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多都在同情小伙,但这里说个人生经验吧:
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事情,或者初到陌生的环境,做事尽量要走“笨一点”的途径。
本来错误扣款不是什么大事,按照电子付款记录找运营公司申诉,是能拿回钱的最简单方式。
但这个小伙子只利用付款留言和司机沟通了一句,没有得到回应,维权就进入了死胡同。
最初起因是他和司机“私下谈好100元”,没走正常打表结算。
所以,付款走的是“面对面转账”,而不是微信商户付款,更不是平台派单。
这也让他手头没有本趟的行程证据,也没有司机的车牌、电话号码,跳出了网约车、出租车公司的监管范围之外,属于“个人对个人”的私下约定交易。
新闻说这辆车是“运营车辆”,不是黑车。用这种方式的目的,大多是司机让钱能直接进入自己的账户,而不用先支付给公司或平台,过一阵才能提款(平台还要服务费)。
用地图软件测算了一下,按照新闻描述:“从上海虹桥高铁站拉到浦东新区宝佳苑小区”,如果乘坐正规运营出租车打标计费,考虑红绿灯,正常车费在126~144元左右。
因此,应该不是司机故意抬价(80要100元)的情况。

他行程结束付款的时间是下午四点多,也不存在夜间没其他选择,被迫被卡要高价的情况。
很多高铁站晚上到达,出租揽客中心后,门口趴活儿的司机会要高价不给打表。
因此,多半是双方“一拍即合”,司机、乘客两边都能方便一些,省一点。
其实,高铁站也防止了这种“黑车不打表”的事情。
凡是能进入高铁出租车调度站的,都是正规车辆,如果不打表,旅客投诉,下次车就进不去了。
但这位男生恰好是没有在高铁里面的出租车中心排队等车,而是自己走到出站口外,找了辆车。
人生中,大部分悲剧往前看, 其实都是小问题埋下隐患,最后成为连锁反应。
因为私自约定车费,就没有打车小票,也没有车辆和公司信息,如果东西忘在车上,或者像这次给错了钱, 追讨回来就更加困难。
正常社会只需下,系统都有自己的纠错能力。
出租运营公司预想到了可能有旅客忘记物品,对车费有异议,所以提供了出租小票、线上平台的投诉与维权通道。
高铁站想到可能有黑车司机、劣迹司机带给旅客不良体验,于是在站内的出租中心设置了正规运营车辆才能排队的准入制度。还有黑名单监督。
然而,随着男生两次跳出“正常路径”,这些监管都失效了。
我自己在人生中也遇到几少次类似的事,比如第一次去验车,有车虫说交给他们能省钱省事;第一次去办一些手续,有人建议走一些“捷径”。
有一些情况下是能成功的,大部分背后伴随的风险对方不会告诉你,出了问题往往面临很大麻烦。
所以,初次接触一些陌生的领域,大家记得哪怕笨一点,尽可能走常规路径,别走捷径。
哪怕慢一点,多花一点钱,风险是可控的。
最后,上帝视角说下怎么要回钱最快吧。
1.发现第一时间在下车辖区报警,说刚才被司机勒索了。自己因为害怕转给对方一千元。
2.勒索是严重案件,车费转账一千多是明显不合常理的行为。所以会很快能调监控找到司机。
3.双方对峙,你坚持刚才司机用难懂的本地口音大声说什么,没听懂但害怕所以给钱了。他接私活不打表,车内监控未必开。
4.不管是否有监控,对方肯定要反驳,你可以犹豫说因为没听懂口音,或许有误会。
5.同时质疑对方既然不是要钱,那么看到自己给了1000多元,为什么会坦然收下?
6.司机此时会自证自己只是贪心,看到多的钱觉得给错车费了,但没有威胁你。
7.你此时可以退让表示不想给大家添麻烦,如果不是勒索,那把钱还回来。
8.此时司机会巴不得的立刻还钱。
全程你的讲述猜想是自己大脑内的思维活动,没有客观证据能证伪。
乘客给出1000元车费不是一个正常的行为,而司机不提醒也不是正常行为。
所以按照常理判断,两人之间对这笔钱的交付是有默契的。
司机如果想证明这笔钱不是勒索,他就要给出合理解释。
这就是从客观的被动(钱在他那里),变成主观的主动(给钱时怎么想的你说了算)。
当然,如果你是女大学生,更好。
版权声明:回答未授权任何知乎外平台使用,如有侵权将投诉并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