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刀把子”反噬是现代集权国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点;
按理来说,特务机关对内不掌握资源的分配,对外也不替国家冲锋陷阵,很难积攒起足够的人望,而且再加上经常参与到各种高压政策的实际执行中,很容易得罪各派势力,通常情况下是不可能从幕后走到台前的,他们走到台前更多的情况是,被执政者当做平息民愤的替罪羊丢出去。
苏联体制的特殊性在于,由于其内部维稳的需要,各行业的活力很容易被过度压制,甚至直接被特务机关取而代之了,比如斯大林晚年,贝利亚就成为了国家实际上的二把手,不仅掌握了特务机关和劳改系统,还摄取了军事工业、核计划、东欧国家外交以及部分边防军的控制权,远远超过了贝利亚作为特务机关首领所需要的权力,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影子政府。要不是经历过两次大战的老家伙们还在,贝利亚没准真能上位的。
战后苏联的国内局势稳定下来之后,国家承平日久,再加上过强的内部控制,致使国内除了特务系统和总务系统外,各个系统都逐渐失去了活力,原属于各个部门的权力,都被内务部和总务部揽了过去,人才也都被这两个部门吸纳。勃列日涅夫死后的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普京乃至普京的政敌普里马科夫,都来自于这两个部门。
至于他们的执政理念,其实大多数都是奉行萧规曹随的理念,会奉行某种既成的政治理念,而不是大规模的进行改革,对于人事和政敌倾向于逐渐架空,淡出政坛,而不是展开大规模的清洗,因为在和平年代,特务更擅长的是维持体制,特务机构之所以让人害怕,也是因为有体制的支撑,如果体制被突破了,特务机构分分钟被各路人马撕成碎片。
特务机构想要夺权,第一要务就是维持体制的正常运行,俄罗斯的普京、韩国的全斗焕、台湾的蒋经国掌握政权后,小规模的打击、调整自然是有的,但是都没有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
苏林奉行的也是同样的路线,苏林夺权的过程虽然迅速,但是对于政敌的处理还算温和,熬走了阮富仲,逼走了阮春福、武文赏、王庭惠,这次取消党内职务,只是既定的安排,整个过渡的过程大体上是平稳的,国家的政策大体上应该也是如此,我不认为他会去碰越南势力最大的军方,大概会在“刀把子”和“枪杆子”间寻找某种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