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讨论“民主是不是虚伪”时,会拿“媒体操控舆论”说事,说民主制度看起来让人民决定一切,其实只是媒体替少数人设定议题、引导情绪,最终为少数人决策铺路。但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这个观点对不对,而在于它有意无意地回避了一个前提:
你到底是谁?
你是那个能操控舆论的少数人,还是那个会被引导的普通人?你是掌握传播话语的媒体人、政客、资本家,还是那个打开手机接受推送、刷完就点赞的日常用户?
如果你无法立刻给出答案,可以看看你的存款,看看你有没有资源能让你的想法被传播,看看你有没有权力让别人顺着你的判断做决定。
如果没有,那你大概率就是那个会被舆论影响的大多数。这不是羞辱你,这是事实。而正因为你是大多数,你最该警惕的不是舆论对你施加影响,而是彻底剥夺你表达和选择的权利。
说穿了,“被操控”听起来很吓人,但它至少说明你还是个变量。你是要被争取、被争夺、被引导的对象。哪怕你说话不算数,至少还有人要哄你一哄、骗你一骗、拉你一拉。这说明你还在博弈桌上,你的选择可能还影响一点结果。
而“被安排”是什么?是你连上桌的资格都没有,你根本不是一个能做选择的个体,而是一个被格式化、被优化、被批量处理的对象。你不是被操控,你是被忽略。你不是舆论的接受者,你是管理者后台表格上的一行数据。
你想知道“被安排”是什么样子?
看看最近外卖平台被监管部门约谈的新闻就知道了。饿了么、美团、京东这几个头部平台被市场监管总局叫去“约谈”,说是要规范促销行为、遏制不正当竞争、保障消费者和商户权益。这看起来像是为了公共利益出手,但你仔细看整个事件的措辞和操作,会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缺席方:外卖骑手本人。
没有人代表他们出现在桌边,没有人听他们的声音,没有人向他们解释政策。整件事里,骑手是被讨论的对象,却从未是被征询意见的一方。
他们没有发声的渠道,没有参与的机会,更没有组织的代表能坐下来和平台或政府博弈。
他们不是被舆论争夺的对象,而是被政策处理的标的。
你可能会说,那约谈的平台也是资本权力啊,也受到了约束。确实如此。但区别在于,平台是规则博弈的参与者,它们进场、说话、辩解,甚至可以影响政策细节。
而骑手呢?连“入场”的身份都没有。他们不是“在博弈中的弱者”,而是被博弈之后影响到的对象。他们连成为操控目标都不够格,只是最后那一行“为改善外卖生态需优化配送机制”的附注。
这就是“被安排”的现实。你不是被说服、被忽悠、被操控,而是直接被跳过、被绕过、被处理。你没有参与的空间,没有对抗的可能,也没有组织的结构可以为你发声。
你不是棋子,不是观众,甚至不是玩家,你就是那张棋盘上被擦掉的粉笔灰。
这时候你再回头看那些说“民主不过是舆论操控”的人,他们说得似乎很冷静、很理性。
但你要问一句——他们到底在为谁说话?
他们口中的“被操控的人民”,是不是他们不打算让你成为的那群人?是不是他们真正想说的是:既然你总是会被操控,不如干脆别让你参与了?
如果你认清了自己就是那个普通人,那你就该明白:
“被操控”虽然不理想,但它至少意味着你还有被争夺的价值。而“被安排”,意味着你已经不再重要了。你甚至不值得被操控,你只是等待被替别人决定的生活流程里的一项输入参数。
所以这个问题,不该是:“媒体操控舆论是不是让民主变假了”。真正的问题是:如果不是民主,你连被操控的资格都没有。