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个回答

如何评价“多博主质疑懂车帝智驾评测”?

简未及
282个点赞 👍

这个测试,不但是各品牌智驾的测试,也是各品牌粉丝的智力测试。

测试结果:只有一家遥遥领先。

同时,也测试出了,各汽车品牌中,谁在网上豢养了最多的野鸡水军汽车营销号。

测试结果:只有一家遥遥领先。

这些数量庞大的野鸡号,搅得整个汽车市场乌烟瘴气。

辨别野鸡号特征之一:
“这种跟车距离都不一样的……”

我在这里,建议大家拉黑所有发无脑吹捧文恰钱为主业的“汽车博主”。无论他服务于哪个品牌。

这些都是些搞信息污染的肉喇叭,不是什么“媒体”。我目测,至少有80%以上的博主都符合此拉黑标准。


我建议,目前各家的Noa的功能都不要用。包括所谓稍好的特斯拉

新能源车上,所谓智能化确实是个优势。因为有更好的汽车电子配套,带来很多便捷舒服的体验。

但目前,不要对“智能驾驶”寄予多高的期望。除了几乎每家都能搞定的自动泊车等基础功能外,只有一些安全提升功能是有用的,比如:

1,一是对压线、疲劳驾驶、超车并线等的提醒功能。

2,二是更好的自动刹车等防碰撞功能。

激光雷达毫米波等,理论上在这方面也有用。

除此之外,就不要有更多幻想了。话说,连城市低速行驶的车道保持和自动跟车,我都不用。因为经常看到它的处理方式并不怎么合理。

至于其他的,应该多研究下它给用户提供的便利性功能。是不是够多够合理,以及相关的软硬件配置——

一块品质好的显示屏、好用的导航功能、常用的音乐等配套软件,甚至有没有足够的usb插口,都比什么“高级自动驾驶”有用。

当然,各项选车的基础指标,设计和用料,电池电机底盘空间座椅乃至玻璃车漆等,更远比什么“高级智驾”更重要。

记住: 无人驾驶是个好东西,但现在还没有能用的。



从国家角度看,一直都是认为目前获得发展成就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而不是什么“智驾”。智能驾驶尚处于实验阶段,并没有成熟的技术,也没有形成什么产业。

这个认知是清醒的。

我觉得,这次测试的背景,应该是个别大嘴品牌毫无顾忌进行欺诈营销,鼓励用户用“实验品阶段”的辅助驾驶技术当“自动驾驶”鲁莽行驶,用用户的生命风险来挣钱。

这给主管交通的公安部(也许还有交通部)带来巨大压力,实在忍无可忍了,不得不出手干预。

鉴于某品牌暧昧不明的背景,一贯谁都不敢惹它的特性——这干预的后面,甚至可能有更高层的肯定支持。

天涯麦克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