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司法上其实没啥正义,庭长顶住压力判了无罪,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我娃很小就是过敏性鼻炎,中医,脱敏针,各种药从未停止过,鼻炎犯了该怎么护理怎么吃药,这套流程我真的熟的不能再熟悉了。
本以为大点终于好些了,直到今年我看见小孩的腿窝,脖子下,胳膊肘全部抓伤了。
看着他睡前反反复复不断的抓来抓去,溃烂的皮肤愈合又抓伤,抓伤又愈合,因为过敏兴起的小疙瘩,因为用了带激素药膏发黑的皮肤,说不崩溃,是假。
湿疹,特皮的痛苦,我是能感同身受的。
很难控制,反反复复,甚至终身无法治愈。
但就是这种少数人的痛苦,也是没想到,能搅出今天这么大的风波。
本来武..大图书馆性..侵案不成立的简短新闻,并没有太多主流媒体为这件事发声,但不妨碍这件事已经发酵到完全失控,有种全员发疯的癫狂。
一次湿疹引起的诬陷
一次湿疹引起的瘙痒,一次别有用心的利用,把一个简单的校园事件,发酵到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大家看过一部明叔的《黑洞》吗? 不只是陈道明,袁立的颜值巅峰,那时候的管虎,陆川都还很年轻,马伊琍也只是初出茅庐,一切看着都是特别美好。 这是一部非典型扫黑反..腐剧。

20年过去了,我挥之不去的还是片头曲最后正面角色刘振汉,不贪不坏,被莫须有抓进去的时候,对着众人怒喊的那一句,诬陷!是诬陷!!!

是诬陷,更是用来插进男主心脏的一枚钉子。
被平反,不是因为公..平..正义,不是因为天道轮回,是因为有更高的价值利益,所以启动了更高的权..力,启动了更深层次的流程。
成年人的世界,利益大于一切。
诬陷! 我再次联想到这两个字,是这次图书馆性...骚扰事件了。
从男生被开盒,诸多流言蜚语四起,这就不止是一个单一的诬陷、诬告事件。 倘若不是某位刑.法老师出来说了这个案例,估计一堆人不知道这个事儿。
这件事热度本来很一般,远不如山西订婚强...奸...案舆论影响力,热度大。
司法层面的上的解读空间也不大,按照现在的路数,单靠口供也能做成铁案,当下舆论环境对男性如此非常不利的情况,一审罪..名依然不成立就挺能说明问题的。
法律搞到最后确实还了一个清白之身,但来的太晚了,甚至于收效甚微. 对已经存在的伤害压根没法弥补,而且极为讽刺的是对提出诬告的人没有任何惩戒,仅需要给出50元的案件受理费。 这个真的对吗?

法律范围内所谓的公..平..正义,往往只是这个社会正常运行的底线;
摸着自己心窝子,发出的那份最原始最朴素的对公..平,对正..义的认知,那份约定成俗,才是让这个社会更好的原动力。
谁是真正的受害者
在女生被开盒前,她零损伤。 男方被毁掉了,不妨碍她依旧嚣张。我看她视频IP在广东,我都替广东尴尬。

这次开盒,公开了她的名字,籍贯,身份证号,手机号,微信号,学校,毕业论文毕业照等等。
后面扒了她的毕业论文,扒了她导师的履历,她预计会走的路都被人扒皮了,甚至她关注了B站某著名刑法老师这个华点都被发现了。
这个老师是为数不多公开大胆讲了这个案子的业内大V,向来秉持敢讲敢说的原则仗义执言,两个人这么一对比,真的实在太讽刺。
这个女生什么都懂,但依然如此,岂不是更坏了。
有的人直接深度分析了这位女士的毕业论文,并且把自己整理的细节无偿供大家使用,也有专业的人发了检举学术不端的详细打包资料,示范给大家怎么用。
现在很多人在努力给女方毕业的武..大发举报邮件,还有人在尝试向女方即将就读的香港某高校发举报邮件,希望学校方面能重视并且取消她的入学。

从最初单纯的诬陷,强势逼迫男方认错,再上升到男女对立问题,搞到今天发酵到内部学术问题...
这个面就真的太大了。
国内学术啥水平,经管类的硕士论文啥水平,不说懂得都懂,说句一点不夸张的话,压根经不起查。
人品不行,道德水准不行,法律无法制裁你,就从你的学术入手,把水搅混,拉你的导师、学院下水,这个思路还是挺恐怖的。
我姑且理解为当法律失去了效力,互联网对行.政失效开始了一种全新的集体讨伐。
那么问题来了,女方为啥要这样,到底谁才是真正受害者?
为什么会如此一发不可收拾?!
我想,事件的发展过程还是有必要聊一聊的。
这里面有女方的说法,男方家属的说法,还有学校给出的处分,也有判决书上的细节。
如果女方适可而止
这件事情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并且主动权一直掌握在女方的手中。
如果女方在男方主动道歉若干次后,见好就收,在帽子校方都认为男方并不是性.骚扰,选择放过这个男孩,这把火都不会拱这么大。
或者说,这压根就不是简单的拱火,这是要把男方置于死地。 先来看下DS关于这个事件的大致经过。

但这个简短的事件经过,遗漏了非常多重要细节。
女方60分钟,断断续续偷拍了对方挠下体的5段视频,然后拿着这个视频找到了男同学。
女方接下来的行为,请注意看。
最开始,男方选择了主动道歉,写下了第一份道歉信,里面的关键词是拍了姐姐。
然后女方并没有就这样结束。
很快事件上升到了导员那,写下了第二份道歉信,里面的关键词是对姐姐做了下流的事,导员签字,大家都签字了。
事情到这依然没有结束,女方继续要求学校做出处分,并要求男方写下第三封道歉信,并且男孩的父母也要确认签字。
男方父母介入,武大学生处介入启动调查,结论是对方没有造成性骚扰。
这个在男孩母亲的长文里说得很详细。 迫于舆论,武...大依然给了记过处分,无理由的那种。

但女方不满意这个处理结果。 她要的不是12个月的处分,她要的是剥夺这个男孩后面正向发展的任何机会。

学校没有满足她,然后她转身在朋友的公众号上写了一篇文章。
到这里,才是这件事爆发的真正开端。
很快,男生被开盒。
网络谣传男方的父亲是武汉某区的领导。
性骚扰,权.贵富二代只手遮天,男女对立矛盾,这些经典流量要素,三合一全聚在了这个男生身上,这流量压根就收不住。
没多久,男方精神崩溃,爷爷气死。
男方父母也相应的给出了男孩湿疹治疗的诊断书,陆陆续续两三年咨询病情的聊天截图,算是某种程度以正其身。
但事情到这里,依然没有结束。
女方毕业双证拿到后,开始提起诉讼,到这里她依然选择把问题又一步上升了一个高度。
因为她非常不满意武da某些领导,学校给到的最终结论。
但这时候,导员,导师,学院,学校都被完美绑架到了这个女孩的战车上。
把舆论进一步做大的是女孩自己,把舆论进一步精准对准自己的也是她自己。
人性本恶,在这个事件上真的具象化。
学校莫须有的处分
有的人说学校没问题,我真觉得学校问题超级大。
没走出校门前,学校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做学生的都明白,为啥高校的风气这么难评,为啥那些导员那么牛气哄哄的,不是没原因的。
你的利益,你的发展,都像风筝线一样拽他们手里,性格低调老实没背景的人,学校的意识大过天真的不夸张。
武...大有法学院吗?
有。
武..大有法学相关专业教授吗?
有。
男生就读法学院,女生第二学位是法学。
在学校调研后,认为女方给到的证据压根无法证明其性骚扰,这里还是实事求是的, 但妨碍后面彻底崩坏,考虑到舆论压力太大,依然给了一个记过处分,无原因的那种。
这不就是制。度最大的恶吗?
为了息事宁人,选择牺牲你这个舆论弱势的被动者;
为了息事宁人,所以给到一个有误的检验报告;
为了息事宁人,所以告诉你一个舆论上风想看到的结果。
看起来不与大众为敌,其实只是尽快摆脱麻烦。
至于事实,那不重要,天南地北参差不齐的网友他们能知道多少真相。
可以想象,这个本来就不勇敢的男方,刚刚步入大学,持续处于舆论弱势,然后又被学校公开拉了一次偏架后,没被逼死也算是万幸。
尚未走入社会的年轻人,阅历有限,本身就会无限的放大在学校的问题。
更何况,学校的公开处罚,某种程度给了那些开盒他,公开辱骂嘲讽他的人一个最强有力的佐证。
那部分人会更笃信,男方肯定是有问题的,不然学校为什么要处罚。
学校内部也许压根就不想偏袒这个女生,甚至他们并没有一味满足女方的需求,但无奈结果看起来,还是拉了偏架。

学校最初组织调查的某领导,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被女方极度憎恨, 对处理该案件的庭长本人,她也是极度不满,这些都抒发在她个人微博小号里。
但个体意识不代表集体意识。
当下,学校被牵连的相当被动也是咎由自取。
本想息事宁人,没想到越搞越大,高校论文质量这个事儿,现在也挺敏感的。
在男方被宣判无罪后,学校既没有立刻出来以正视听,也没有取消对男同学的处罚,更没有道歉。
相反,倒是跑到某个举报人家里进行了友情提醒,不仅没气度,而且丝毫没有百年名校的风骨。
所以武..大这波,真的挺不划算。
内部有好人,但不妨碍崩坏。
为什么男方会这么懦弱
这里面还有个值得探讨的事情。
为什么这个男性,会屡次签下道歉书,为什么会这么懦弱?

首先应该是涉及到隐私部位。
男孩最开始有点理亏,自己抠挠的部位确实敏感,居然被拍了下来,他还是很担心闹大了社死,并且他很害怕这个事儿搞到导员那,所以他求这个姐姐放过自己,不要跟导员说。
他以为服个软,道个歉,这事就过去了。
没想到,女方拿到了道歉信,很快就捅到导员那,男孩害怕被处分,又写了第二封道歉信。
女方依然不满意,接着又闹到了校办,直到男孩的父母参与进来,学校启动了调查,男方一退再退的局面才算结束。
考上武.大首先智力一定还不错,学习估计一直是非常优秀的,从小到大都是学校的佼佼者。
男方的妈妈也强调过,对他比较严苛,到高三了都是父母一直接送,比较单纯,与社会几乎脱轨。
刚刚步入大学才两个月,就发生这个事,让这个男孩完全陷入了被动。
分析下原因:
一是他太年轻,对社会,对人性缺乏基本认知,大概率一直被学校,被家庭过度保护。 搞好学习就行了,其他的他都不用操心。
二是,他太优秀,太听话了。
在当下教育制度下浸润多年,他的三观,他的行为已经完符合好孩子应该成为的样子。
哪怕违背个人原则,他也努力希望不要成为一个被老师惩罚的人,这也是他从头到尾被拿捏的地方。
害怕被导员处理,害怕不是优秀的好孩子。
哪怕他知道自己不应该没了自己的底线标准,不应该为了息事宁人,妥协,但他还是这样做了。
这是当下教育筛选人才的悲哀。
成绩好,什么都不重要,成绩好,大于一切,哪怕你品德不好,哪怕你什么都不会,哪怕你甚至霸凌普通同学。
这样的认知,是造成这个巨大的悲剧的根本原因。
换一个事情,为了成为老师心中那个优秀的孩子,不排除可能又是另外一个方向疯狂的事。
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真的很悲哀。
其实关于当下教育体系里优等生的一些价值观的探讨,我在湾区清华夫妇案:血色NPD恋人 vs 混乱的价值观这篇文章里写的非常清楚。
环境造就人,环境筛选有利因素,环境让你失去自我。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没别的,给予孩子自由,给孩子反抗叛逆的空间,让孩子拥有真正的自我。
友情提醒:别搞男女对立
这个事件的双方,确实是一个男性,一个女性。
但不要一看男性女性,就无脑的因性别站位。
最初这个事闹这么大,也算是吃了当下最热门的男女对立流量。
关于当下妖魔化的男女关系,见我之前的文章已婚女人要自由,就是活该?!是谁在妖魔化男女关系?
现在这些偏激女.权,既不会的普通女性真正争取到任何公.权私.权,反而搅混了女.权这摊水,一方面把女.权二字都妖魔化了,一方面把更多女性推到了对立面。
事实上,男女过度对立,就当下这种负增长时代,对男性女性都没好处,唯一赚到的就是这些战斗士们,他们吃到满嘴牛油。
很多人谈到了NGO,谈到了女方背后有组织的行为,这个东西其实还需要更多证据,但是值得去深入了解再给出结论。
好了,说最后一个问题,如果真遇到类似吃亏的事怎么办?
就一个原则,没做过的事坚决不认。
坚决,永远,绝不承认。
友情提示,缺德的事真的不要做,做了不仅一辈子都洗不干净。
有时候绊倒自己的矮墩子,搞不好就是自己种下的。
一堆人阴阳我理中客。
“理中客”?帽子扣得真溜!
不跟风搞男女对立就成了罪过?文章中没谈论是非对错吗?是非曲直明摆着,公理自在人心,凭什么非得按某些人的剧本必须以男女之名站队开撕?非A即B式的狂轰滥炸?
这年头,不搞男女站队就是原罪?
非蠢即坏的二极管逻辑,除了暴露狭隘还能证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