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个回答

「武大图书馆诬陷性骚扰事件」一审宣判,不能认定性骚扰,怎样从法律角度解读?

竹意清弄
4826个点赞 👍

这个案件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不仅仅在于判决结果,更在于男方当事人的应对

直接展现了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当下社会的一个机制BUG。


这个BUG,叫做体制的不可逆螺旋

什么意思?就是任何事情,一旦进入体制流程,基本就停不下来,只会一路上秤。

比如前两天某地事件,最后查出来是厨师魔幻操作,属于蠢人的灵机一动,但很多人不信,因为一个小厨师哪来的能力让医院捂盖子呢?但了解机制就会明白这是符合逻辑的。

因为一开始没查明,当地也不知道哪里出的问题,下意识觉得是哪个企业的问题,开始捂盖子,然后下面一捂,中间也跟着捂,然后就这样层层加码。也就是一旦表态,就会进入一个不允许犯错的螺旋,不会轻易更改,哪怕中间发现情况不对,往往也只能一路走到底。


包括之前大同案追风小叶案,你说上上下下那么多法律工作者,有没有发现问题不对?肯定发现了,没发现问题,一个双方当事人都在的案子,能给你拖那么久吗?但难点是什么?初期表态在那里,骑虎难下了,只能给你按强奸判,但刑期按最短的三年来。

这是非常典型的和稀泥,一个全国闻名的案子,最后却只按最低的三年去判,这合理吗?真按许多人说的证据确凿,你判十年八年又有什么问题?但是你会看到,支持女方的基本没说再加的,因为她们自己清楚,真按证据来,其实就是站不住的,现在的判罚已经是极限了。

而现在的判罚是靠什么支撑的呢?当事人口供,对吧

那所谓当事人口供又是怎么来的呢?电话里承认了“哦哦,对对”

你会发现,其实后来的一切问题,从一审到二审,都是这句话一路加码上去的。


武大图书馆诬告案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情节

你去看时间线

最开始,图书馆里男方抓痒,女方控诉男方性骚扰,要求男方道歉

男方是不以为意的,我相信在此时的他看来,这就是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男生嘛,大度一点,让一让怎么了。女同志说你有问题,你就承认嘛,又不会掉块肉。

此时的他不会想到学校处分,也不会想到法院判决,在他的世界里这些东西离自己很遥远。

于是有了第一份道歉信,女方指控,男生承认。

而最绝的就在这里,如果你仔细看第一封道歉信就会发现,一开始这件事的指控,其实是往偷拍去的,不是性骚扰。第一份道歉信上写的是拍了姐姐,侵犯隐私权

所以女方觉得男方含糊其辞,男方呢,我认为此时他的大脑一片空白,女方说什么都认,因为事后检察男方手机,其实并没有拍。单纯就是女方说什么他认什么,此时他显然并没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为道个歉就结束了。


这份道歉信的分量显然是不够的,既不能说服网友,也不能说服法院
于是在女方要求下,有了第二份道歉信,这份道歉里,他的罪行从偷拍,变成了性骚扰,但这还没完。

两天后,女方又当面找到辅导员,这次女方的要求是男方重新书面道歉,
找上辅导员,男方就开始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了,但他已经骑虎难下,为什么?因为女方手里有他之前的道歉信。
所以他只能心存侥幸,希望女方得到道歉后能息事宁人,这次的道歉就不只是他个人的表态了,还增加了辅导员的签字背书。

不过我认为这个案子翻案的一大关键,也就是在这里,因为人不可能做到一边偷拍一边性骚扰,人就两只手,我怎么能一边操作手机偷拍一边性骚扰?还持续两小时?

你指责哪个我都能考虑一下,但你昨天指控偷拍,今天指控性骚扰,这就是在挑战我的智商了。




而女方在拿到第二份道歉后,息事宁人了吗?

并没有

女方再次找到学校,要求学校做出处分,并要求男方父母确认签字,实现第三份道歉信。

到这里,一切发展,都和大同案类似,但命运的差异就在这里




男方父母应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不但没有答应,还要求学校介入彻查。

而学校调查了监控,翻了半天,最后结论是什么呢?不存在性骚扰



所以学校的处分也是没有开除,就记过
“武大相关负责人多次明确表示,可以排除性骚扰,如果认定性骚扰,会在通报中明确写出来。记过处分,是为当时的舆情降温,应急处理措施。”
为什么记过?女方那里有男方道歉信,你自己认了还有什么说的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我看封面的报道,

之前都是辅导员告知,见面转达如何如何,而到这一步,描述变成了

辅导员邮件告知,学院对男方的行为定性存疑。

也就是家长介入了,监控查完了,学校也开始认真起来了,用正式的邮件沟通并留痕了。


而找完了家长和学校后,女方的下一步是什么呢?——网上曝光,

这也是大众接触到本案的时间点。

命运在差异也就是在此刻被放大

首先,女方并没有父母的确认和学校的背书,相比过去的案子说服力低了很多,其次,此时是2023年,各路女性小作文已经把税收到100年后了,网友也不认,舆论并没有动员起来。


也就是女方走到最终阶段,法院这一步时,雪球并没有滚起来,

父母不认,学校不背书,网络舆论也没优势,只有男方两份道歉信,这个时候法院的态度就非常关键了,

不判是可以的,监控证据摆这里

要判其实也能走通,我可以不采纳监控证据,但采用男方的道歉信口供

这一次法院踩下了刹车。


所以事后复盘,你会发现事情闹到今天,一切的根源就是男方最开始那个道歉。


一开始你觉得女方“道歉就没事了,只是要个态度”,

虽然我没做,但男人嘛,大度一点,道个歉又怎么了


结果第二天女方拿着第一天道歉信要求辅导员签字

你感觉问题不对,但有第一天道歉信在你无法推翻


等到第三天,女方拿着你的道歉信和辅导员签字,要求学校和父母背书时,你已经积重难返

大同案的问题就在这里,男方一家没有社会经验,在这一步还是稀里糊涂的认了,还自以为特别有责任感。


第四天网络曝光,有你当事人道歉信,又有学校背书,舆论必然一面倒


等第五天走到法院环节,图穷匕见的时候,已经大厦将倾,不判都不足以平民愤了,而法院的一审,基本又是不会改变的,最多像追风小叶这样给你一个劲的调解。

等于第六天二审也是走个过场

第七天就是媒体出面盖棺论定,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了。


此时哪怕你拿出无可置疑的铁证,也翻不了案了,因为此时站在你对面的不再是对方本身,而是一路上层层加码过来的所有机构,一旦翻案,意味着法院媒体一堆人错误,基本不可能。


这就是一路上秤的经典流程

第一天就要你一个态度,

第二天拿着你的签字找辅导员确认

第三天辅导员都签字了,学校还能不背书?

从你个人道歉到学校官方表态,再到舆论狂潮,全程左脚踩右脚一路上天。

这个链式反应的临界点在哪里呢?我认为是第三步,也就是学校那一关,再后面,法律和舆论的机器就开动起来了,你是挡不住的。法律机器开动的那一刻,事情就已经结束了。


而武大图书馆案的关键,就是在第三步,男方父母抢在法律机器开动前,踩下了刹车,父母反对,学校也没背书,舆论就没有一面倒,法院那边压力不大,就也可以按证据来。一步慢,步步慢,前期慢一步,雪球就滚不起来。

所以什么叫父母长辈的智慧,什么叫人生命运的十字路口,什么叫真正有用的人生经验,这就叫真正有用的人生经验。

人生经验不是什么好好学习努力工作的空话,而是在这种决定命运的十字路口,一步天堂一步地狱,是成为一个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还是被开除被判刑,十几年寒窗苦读付之一炬的最最关键的时刻,做出正确的抉择。


他一定不可能是什么退一步海阔天空,大男子应该让让女生的政治正确废话,他一定是告诉你,哪些时刻可以让,哪些时刻让一步就万劫不复,哪些路能走,哪些路绝对不能走,听起来特别政治不正确,但真正能决定你命运的信息。

古典时代那些大家族的家学,我认为也是类似的东西。

包括今天自媒体,什么叫有效信息,有价值信息,很多人觉得只有产业分析地产报道等干货才是,实际上哪怕你照着干货去做,也不一定暴富。但婚姻社会方面的分析,却很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拯救你的人生。

思考一下,你辛苦几年赚几十万,赶上一波彩礼诈骗就没了,说不定人还要进去,就这样你还觉得后者是无效信息吗?


避免性骚扰诬告,最好的办法,就是第一时刻全力反击

这是真真正正的首战即决战

不要抱有什么清者自清法院会还我一个公道的幻想,当前时代下,证据是会一路滚起来的

辅导员签字了,学校背书了,你要再去推翻是很难的,

记得张薇案吗?一个指控是什么?如果他没偷拍,为什么不反驳

你不反驳,那就是承认,那就是证据,那就是罪行,直接快进到铁证如山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所以千万不要有什么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错误观念,

在这个时代,劝别人大度的,也都应该直接判刑。

因为你让别人大度,就是让别人死。

你上法院会告诉原告被告大度一点吗?不可能对吧?

现在涉及性骚扰和偷拍的事情一定会一路上秤闹上法院

所以大家只要遇到,潜意识立刻得跳过流程,拿出走上法院的态度应对

卢诗翰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