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我最近是怎么了,天天都能遇到我能答的题。
说明女性没钱了呗,有节操的送外卖,没节操的色情业。有节操的要奶茶,没节操的摇屁股。
这和我线下调研的结果基本一致,就是受到女拳影响,未来女性贫困和失业共同发生,并且要持续三十年。
下面是我的调研↓
坐标秦皇岛万达广场,周六9点20-11点40。
首先是地下一层永辉超市门口的三家店,蜜雪冰城、幸运咖、茶百道

茶百道是我去的第一家店,因为我到的时候大概九点,而一般商场店开门时间大约是十点(万达内部还不能逛,只允许员工进入),所以我没着急下单,先在边上看茶百道的老员工培训新来的三个男大学生,后偷问得知工作到晚上十点一天工资150元。我九点多到的时候他们已经换好工服,奶茶下单时是9点39,工作时间应为早九点到晚十点,那么13小时工作时间的时薪为11.538元/小时。
惊呆了我自己,我依稀记得14~15年我的本科同学去兼职卖衣服,一小时工资是十几块钱,怎么现在还是这个价。我特意咨询了当事人,当时他是在无印良品兼职。↓

而等单的时候旁边蜜雪冰城和幸运咖却是全女工作人员,那么,也许是因为茶百道相较于性价比之王的蜜雪冰城单价高、单量低、利润高才能吸引到男性工作人员。这和韩国、日本的情况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就是时薪低的地方吸引不到男性,我在想奶茶店是不是也符合这个规律。
由此,开启了我对于线下商场工作人员性别的观察
茶百道对面的蜜雪冰城最有意思,蜜雪冰城有4名经过公司全程培训的全职的店员。但是它的领导能看到是两名男性(好像是区域主管和培训主管),然后女性店长是一位。但是墙上的健康证有奇怪。墙上的健康证有7个,那就应该是1店长+4全职+2兼职。(以上均为门店旁边的公示信息)
我还问了蜜雪冰城的店长她们那儿兼职多少钱一天,她的态度其实不算太好,跟我说我们这不需要兼职,然后她扭头就走了。同集团下的幸运咖没有男性工作人员。
这店长值得细说,我是看到她站在梯子上贴蜜雪冰城美团下单1.68元的改价贴纸,先入为主感觉人还可以。后来我等了一会她忙完拿着手机上去问怎么下单,她以为我是顾客,以正常工作状态帮我在手机上操作,告诉我如何下单。我下单的时候顺手问她你们这兼职多少钱一天?她说啊?然后我又说一遍,她一下子反应过来我是想找工作的求职者,然后丢下一句我们这不招兼职就走了。此处为第一次态度转折,顾客→求职者
后来中午调查结束的时候我要走,看到幸运咖有优惠就下了一单,下楼看到店长站两个主管旁边受指教的状态安排店外装饰布置和工作,通过站位和姿态能够明显看出店长处于下位者,受教的状态。此处为第二次态度转折,顾客→求职者→下位者
董胖子目前还没在国内工作过,请问领导都这样吗?
我在韩国工作/兼职工作的时候同级、上级、上两级、上三级领导心里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但是表面上很少有这种前后态度的转变。虽然背后肯定是骂人,但是表面和平还是能够维持的住。这回的观察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个非常好的学习经历,有意思。
为啥我会这么在意这个问题?
因为现在是劳动力过量供应时期,资方处于强势期,劳动者处于下位。昨天晚上我去超市路上买打折菜还看到一个送外卖大哥因为小区保安找他要钱才能进小区门而情绪崩溃(超市九点关门,我看到大哥时间应该是八点四十)。劳动者被压榨到自杀、情绪崩溃事件在当下屡见不鲜。
而我在韩国打工时候,几乎都是体力劳动。由于韩国的劳动力价格很高(最低时薪60元/小时,不考虑汇率波动,我工作时的汇率,当下约为55元/小时)并且体力劳动者地位低下,大部分老板其实是求着拿着最低时薪的劳动者来工作。因为全职工时薪大约80元/小时,而兼职是60元/小时,兼职越多老板能够赚取的劳动力差价越多。
所以这两国基层或底层的老板/领导对于劳动者的态度差异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点,我有点好奇在我前文分析的2050年劳动力供应不足时还会遇到今天的店长吗? 基于我国人口问题和男女OO问题下的2025年高考专业选择
2020年开始出生人口开始下降至2025年腰斩,而18岁参加高考22岁毕业来看,2042年到2047年劳动力逐渐下降并且减半,但是前面还有存量劳动力,我认为最晚在2050年我们会遇到今天日本和韩国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我预计在2050年后,判断我国本国人才的方法较为简单,伸出食指横放在鼻孔下方人中的位置,有呼吸吗?有!人才!
接下来继续我们的观察
1. 奶茶店和咖啡店
集中说一下奶茶店和咖啡店这种轻体力的饮品店,我发现轻体力的饮品店里的员工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并且年轻女性占绝对主力。与之相对应的是外卖、快递、网约车这三个城市铁人三项。
我将统计的奶茶店、咖啡店饮品店分为两类,一是有男员工的店铺,二是无男员工的店铺。O为有,X为无
并且记录美团APP的外卖下单页面上标记的月销量和均价,月销量和均价统计时间为2025年7月15日。参考图如下


部分小店铺新店铺无此界面则不在统计范围内。借此观察同一品类店铺的劳动强度、工资吸引力、单量、利润等相关内容。此处为图片格式,文字类表格不方便手机阅读故放在文末。<表1>

小结
由<表1>可以发现,男员工人数最多的茶百道属于销量+均价双高
有男员工的奶茶店销量最低的是1000+的广东品牌(柠檬茶,秦皇岛跟广东比气温较低可能有些水土不服),但是均价16元/人。而其他品牌销量均在3000~4000+,均价最低为12元最高19,去掉最高均价最低均价平均16.3元/人。
相较于有男员工的店,没有男员工的店铺具有以下特点,均价高销量低,均价低销量高,均价和销量都不高
咖啡店最明显,只有均价最低的没有男员工
2. 连锁快餐品牌

小结
销量相同但均价高的有男员工
3. 珠宝店、手机快修、贴膜柜台、手表维修、眼镜店、外卖
10多家珠宝店里只有一家有男性工作人员,应为工艺师,另外有一家店有一位未穿着制服的男性工作人员,疑似店长或区域经理。

手机快修维修柜台和手表维修柜台均为男性。
一家专门贴膜并出售手机壳的贴膜柜台有一位女性工作人员。
眼镜店里的老板或者是配镜的技师是一个中年男性。
我在商场里转了大约40分钟,几乎没见到女外卖员,只看到一位疑似女外卖员(未穿着防晒装备、安全盔和制服,但是拿着两杯打包好的奶茶)
小结
与前面的饮品店店员相比较男性似乎更愿意从事工资更高的技术类行业和体力劳动。
也能够看出来女性对于工作的体面度要求更高,我在溜达的时候有很多拿着试吃装的年轻的女性工作人员,然后别人拒绝她或者是看她的时候,她能表现出来明显的害羞。但是我没有看到男性的外卖员有那种害羞的情况,他们只是很着急,希望快速的能够完成手里的单子。

4. 手机店
手机品牌其实还挺有意思的,手机品牌里好像只有华为和oppo看到一个男店员,荣耀、苹果、小米、vivo都没有
5. 女性主力消费店铺(服装店、主打性价比的店铺、杂货店、化妆品店、进口店)
化妆品店几乎没有人,店员是女性,只有男明星照片

主打性价比的女性消费店铺里也没有男性导购

服装店也没有发现男性导购,店里贴着大大的5折

十年前很受欢迎的进口商品店,工作人员为女性,我今年路过得有七八回,没见过里边有顾客↓

几乎所有的杂货玩具店的销售的职员基本上都是女性。↓

名创优品竟然有一个男性工作人员。6
小结
看到这你发现了如何判断店铺挣不挣钱的关键因素了吗?
名创优品可能是唯一挣钱的店铺。
6. 投币式游戏机店、娃娃机店
这两种店铺最适合使用本文章秘法来分辨一个店铺是否赚钱。
几乎每个万达都会有的大玩家,它的对面是一个抓娃娃店。大玩家有什么音乐啊,跳舞啊,或者是抓娃娃抽奖之类的投币式机器,但是没有男性工作人员。而他对面带有赌博性质的这个抓娃娃店,就是纯抓娃娃的店有男性工作人员。那么能够明显看出综合类的大玩家它其实利润并不高,而它对面的娃娃机利润较高,居然能供得起男性工作人员,两边的人流量也是不一样。
相比较来说,大玩家电玩店虽然人多机器更复杂,面积更大,但实际上感觉它收入并不高。它的有工作人员3~5名全是女性。而对面的娃娃机店他收银台站着一个男性工作人员,面积很小,但是能听到币的声音很多。我还看到两位独自一人的男性拿着一筐币抓娃娃小推车里还放着多个已经抓到的娃娃。
7. 客流量最大的一家店
生意最好的一家店,竟然是一个没什么名气的低价小商品店杂货店,里边有年轻的女性、中专大专的女学生、好几位妈妈带着小朋友在店里购物。有个孩子应该是没上幼儿园的年纪话都说不清楚,还有上幼儿园的孩子跟他妈妈顶嘴,他求他妈妈给他买玩具,然后还有一个初中女孩陪着妈妈来逛。
这种店它的利润其实特别高,因为我本身是珠宝专业的,我看了一下首饰差不多是几倍的利润。我算是懂一点珠宝相关知识的人,卖的东西在我眼里看来十分离谱。染色的玻璃就连钢化玻璃的水平都没有的镯子小的卖9块9两个。

我很难算出来它是几倍的利润,这个做这个东西的进货价应该是按斤买的,可能几毛或一块/斤,然后他卖9块9两个,就仅从商品的进价和商品的售价不考虑打折,不考虑店面人工之类的。这种小商品的利润应该比贩毒要高。

这个牌子非常聪明,把所有高利润的产品都放到了一起,比方说低价的化妆品、韩国的面膜、防晒衣、小娃娃、头绳、小首饰、女性内衣、儿童玩具等,这家店的特点是把所有女性的元素或者挨着女性元素的东西全放到一家店里,这是我观察下来顾客最多的店。↓

与女性用品集合的那家店相对比的其实是一家生活用品家居用品店,还卖一些餐具、日用品、小电器等,这里面的商品其实有一部分很有性价比,但是大部分都是那种利润比较低的东西。这种店真能赚钱吗?

跟那家女生小商品杂货店对应的,其实应该是名创优品。名创优品我还稍微了解过一点点,它是托管模式,就是你只要给品牌方钱。开一个店应该两三百万左右是全托管模式,你出资品牌方帮你运营,利润还不错。这类店其实招年轻男性店员是最合适,可惜只有名创优品这种大一点、运营时间长一点的连锁店才能明白。
8. 3层儿童区
真夸张,跟一层的金店、2层的女性服装、男性服装店相比3楼的儿童儿童乐园简直人声鼎沸,商场里的那个可以跟小动物玩的那个店里边的人比动物多。儿童的那个小游乐场、游戏机店基本上也能做到10个机器有5个人在玩。而捞鱼的那种小体验,一个池子平均下来得有三个以上的孩子。
儿童玩具店也不错,奥迪双钻的店里面也有不少的人。离谱的是开在3层儿童区的台球厅都有爸爸带儿子玩儿,怪不得全世界都要收单身税,生孩子这帮人是真花钱呀。
与2楼的娃娃机店不同的是3层的娃娃机店反而人比较少,店里其实好多都是那种话都说不明白的小孩。年龄的话应该3岁到6岁之间,就是会走路但是话说不太明白,又没上小学就是这个阶段。因为上小学的孩子基本会说话,但是这里边的孩子只会啊啊哭。
刚好现在在这儿玩的儿童大概是在疫情前后生的孩子,就是2019~2024年出生的孩子,而生育率暴跌是25年开始。从今年开始,我觉得这一层的消费在3、4年后,我估计人流量就要减半了。3年后人流要减少30%,5年之后接近腰斩,6年之后我感觉能剩下30%就不错了。
非常有意思的是开在商场2层的娃娃机店,还有那个大玩家那种游戏店它是能看到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在消费。有一些明显就是年纪比较大,可能要超过30岁的成年人,就是看起来比我要老一点的成年人的在消费。但是商场3楼的这种儿童区的娃娃机店基本上都是家长带着孩子去玩,很少有成年男性一个人拿着一大把的游戏币去抓娃娃。

基本上都是把币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玩,其实这种有赌博性质的店比较有消费能力的人就比较少了,因为家长给孩子不愿意花特别多的钱。而我在2楼看到一个成年男性,甚至是多个成年人,我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投了很多币进去,花费4~5次左右抓出来一个娃娃,他旁边的手推车上还放着至少5个娃娃。

而这种带有赌博性质的娃娃机现在确实是比较赚钱的,在3楼的那个娃娃机店里也发现了男性工作人员。这个以后可能会是一个风口,因为我记得在日本和韩国都有类似这种的游戏机店或者是带有赌博性质的店,特别受欢迎。在日本那个那个叫柏青哥嘛,还有那个钢珠店让好多人都破产了。这种东西确实有点像竭泽而渔,但是他真挣钱。
我还发现男性特别喜欢带孩子玩一些有技术性的游戏,比如说抓娃娃、打台球,我在商场3层打字的工夫路过三个男性带孩子开小汽车,有一个哥们脸上的笑容比他儿子都多,仿佛是给自己玩的。

而女性比较喜欢带孩子逛各种商店,女性消费品+儿童玩具绑定在一起的其实更适合消费更高的女性。而男性消费要带有技术性并且和儿童绑定在一起,这些人才会真的去消费,要不然男性是很不喜欢消费。就是很不喜欢带着孩子玩一些没什么价值的游戏的,没有技术性的游戏。没有技术性的游戏,通常男性是分逼不花带上有技术性的游戏,男性才会花钱才会去消费。商场里游乐场,大部分大人都在旁边玩手机↓

卡丁车店里就没有男性带着孩子去消费,可能是价格稍微高了一点,男性消费讲究性价比。钓鱼的店里也能看到男性带着孩子玩,而且那两个哥们的笑容比孩子要多一点。万达自己品牌的那个万达宝贝王里其实特别明显,没有男性家长参与并且有技术性的游戏,那大部分男性就是坐在那看刷手机。特别无奈的盯着自己的好儿子在那玩,实际上这种特别不利于男性消费者的消费。
9. 4层餐饮区
现在是11:30,能够明显的发现,餐饮里面情侣特别少。大部分都是一家三口带孩子吃饭,有一群男孩和一群男女的这种组合,几乎看不到一男一女的这种谈恋爱的情侣。我看了很久也没有在路上看到情侣,也没有在店里看到情侣一起出来吃饭。
能看到年轻男性和老年女性,就是自己的母亲或父母家人一起出来,还有看到男性带着孩子一起出来就餐但是没有看到年轻男性和年轻女性。
回转寿司非常有意思,店里只有三个人客人,两个女孩一起对面坐着一个男孩,然后有五六个工作人员。甜品自助里面也非常有意思,有三个女孩两个男孩,一个是情侣,然后还有两个女孩带着是她弟弟,明显年纪小很多。
现在的消费非常有特点,以前我在14年逛万达的时候,很少有年轻的男孩(一个、两个、三个及以上)在商场的4楼吃饭,但是现在发现特别多,就是一扭头你就能看到。然后上次看的那个法式的店里面有两个女孩和一对疑似情侣的人(30+岁)。然后整个4层情侣很少很少,现在就是只有坐满了的那种店里才会有一对到两对年轻人,还不一定是情侣。

还能观察到单身男性和多个年轻男性在商场4楼的消费增加,但是单身女孩和多个女孩的这种消费者比较少,极少有情侣。这个变化其实非常有意思,而且现在的年轻男孩明显敢消费了,还会和父母一起出来吃饭。这个在我们那个时候(14年)还是比较难以想象的。还看到很多成组的男孩手里提着咖啡和奶茶,四处在找吃饭的地方。以前这样的情况基本上都是情侣,现在一般都是一个人或者几个男孩一起找吃饭的地方。
因为14、15年的时候我的印象特别深,那个时候就是也是各类团购在大战,25年的今天大概10年后也是外卖大战,但是消费结构明显改变了。情侣消费降低了,但是男性消费变高了,家庭消费也变高了。
在14、15年的时候很少见到男性去商场里面消费。我还记得特别印象深刻的是我刷美团还是其他的团购软件,我在团购软件里找了一个79块钱4个菜一个汤的酒店4人餐。然后我叫着我宿舍关系比较好的同学,我们三个人吃了一顿午饭竟然没吃完。那个时候的消费我感觉性价比就不错,但是现在79只够一个人吃自助了。
旋转自助小火锅门口有5个年轻的男孩在排队等位,但是这么多人的店里一对情侣都没有,非常有意思。我估计情侣数量要比万达4层的餐饮店的数量要少,假设万达广场的4层有50家店的话绝对没有50对的情侣,每个店分不到一对情侣。
很多店都是找不到一对情侣,反而是中年夫妻出来的比较多,一看年纪都比我(94)大。消费的其实还是80后和90前后的人。现在的年轻人是男性比以前要敢消费了,而且男性不给女性消费了,然后你就会发现那些人均200~300的高价约会店里几乎没有人了。但是客单价在50~70之间的店里人越来越多了。
甚至还有更低的店,我刚才看了一个米线,它标价就是22块钱一碗的话,你在团购上22能买到一个套餐。这种店里人很多,而且这个价位的店变多了顾客也变多了。特别受女孩欢迎的甜品店、日式、韩式、法式的高价约会店里的人特别少。
人最多的是低价店,而且氛围和食物越不适合情侣消费的店人越多。最搞笑的是有氛围感的店,店里照明越暗的店人越少,反而那些热闹的喧闹的亮堂堂的那种自助店里边的人变多了。非常有意思,以前这种环境幽暗然后只有桌子上有光的这种店是情侣约会必备的店,但是店里基本上没客人。所以说。现在连这种风格都不受欢迎了吗?
真离谱,中年夫妻不带孩子的消费也多了起来,我看到了很多中年夫妻,这就是经济下行到我老公都碰我了那种吗?
很多店里就没有情侣,能看到比我年纪要小的男性有独自一个人吃饭的情况,但是没有年轻女孩独自一个人吃饭的情况。难道我下一次要去一个离我家比较近一点且在大学周围的商场里才能看到情侣一起吃饭?
特别有意思的是一家我吃过的店,一个顾客都没有。这个店需要食材放到你面前服务员帮你炒,需要一定制作时间的东西,竟然没有人。现在大家的耐心越来越差了,不愿意吃这种需要等待的食物。像以前约会的情况下,情侣特别喜欢吃这种店,有点类似于铁板烧大家在那边唠嗑边等,可以延长两个人交流和交往的时间。这种店现在一个人都没有,真挺有意思。↓

1. 总结
与上期结果类似,解决我国未来人口问题的番外篇(二)从线下商场看人口问题和男女对立问题2025年7月初
但是明显能够发现独自一人在商场餐饮消费的男性出现,且没有发现独自一人在商场餐饮消费的女性
情侣对数<餐饮店数
年轻男孩+父母/家人/长辈共同就餐组数>年轻女孩+父母/家人/长辈共同就餐组数
14、15年年轻男孩商场餐饮消费人数<25年年轻男孩商场餐饮消费人数
中年情侣(30~55岁)消费人数>老年情侣(55+)消费人数>年轻情侣(30岁以下)消费人数
中老年消费者中未见皮肤黝黑、脊柱弯曲的重体力劳动者,但是在14、15年房地产大发展时期我经常见农民工家长带孩子在商场消费(购买结婚用金器、孩子结婚买身好衣服、手里挣钱了带孩子见世面、送考上孩子去城里上学)
其次不论是从直观感受还是调查研究,能够聘请男性工作人员的商场内店铺利润较高(奶茶店。咖啡店、娃娃机店、餐饮店、快餐店符合),大家也可以利用这一条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店铺,投资同理。
与结婚相关的店铺顾客爆减(金店、约会店),性价比店、独身餐饮店顾客爆满。
2. 未来趋势与担忧
年轻女性似乎不会选择不太体面或较为辛苦但是收益较高的工作,也许是因为老板在相同工资下更希望选择男员工。如果拉长十年看,或许很多女性会因为找不到工作、收入过低而被动进入到婚姻之中,这与当下的结婚化债、单亲妈妈找工作的趋势类似。只不过年轻女性认为自己还年轻,还有机会。
以今天观察到的现状来看,日本渲染的所谓女性贫困在未来必然会出现,而我之前预测的女性大批量进入色情业且不可逆转的趋势与女性贫困趋势相同。并且叠加今天老乡鸡和韩式炸鸡的争论,当下及未来的女性生存困境必然会出现。但是这属于女性群体的被动式还债,如果前面的女拳群体没有竭泽而渔,那些沉默享受女拳带来好处的女性积极发声,这样的结果也许不会发生。
但是这一切都是我的幻想,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不吸取任何教训。
店铺名称 | 所属类别 | 位置 | 均价 | 月销量 | 男员工 | 人数 |
---|---|---|---|---|---|---|
蜜雪冰城 | 奶茶店 | 负一层 | 5 | 4000+ | X | |
茶百道 | 奶茶店 | 负一层 | 15 | 6000+ | O | 3人 |
霸王茶姬 | 奶茶店 | 1F | 19 | 4000+ | O | 1人 |
喜茶 | 奶茶店 | 1F | 18 | 4000+ | O | 1人 |
沪上阿姨 | 奶茶店 | 2F | 12 | 3000+ | X | |
700CC | 奶茶店 | 2F | 14 | 2000+ | X | |
益和堂 | 奶茶店 | 4F | 10 | 2000+ | X | |
LINLEE林里 | 奶茶店 | 4F | 16 | 1000+ | O | 1人 |
CoCo都可 | 奶茶店 | 4F | 15 | 1000+ | X | |
7分甜 | 奶茶店 | 4F | 18 | 100+ | X | |
柠季 | 奶茶店 | 4F | 17 | 700+ | X | |
1点点 | 奶茶店 | 4F | 12 | 3000+ | O | 1人 |
ARTEASG 新加坡奶茶 |
奶茶店 | 4F | 16 | 1000+ | ? | |
幸运咖 | 咖啡店 | 负一层 | 6 | 3000+ | X | |
星巴克 | 咖啡店 | 1F | 37 | 1000+ | O | 1人 |
瑞幸 | 咖啡店 | 1F | 11 | 2000+ | O | 1人 |
库迪咖啡 | 咖啡店 | 2F | 10 | 900+ | O | 1人 |
店铺名称 | 所属类别 | 位置 | 均价 | 月销量 | 男员工 | 人数 |
---|---|---|---|---|---|---|
肯德基 | 快餐店 | 1F | 30 | 2000+ | X | |
麦当劳 | 快餐店 | 1F | 35 | 2000+ | X | |
必胜客 | 快餐店 | 1F | 65 | 2000+ | O |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