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里需要区分两个概念:装点门面的政治正确(Facade Political Correctness),和实际存在的(De Facto PC)。这两个概念并不是一个二分,而是这样一个分类情况:
- 是装点门面的,也是实际存在的,
- 仅仅是实际存在的,以及
- 仅仅是装点门面的。
所谓仅仅是装点门面的可太多了:劳动法是装点门面的,尊重知识也是装点门面的,奥运金牌数同样是装点门面的。为了装点门面,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这些东西说到底是用来堵嘴的:我们家开得起奔驰,你别管我们家用的是蹲坑还是自动的抽水马桶,反正我们家开得起奔驰。
而实际存在的政治正确呢?大部分不能聊,但是懂的都懂。
这里的问题实际上并不是说,“支持 LGBTQ 群体不属于实际存在的政治正确。”——没人指望这一点。问题在于,它甚至不属于装点门面的政治正确。作为另一个例子,“性别平等”至少是一个装点门面的政治正确,“ignorant maiden”就是一个装点门面的例子。虽然实际上在招聘的时候,哪怕不在实际要求上列出来,最后小班子内部决议的时候也会做出一些决定,比如说,某些三班倒的岗位不会公开说我们不招女性,但是事实层面上是不招的。
也就是说,我虽然理解这句话:“我国只有一种政治正确,就是在每一个场合歧视和伤害少数群体和弱势群体。”但是这句话至少,在装点门面的意义上,是不会被接受的,这并不是说你可以看到装点门面的政治正确中包含“我们应该支持……”,而是说,在装点门面的意义上,我们不会对它轻易表态。所谓的 反对 和 歧视 仅仅是在“事实上”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我们需要仔细理解它。
要理解这个问题,本质上可以从别的一些实际存在的政治正确中分析,也即,因为 LGBTQ 群体触犯了一些别的,实际存在的政治正确(当然,这些政治正确并不一定以装点门面的形式出现),所以导致它甚至无法进入装点门面的政治正确中。
也就是说,本质上它是一个默许的靶子。所谓靶子,就是那种,你不可能在装点门面的意义上说我们就要攻击这个靶子,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你攻击这些靶子,只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触犯一些别的实际存在的政治正确,那么你的攻击依旧是可以接受的。作为对比,我们知道有一个政治正确属于范畴 1:它不仅是装点门面的,也是实际存在的,违反它是大多数人都会攻击的。问题来了:它是?
最后,我们需要承认:虽然这种默许的对于 LGBTQ 的攻击不是中国的政治正确,但确实是某一群人的政治正确。
思考题:这群人叫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