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个回答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意味着什么?将带来哪些影响?

一凡
2168个点赞 👍

虽然我是搞建筑设计的,但我们单位总部在成都,我很早就听同事领导在蛐蛐,说某某水电院接了一个超级世纪大工程,设计费够他们院吃几十年。

然后就有领导去找他们院聊,看看有没有需要建房子的,大家合作合作什么的。

这些都说明,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总理前去主持开工仪式,这牌面也是没谁了。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看看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有多牛。

一、规模之大,难度之高,匪夷所思!

总投资1.2万亿元是什么概念?相当于5个三峡工程(三峡动态总投资2485亿元)、5.5个白鹤滩水电站(白鹤滩投资2200亿元)。

如果把这些钱全换成百元大钞,平铺起来可以覆盖整个北京市区(1400平方公里)。

民用建筑项目,但凡有个二三十亿的投资,都是大项目了。北京大兴机场,号称投资1000个亿,其中航站楼投资200个亿,都已经是我国民用建筑界最贵的楼了。

雅鲁藏布江水电项目工程规划装机容量7000万-81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这相当于:

3个三峡水电站(三峡装机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

3个半伊泰普水电站(全球第二大水电站,装机1400万千瓦,年发电量900亿千瓦时)

够3亿人用一年:按每户年用电1000度计算,可满足3亿家庭的需求 。

此外还有一个很牛逼的点,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墨脱水电站,将在50公里河道内利用2000米的天然落差(相当于666层楼的高度差),建造全球最高的混凝土坝体。仅砂石骨料需求量就超过1.5亿吨,相当于三峡工程的3倍 。

可以说,没有我国近几十年来基建方面能力的发展,是不可能去建设这个水电站的。

二、重塑中国能源格局的超级武器

这项工程的意义远超发电本身,它将彻底改变中国的能源版图。

这一世纪超级工程,将为我国带来每年3000亿千瓦时的绿电,可替代90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亿吨。

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全球看上去也就我们在认真践行。

雅鲁藏布江工程每年发电量相当于1.5亿吨石油的能量,可缓解我们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也是摆脱能源卡脖子的突破点。

西部开发也能借这个超级过程,产生新的经济引擎。

修好这个水电站,西藏经济直接起飞。工程将直接创造数百万就业岗位,是三峡工程的25倍。

建成后,每年为西藏带来2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相当于西藏2024年全年财政收入的2/3。

另外修建水电站过程,会让沿途基建全面升级:配套建设的高等级公路、特高压电网,将彻底改变西藏“地广人稀、交通闭塞”的现状。从林芝到墨脱的公路将从“生死线”升级为“经济走廊”。

谁能想到,以前通公路都难的墨脱,会变成这么重要的经济重镇?

另外,水电站修在某东方神秘大国的上游,考虑到未来友好的合作关系,自然大家都能过上和气对话的日子。

三、技术挑战:超越人类极限的水电珠峰

这项工程的难度堪称“水电界的珠穆朗玛峰”,需要突破三大世界级难题:

1. 地质条件极端复杂

雅鲁藏布江下游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地震烈度高达9度,汶川才8度。工程需采用抗震性能全球第一的坝体设计。

我都不敢想这个结构有多强,才能扛得住9度地震区。只能感叹一下人类科技水平的发展确实可怕。

不知道教员他老人家要是能看到这一幕,会是有多自豪。

2. 生态保护与开发平衡

工程区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栖息着孟加拉虎、白肢野牛等珍稀物种。

为此,设计了“鱼类洄游通道+生态流量泄放”的双重保护方案:

参考以往成功案例建设生态鱼道,帮助鱼类跨越坝体。

全年下泄生态流量不低于天然流量的10%,保障下游生态用水 。

3. 超级工程的中国智造

特高压输电突破:电力从西藏输送到华东需建设4000公里级特高压线路,送到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建2600-3000公里。

智能施工技术:采用无人机集群+5G远程控制,在高海拔、强降雨环境下实现精准施工。

这项工程带来的影响我们现在无法评估,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它必将带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到2035年,我国清洁能源占比有望从目前的25%提升至40%,雅鲁藏布江工程将贡献其中的10%。

整个工程会带动南亚国家参与跨境能源合作,例如向印度、孟加拉国出口清洁电力,构建亚洲能源共同体。

若成功建成,将成为继三峡、青藏铁路之后,中国基建狂魔的又一代表作,为全球水电开发提供中国方案。

外国友人看到这个工程上马,肯定会头皮发麻。而我作为中国人只会觉得“卧槽,牛逼,肯定修的起。”

这应该就是基建狂魔给民众带来的朴实无华且枯燥的信任感吧。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不是简单的“发电站”,而是重塑中国能源格局、改写地缘环境、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超级工程。

它的开工,标志着中国从蓝星水电大国向蓝星水电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嗯,挺骄傲的。

谭四瞳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