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个回答

如何评价由申奥导演执导的电影《南京照相馆》,能打响暑期抗日片的第一枪吗?

一寻
522个点赞 👍

刘昊然的一句“我们不是朋友”,就可以把之前所有以“善良”日本人视角重构侵略史的电影钉死在耻辱柱上。

我很高兴,也很庆幸,我们年轻一代的80后导演能够拍出这样一部主旋律来,我们终于能够很好地在宣教性与文艺性上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它不是以往那种很直接的战争片,通过渲染大场面让你被摁着头哭,也不是某些高高在上的导演所拍的那种,刻意在抗日片里通过一个侵略者日本人的视角来探讨人性的脱离群众与历史的文艺片,全是在草蛇灰线的叙事上让你在小地方受到怦然一击,沉默、叫绝,把厚重的历史在小人物身上呈现得很好,后劲很大。

我要特别放在前面讲的就是日本摄影师伊藤这个角色,就像我开头说的,这部电影好就好在没有选择塑造一个在一群野兽中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侵略者,以这种人物来讲人性、来讲看起来高大上的东西,而是完整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伪善的白莲花是如何一步步地在军国主义战争的污染下一步步成为恶魔的。

当然,他是有人物弧光的,有着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可是底色自始至终都没变过。他是军二代,是甲午战争时立下战功的家族后裔,演员长相清秀,是一个儒雅书生的形象,一开始他救下主角苏柳昌阿昌(刘昊然饰)的时候,我其实是很害怕导演又塑造了一个跟中国军民关系很好的善良的日本人的,甚至一度觉得是不是他帮助主角把照片运出去揭发自己民族的恶行。

还好,不是。

从一开始,导演其实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伪善又胆小的形象,他不杀人,只是因为他养尊处优性格懦弱不敢开枪,他的每一次善举,其实都是有利可图的伪善,比如他救下主角,是因为他作为摄影师却从来没有自己洗过照片,都是让家里的仆人拿出去代劳,所以才会救下从包里掉出相册看上去会洗照片的苏柳昌。

他在死人堆里喂小狗,不是刻画他有善心,而是为了表现他表演性人格的伪善——作为军二代,他是要表演得与周围那群烧杀淫掠的“农民”日本士兵不一样的,但眼前死去了那么多人他视而不见,偏偏装模作样地喂起了小狗,而且这一情节也跟后面他给阿昌食物形成呼应——“我们是朋友”只是表象,他内心里是把苏柳昌等中国人当成可以驯服的小狗来看待的。

自始至终,他伪善的眼神都把我看得发毛,到后面,终于将他的伪善摆在了明面上,借他的上司军官之口,讲出了他的“仁义礼智信”——没有杀阿昌与妻子想跟他们做朋友是仁义,按照承诺给他们通行证是讲信用,借刀杀人让城门守卫杀死这两个编号的“借刀杀人”是智慧,这个军官正是在用他所“热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合理化他的恶魔行为

在电影里这种潜移默化的展现有很多——比如多次在杀戮时刻叫他拿起枪来杀人、将他不要让婴儿吵闹的指示故意执行成摔死婴儿等等,导演正是通过这些细节,向我们展示了军国主义战争是如何悄然把所有人变成野兽恶魔的。

最后,不敢切腹自尽的懦弱的他(没有拍成一个很有精神的日本武士真是太对了)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被照相馆的酸液毁掉了清秀的脸庞变得面目可憎(也是人物人格表现的直接显影),在照相馆的浓浓烈火中,他倒在了那被他之前说的“支那人的照片不重要”那些胶卷前,用它的血来祭奠那些惨烈的中国人的亡魂

真的,这个镜头拍得太好了,因为之前这些照片就有个情感爆点——这些照片里的被日本人杀害的普通老百姓都有一段之前幸福生活的闪回,与照片的残忍叠化在一起——这些照片很重要,它记录了一个个中国人的命运,承载的是历史与民族的记忆,最终日本摄影师倒在了这些“不重要的照片”前,这就是我一开始说的在草蛇灰线之处给你怦然一击。

这就要讲到他的叙事,他的镜头,这个电影的伏笔有很多,且都在关键处让你一下子能回想起来,比如一开始着重强调洗照片的酸液腐蚀会伤皮肉最后果然运用到了日本摄影师的脸上,比如伊藤喂狗跟后面狗咬主人的呼应,还有刚刚提到的“不重要的照片”在国际舆论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那个很绝的用伊藤的血祭奠这些底片胶卷的镜头,很多很多。

有一点值得专门拿出来说道,导演多次将扣动扳机与按下快门叠化在了一起,在前面日本人拍照射杀的部分,是对罪行罪证的记录与日军残暴的说明,在后面高叶拍下日本战犯被枪决的瞬间,想讲的就是摄影也是一种武器——这也正是“南京照相馆”的主题所在。

动图封面

说到镜头,这部电影的镜头也都很克制但不回避,一讲起南京大屠杀,大家可能自己就会想起很多残忍的、裸露的镜头照片,而之前有的电影导演呢,也是生怕这触发不了观众的情绪,直接过分呈现这些镜头,因为这方便嘛,可以偷懒又能调动观众情绪,何乐而不为?但申奥导演拍得都很克制,对于杀人割头的惨烈场面,他是直接用照相馆里的黑白照片小幅化了展现,对于奸淫场面也是只有恰到好处的部分裸露,后快速就转到背景音上去了。

但同时他又都没有回避,像教科书里的“百人斩比赛”的经典合影,像被逼疯的慰安妇,以及日军不放过尸体与女童的禽兽行为都没有回避,做到了很好的平衡。

然后就是狂戳我泪点的“大好河山,寸土不让”那一组镜头,当照相馆老板老金在众人的分别时刻通过拉下照相馆一幅幅大好河山的背景幕布——北平故宫、天津劝业场、杭州柳浪闻莺、上海城隍庙、武汉黄鹤楼......最后定格在了万里长城上。

这一组镜头是很震撼的,长城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是抵御外敌的象征,同时也是众志成城的外化。

这种被突然的点击中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阿昌的编号就是1213,正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当然最值得说道的还是导演塑造的人物。

他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复杂的。

与日本摄影师伊藤一样,会引发巨大讨论的估计就是王传君饰演的王广海

他也很会欺骗自己,一直不断地强调“我是翻译,可不是汉奸”,他高举着中日友善论,不断地为自己编织一个童话——等日本人打完这场战争后,他跟他的情人林毓秀(高叶 饰)就能过上好日子。殊不知,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他的妻子孩子跟着许许多多的百姓一同在江边被射杀,电影里没有明确点出他是否知道他的老婆孩子死在了人堆中,只给出了一个他背过身去喘气的镜头——更像是被这个场景所吓到又默默在心里安慰自己跟这些人不一样。

如果是这样,那这个角色就是很可悲的,他一直都觉得国家民族的苦难与自己没有关系,即使身边的亲人被杀都不知道。但后面,日本军官收走他妻子孩子的出城通行证又回到了他的衣服里,这个细节可能又在暗示他是知道妻子孩子已经遭难,而他还在用那套中日友善理论去麻痹自己,这也同样可悲。

电影里给出了两处看似高光的点,

第一处就是,周游饰演的国军班长(其实是个被抓壮丁的普通警察)为了保全照相馆牺牲自己与日军新来摄影师同归于尽之时,他没有选择捡起地上的枪去帮日本军官,在这里可能也不是想塑造他突然觉醒了,因为后面他还在跟情人讲仗打完了就好了,而是进一步凸显他觉得这些都跟他没有关系的漠然感,当然不排除他有想报仇的意思在里面(因为给了个比较高大的仰拍镜头)。

第二处就是情人林毓秀在要被强奸之时,他去扒拉那位日本军官并骂了句脏话,注意,在这个动作之前,日本摄影师伊藤是骂了他句“你不过是我养的一条狗”,这句话,直接戳破了这么久以来他给自己营造的幻想世界——他只是狗,即使日军胜利,他也永远不可能过上好日子,这使得他直接破防,当然也最终迎来了他该有的结局——被日军打死。

很丰富的形象,很合理的结局,不抵抗只有死路一条。

而其他几位主角呢,特别棒的一点就是,几位正方人物,他们一开始都不是“英雄”,就是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的普通百姓,有着很多的人性缺点,但最终,他们慢慢地超越了生存价值,完成了运送照片的民族义举,走出了各自的英雄之路

刘昊然饰演的邮差阿昌,胆子小,但骨子里又很善良,正是他因为一对夫妻的央求转身去找信件没坐上逃亡的车才很幸运地没被轰炸中弹,一开始他拿到保命符时是想着连夜离开照相馆逃出城去的,但因为守卫过严才不得不折返回来保护照相馆店长一家人,但最后,他两次把逃生的机会让给了其他人,并很好地完成了砸碎日本相片相框,对伊藤说“我们不是朋友”的高光。

高叶饰演的龙套演员林毓秀,她的身份不太正面,又是戏子又是小三,对照相馆一家人一开始也是逢场作戏,也曾盘算过是否真的如王广海所言,日本人赢了她也能过上好日子。但是,两次被日本人凌辱的经历让她不可能再抱有这样的想法。

第一次险些被凌辱时,是躲在幕后的宋班长拉下电闸救了她一次,所以她也不顾私藏军人的高风险救了宋班长(这里没有乱插感情线,就是朴素的你救我我救你,很好)。

第二次真正被凌辱时,她哭着得到了宋班长牺牲的消息,一是在哭自己被玷污的身体,二是在哭被侵略的民族与祖国——她跟王广海不一样,她“自小唱的是穆桂英、是梁红玉”,所以她对于民族被侵略有着更深的认识,才会质问王广海“我们有未来吗?”两次“我们”,从他们二人,扩展到了民族的“我们”,完成了觉醒,最后,也是由她带出了照片与象征着希望的婴儿。

还有那用南京城墙上的古砖砸死日本新来的洗照片的宋班长(周游饰),操着一口南京话(王骁饰)最后用自己的周旋换得林毓秀和孩子逃出生天的馆长老金,对着宋班长说“打鬼子的都是好样的”“那也很勇敢”的小女孩(杨恩又饰)和深明大义点出不能再洗照片的母亲(王真儿饰)。

当然,王骁这最后一幕用自己拍照周旋掩盖婴儿哭声帮助高叶出城有点理想化,但作为南京人的他用方言说出那句“怎么把南京城搞成了这个样子”后被枪杀的时刻也真的高光与戳人。

最后,高叶成功将照片送出了城,联系到了国际媒体,将日本人的恶行向世界公布(在这里我同样也想再强调一下,就是这部电影里的外国人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其他的基本啥用没有,以往的抗日电影中,有外国人在的“安全区”好像就是铜墙铁壁一般不受日本人侵袭,外国的记者、传教士也好像就跟救世主一般,有着圣母般的光环,而这部电影里直接拍出了安全区没用,日军还是直接闯入了安全区的医院杀人与随意带走病人,外国人嚷嚷着日内瓦公约却还是被打伤抢走了胶卷,这同样是一种进步)。

虽然结尾处,导演用抗战胜利日本战犯被枪决来舒缓观众情绪,但这部电影后劲儿实在是太大了,直到字幕滚完我都没有缓过来,真的拍得不错。

推荐给所有人。

风飞扬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