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果然又没有抓住重点。
这次发现的重点,不是在地下1820米发现了可供工业开采的铀矿,
而是这次发现,验证了新的砂岩铀矿成矿理论,
依据这个理论,我国可以“批量复制”找矿成果,为我国找到更多深部矿藏。
砂岩是一种内部有很多孔隙的岩石,在这些孔隙内部,可能存在其他矿石,或者是石油天然气。
这里面的矿石,就包括铀矿石,那砂岩里面的铀是从哪里来的?
传统理论认为,铀原本存在于大块岩石之中,水侵蚀岩石,带走了铀,
之后带着水的铀向砂岩中渗透,铀留在了砂岩中。
按照这个理论,铀是自上而下进入砂岩的,
想要找砂岩中的铀,就不需要去太深的地方,因为水带着铀不可能下到那么深。
而我国很多科学家认为,砂岩中的铀,不是从上向下进入砂岩的,
而是砂岩深部的岩石之中,本来就含有铀,因为地质作用,渗出到砂岩之中。
这个理论,被称为“渗出成矿理论”。
按照这个理论,铀是自下而上进入砂岩的,那我们找铀矿,就可以去很深的地方找。
这次成功发现深部铀矿,无疑证明了这个理论的正确。
注意:上面对于砂岩铀矿成矿理论的叙述,只是粗略的描述,有不准确的地方,
实际理论非常复杂,有大量地质现象作为证据,大家感兴趣可以查阅相关专著。
在中核集团为这次成功找矿写的新闻稿中,我们也发现了对“渗出成矿”作用的提及,


新闻稿中提到了“渗出成矿理论”,不过并没有把它作为重点。
有趣的是,新闻稿中还特别提到了勘探队员们的英勇事迹:

虽然说野外勘探工作确实非常艰苦,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危险,勘探队员非常伟大,值得我们尊敬,
但是,新闻稿中这样的写法,还是显得太“八股文”了一些,
如果你常看这类新闻稿,你就会有一种扑面而来的似曾相识感。
接下来谈一谈铀矿发现之后的事情,
我们想要开采这里铀矿的话,传统方法是开掘矿山挖掘,
但是这样做成本很高,现在一般会用原地浸出法,
我们把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打到含有铀的底层之中,铀会生产碳酸盐,
我们再把溶液抽取上来,之后用溶剂萃取法,就能获取高纯度的铀,
注意这里说的高纯度,指的是排除铀之外的杂质,
铀本身还是铀238和铀235的混合体,千万不要和浓缩铀工艺搞混。
在使用溶剂萃取法的时候,又能用到一级大宗师徐光宪为分离提纯稀土而搞出的串级萃取理论。
不过,按照我国目前的发展态势,应该是不会开发这里的铀矿的,
因为我国目前的找矿工作,还是着眼于战略储备,能买别人的矿,还是要买别人的矿。
而且我国第四代钠冷快堆也在飞速发展,以后可以增殖生产核燃料,对铀矿的需求会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