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个回答

国家发改委召开企业座谈会,提出推动整治内卷式竞争,释放了怎样的信号?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
563个点赞 👍

认为一个具备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国家会陷入长期通缩,全是13。

而这种13言论之所以这么流行,根源就在于全世界金融从业者的意识形态固化。

这些人自始至终相信全世界都是一个被华尔街拨弄的玻璃球,华尔街怎么动,全世界就跟着反应。既然美国加息,那就是全球消费力进入存量或减量状态,那么反应到东方就算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就通缩呗。

这个世界的真相不在数据,数据都是内层的意识形态外应到现象层面的一种镜像。

认定东方陷入通缩,然后依据通缩给东方资产进行定价,这全都是意识形态作祟,硬是被一群人给包装成了历史共识,言必称日本,服了。

日本为什么败了,为什么败了,是汇率吗,是地产泡沫吗?不是,是科技啊,是科技投资和科技成效啊。日本最严重的问题是,90年代以后,日本的政府——财阀体系已经失去了按照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去引导资金进行长期主义的产业发展的能力,日本的大资金买办化国际化,和华尔街充分融合之后,热衷于去新兴市场搞中低端产业转移和买资源,高端行业放弃了,留给华尔街主子了。它没有立足于民族和本土化的产业资本意志了,它就成了华尔街的影子,顺从于华尔街在全球的利益分配,它当然就不再眷顾日本国民了。

回到东方,回到无锚货币时代的当下,通缩是一种病态,但通缩不是纵欲的病态,通缩是禁欲的病态。

人民币本币的货币投放渠道堵塞,东方就通缩。

旧的房地产为锚的货币投放体系停机了,新的货币投放体系不知道以什么为锚,青黄不接的时候试图让市场按照市场的所谓自由意志去投放货币,结果是“产能过剩”,是“资本从产业种抽离出来,又不知道该往何处去”。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吗?禁欲憋出病来了,很难解决吗?

反内卷本质是啥,是筛选产能,按照产能的优劣来排序,剔除落后产能,把利润留给先进产能,先进产能现金流改善,它就有继续发展的条件。先进产能发展了,产业大循环就开始运转,就可以让停滞的储蓄资金,既进入消费领域,也进入生产领域,既会买车买房,也会投资相关的企业扩产。

放水容易,但是放水之后是留下一片汪洋泽国呢,还是留下吸饱水分的良田呢?不先去筛选产能就放水,落后产能继续被保留,行业生态得不到改善,整个行业扩张的动能不足,资本不会去往产业领域,最终还是空转或是制造泡沫。你看25年上半年都炒什么呢,炒泡泡玛特,炒稳定币,炒达链,全是垃圾。为啥,因为资本不看好东方经济,它自认为自己在从东方资产的大粪坑里挑几件不脏的东西,跟产业无关的东西。于是它炒泡泡玛特,炒稳定不,炒达链(给美国大爷当狗呢)。

可是东方的精华和未来就在产业。当下是,未来仍是。

向外呢,从全球角度看,反内卷会让美元继续深度贬值。美元宽松不宽松是看美国通胀吗?不是,美国宽松不宽松是看产业国的资金流不流出,资金从产业国流出,流向美国,美国就有充裕的流动性,可以接盘美债和美股,那么美元就可以不宽松,这样既保证了美元的信用,还能有充足的流动性接盘美债,很舒服。

那怎么让资本从产业国流出啊,那就是制造全球衰退预期啊,什么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了,关税战了,地区热战扰乱全球物流链了,还有东方产能过剩通缩啦,等等。

那要是东方不通缩呢,东方产业资本收益提上来了呢。

资本不从产业国流向华尔街,那美国可就要凭空创造新的流动性来接盘美债和美股了,那就得扩表,那美元就得贬值,那美债和美股就越加无以为继,但又不得不继续扩表。

凭啥我们的基础工业品价格那么低,给全世界供应低价工业品,咋那么贱?

有人说了,你产能过剩,你个臭干车间的,不就得求着体面人买你东西吗?

所以需要新基建+内需补贴,反内卷必然是一整套政策组合种的有机部分,目的是重新构建产业资本在社会种的话语权,让居民从产业资本的发展种收益,然后再把居民储蓄引导到有先进产能的产业资本种来,围绕着产业资本让钱活起来,动起来,别沉淀成储蓄啊。

反内卷就是东方资产的deep seek时刻,deep seek时刻的本质就是打破西方金融资本在资产领域和科技领域的话语霸权,不能洋人说某某资产值钱,某某资产就值钱,洋人说某某资产不值钱,某某资产就成了臭答辩。中国的产业资产的精华,竟然被人按照所谓长期通缩的预期,压制到如此程度,简直可笑。

提升了基础工业品的价格,还是对掌握基础工业品生产的国企和半国企的价值的重估和现金流改善,化债化债,怎么化债,靠税收化不了债,只有靠优质资产的现金流才能化债。

认为一个具备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国家会陷入长期通缩,全是13。有全产业链生产能力,它生产稳定性强,它有足够的宽松条件,它为什么会长期不宽松呢?追求自己掐死自己?

通缩是最容易治疗的经济病症。只看你想把他治成什么样。通缩这个病症去年下半年就确诊了,就因为医生家纷纷扰扰耽误了半年,它只要端着盘子出来,那剩下的交给时间了。

反内卷会导致滞涨吗?不会,七八十年代滞涨,是建立在能源国和产业国的分立结构上的,产业国没能源,能源国没产业,能源价格飙涨从全世界财富份额中切走大块份额,但又不进行产业发展或者发展成效低,而产业国呢,因为能源价格飙涨而损失了大额财富,能够进行产业发展的资金变少了,加上居民福利包袱,就变成滞涨了。

现在东方的新能源和电力经济体系,使得产业国和能源国合流,东方既是产业国,也是能源国,未来还是能源输出国,这种结构下,基础工业品涨价所带来的资金会继续投入到产业中,会进一步带动电力和新能源的扩张,产需合理互动,怎么滞涨?

杜若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