有,拿什么保卫国防?而另一派则认为,必须先有强大的国防,否则,都等不到你海军发展壮大,人家就堵上门来了。

而关于破局之法,曾经也很有昭和特色。有人认为,就该赌国运冒险,跟美日以及周边海军拼死一战,打出生存空间,打出回旋余地。而另一派却认为,应该隐忍,应该跟强敌虚与委蛇,麻痹他们,暗中积蓄力量,卧薪尝胆。

于是,两派互骂,一派骂另一派是昭和小将,另一派则骂这一派是想当然,人家凭什么上你当?凭什么给你卧薪尝胆的机会?

那么,最后是用什么手段切入的呢?

答案是填海造岛。既不昭和也不勾践。而是一下子把个即时战略游戏玩成了建造塔防游戏。

这种更高层次和境界的思维以及谋略,日本人有吗?

他们没有。

他们不是总喜欢炫耀高科技,诺贝尔奖得主吗?

那他们的空间站呢?火箭呢?人工智能呢?手机呢?六代机呢?无人机呢?

他们也有“一个电话打到指挥部”的贵妇人,但是他们没有“偏要派她儿子第一个冲上去扛炸药包”的雷军长。

他们只会在既定的圈层里面去螺蛳壳里做道场,但偏不能超越圈层本身去考虑问题。

因为没有更高层次和境界的思维以及谋略,只有低维的纠结和细致。所以他们是低维生物。

而我们有,所以我们是高维生物。

而作为低维生物,他们当然惧怕高维生物发现这一点。

因为只要高维生物发现这一点,立马就能想出反制的办法。那就是,但凡你稍微正常一点,但凡你不是太弱,他们就欺负不了你,就打不出来,就没办法掠夺,没办法乘虚而入。那么,他们就只能回归宿命,困死在自己那一洼泥潭里。

这就是日本为什么反华。又或者说,准确一点,不是反华,而是低维生物面对高维生物时天然的敌意和绝望。

李劼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